![]()
“你這不是肺癌?”醫生的話音未落,小琪的心臟已經懸到了嗓子眼。這個23歲的年輕媽媽,滿臉蒼白地攥著丈夫的手,驚恐地盯著面前的檢查結果。
一連串的咳嗽、咳血、胸悶,讓她反復在社交網絡上查閱各種癥狀,甚至一次次寫下“遺書”,害怕明天就見不到自己的孩子。
當急救醫生為她做胸穿時,隨著鮮紅的血液噴涌而出,在場的醫生都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是癌,而是兇險的肺栓塞!
許多人以為肺栓塞是老年人的專利,但從小琪的遭遇來看,這種疾病其實正在悄悄“盯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
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讓小琪和家人都陷入了極度緊張和不解——為什么一個健康、年紀輕輕的女子,會無緣無故遭遇這一生死關口?
有人說是“坐月子太安逸”,有人懷疑“是不是疫后后遺癥”,更多人還停留在“咳血=癌癥”的誤區里。
肺栓塞的誘因和警號,比你想象得都要復雜。今天,我們就用這個真實的案例,帶大家深挖——咳血背后的真相,年輕人如何防范“奪命急癥”,尤其是你容易忽視的那1個細節!
當咳血、胸悶、氣短等癥狀發生時,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肺癌”。但事實上,在臨床上導致咳血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包括肺部感染、支氣管炎、結核、甚至心臟性疾病。小琪身為新手媽媽,咳血一個多月,自行服藥無效后,連夜趕到醫院。
![]()
初查認為是普通肺炎,但抗感染治療無效,還出現了心前區疼痛、呼吸急促、持續低熱等癥狀。醫生檢查發現:胸片出現積液,血常規提示感染指標升高,但療效始終不理想。心電圖甚至出現了T波倒置,胸腔穿刺后流出大量血性胸腔液,所有人都警覺起來。
權威數據顯示,咳血患者中大約有8-16%最終被發現是肺栓塞,且年輕女性占比逐年攀升。
深究其因,原來小琪“坐月子”期間,幾乎每天長時間臥床,由婆婆“照顧得無微不至”——吃得油膩、不活動,甚至連翻身都需要人幫助。
產后凝血功能本就容易“亢進”,再加之長時間不運動,血液循環變慢,極易形成血栓。
許多女性誤以為“躺著養好身體”是傳統的智慧,卻不知道,這正是導致肺栓塞高發的重要風險因素。
![]()
小琪情況惡化一度到了呼吸衰竭,醫生經多學科會診后,最終通過肺動脈造影確診為肺栓塞:右下肺動脈主干出現不完全阻塞。幸運的是,通過及時的抗凝、取栓治療,小琪得以及時轉危為安。
那么,肺栓塞一般會有哪些“警號”呢?醫學界結合中華醫學會數據總結出以下四個常被忽視的癥狀,尤其是第3點最容易被誤認為“小問題”:
不明原因的咳嗽、咳血
約53%的患者初期表現為呼吸道不適,可伴有少量或間斷性血痰,經常被誤診為支氣管炎。
突然胸悶、胸痛
這種痛感多在深呼吸或咳嗽、搬動身體后加重,可能還會放射到肩背部。數據顯示,45%以上患者有類似癥狀。
持續性呼吸急促
即使在休息時也會感到“喘不上氣”“氣不夠用”,早期可能僅在活動或上樓梯時加重,極易忽略。如小琪偶發“心慌氣短”,結果被認為是“缺乏鍛煉”。
下肢腫脹、酸痛或乏力
如發生下肢血栓,靜脈血液返流受阻,會有一側小腿明顯腫脹、發熱或壓痛,這些早期征兆往往“默默無聞”。
值得注意的是,產后婦女如體重驟增(小琪產后增重接近50斤)、飲水量減少、房間濕熱不通風等,也都會造成血凝狀態加劇,把風險進一步放大。
最新臨床統計發現,產后1個月內肺栓塞發病率飆升至普通人群的4-7倍!
肺栓塞雖危險,但絕非無法預防。醫學界歸納了4種易被忽視的行為,每一個都可能成為“小琪第二”:
長時間臥床或久坐,尤其是產后、術后或疫情隔離期間
建議每2小時適度起身活動5-10分鐘,做輕緩伸展,促進血液流動。
久坐后突然猛烈活動
比如“追公交突然奔跑”,可能導致血栓移位,直接進入肺循環。即使平時運動較少的人群,也應逐步加大活動量,不可“一蹴而就”。
飲食過于油膩、高糖高鹽
睡前進食重口味、油炸食品,不僅助長血脂粘稠,還不利于夜間血氧供應。多喝水、適量高纖維蔬菜對改善血液狀態有幫助。
![]()
忽略早期警號
年輕女性尤其產后,遇到咳血、胸痛、腿腫等癥狀時,務必第一時間就醫,“拖一拖”并不可取!
此外,肥胖、吸煙、口服避孕藥、遺傳性高凝傾向等,均是肺栓塞的危險因素。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分娩后3-6周內應以規律活動為宜,避免“臥床為王”式的養護觀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