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川成都邛崍南寧街菜市場,豬肉商戶侯春梅正熟練地為顧客切割新鮮豬肉。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每位顧客都會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掃描攤位上醒目的二維碼。幾秒鐘后,屏幕上便清晰顯示出這塊豬肉的“前世今生”——從生豬養殖的農場名稱、防疫記錄,到屠宰時間、檢驗檢疫結果,再到流通環節的運輸路徑和銷售去向,全程透明可溯。
這背后,是成都市自2022年啟動、2024年11月全面推行的“肉證一碼通”管理制度。這一創新舉措,正在悄然改變傳統肉品供應鏈的運行邏輯,構建起生豬從出生到餐桌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體系。
一碼到底,打通全鏈條“數據孤島”
過去,肉品監管面臨信息割裂、紙質證明易偽造、追溯效率低等頑疾。養殖場、屠宰場、批發商、零售商各環節信息獨立,一旦發現問題肉,溯源如同“大海撈針”。
“肉證一碼通”系統在生豬進入屠宰環節前即生成唯一溯源碼,屠宰后轉化為胴體二維碼,伴隨其進入流通、銷售全過程。每一環節的責任主體都需通過系統掃碼登記,確保信息實時上傳、不可篡改。消費者和監管部門只需掃碼,即可獲取完整信息鏈。
截至2025年6月底,該系統已覆蓋全市主要肉品流通渠道,累計噴碼生豬超1000萬頭,各環節掃碼查驗次數達數千萬次,市場主體與監管機構均已形成穩定使用習慣。
降本增效,多方共贏的“智慧監管”
“肉證一碼通”的成效遠不止于信息透明:
- 企業減負:屠宰企業告別繁瑣的紙質證單打印與核對,人力成本顯著下降。
- 經營提效:商戶索證索票實現“一鍵掃碼”,效率提升80%以上,避免了因證照不全導致的斷貨風險。
- 安全托底:系統強制要求每頭生豬必須完成檢驗檢疫并上傳合格報告,2025年以來,納入系統的豬肉產品檢測合格率持續保持100%。
- 監管升級:監管部門可實時監控全鏈條數據,精準定位問題源頭,執法效率大幅提高。
更重要的是,該系統為非洲豬瘟防控、環保監測、市場保供等多項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真正實現了“用數據說話、靠數據決策、依數據監管”。
示范價值凸顯,肉品產業邁向數字化
“肉證一碼通”的成功實踐,為全國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成都樣板”。它不僅解決了傳統監管中的“老大難”問題,更構建了一個透明、可信、高效的食品供應鏈生態,極大增強了公眾對“菜籃子”安全的信心。
這一趨勢也映射在宏觀產業數據上。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續存的肉品相關企業已突破489.3萬家。僅2025年至今,新增注冊企業就高達60余萬家,顯示出行業持續活躍的生命力。
從區域分布看,**廣東(46.9萬余家)、山東(45.4萬余家)、河南(31.5萬余家)**位居前三,湖南、云南緊隨其后,反映出這些地區在肉類生產、加工與消費市場的強大基礎。
結語
一塊豬肉的二維碼,承載的不僅是產地信息,更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縮影。當食品安全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從“經驗判斷”走向“數據驅動”,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次技術革新,更是一種以民生為中心的治理智慧。
“肉證一碼通”的意義,或許正如邛崍菜市場里那些安心掃碼的市民——他們不再需要追問“這肉安不安全”,因為答案,早已在指尖顯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