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革命早,革命貢獻大的王建安上將,在革命年代立下過赫赫戰功,是個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治軍的文武全才,與沙場悍將許世友將軍同出紅四方面軍。
王建安有資格問鼎上將榮膺,可在1955年那場眾星云集的上將授勛儀式現場,沒有獲得任何榮譽,直到次年才被“補錄”為上將軍銜。
![]()
授勛過后,王建安并未得到重用,長期居于副職、位于二線,其仕途發展不如曾經的下屬、同僚,也不如一些同期授銜的中將和少將。
為何功勛卓著的王建安,會受組織如此“冷遇”,談起這些,要回到那個風起云涌的革命年代……
王建安是湖北人,出生在黃安當地的一戶貧苦農家,一家人連吃上一頓飽飯都成了奢望,在同齡人還在讀書習字的年紀,王建安為了活命早早擔起生活的重擔,來到地主家務工。
受到地主的殘酷剝削,王建安拖著瘦弱的身子干著繁重的體力活,很難吃上一頓飽飯。
心懷讀書理想的王建安,在繁忙的勞作之余,會抓緊一切時間讀書習字,雖未接受過系統的私塾教育,從小自學的他也算粗通些文墨。
讀了書、年紀稍長的王建安對地主的壓迫日漸生出不滿,選擇從軍,加入吳佩孚的部隊。
舊軍隊刮民脂,貪腐橫行、內戰內行、欺壓百姓,出身貧苦的王建安看不慣這些人胡作非為,遂回到家鄉,組織起家鄉父老,成立為爭取農民自己利益的農民協會,打響與地主斗爭的第一槍
19歲那年,王建安正式參加革命,參加了黃麻暴動,在解放黃安縣的戰斗中,先登城墻立下頭功開始在革命隊伍中嶄露頭角,因作戰勇敢,受到組織的重視。
![]()
在實戰中表現出色,不斷立功,25的年紀就成為獨當一面的將軍,除去本職的政治工作極為出色外,數次身兼軍事和政治長官率部隊殺出險境,立下戰功,被組織稱為“文武全才”。
長征時期,作為政委與許世友共同領導紅四軍并肩作戰,結下深厚的戰友情。
王建安與許世友麾下紅軍所部曾隸屬于張國燾領導,紅軍完成長征回到延安,來到抗大學習期間,黨內外發起對張的清算。
以王建安、許世友為代表的高級軍官受到牽連,遭受孤立,排擠,部分干部萌生出脫離組織自主抗戰的想法,包括許世友。
王建安察覺戰友的思想上的極端,雖然他也是被批判的對象之一,還是向組織及時匯報這一情況,最終,黨組織及時按住這股牽扯深廣的批判之風,阻止分裂思想的蔓延。
可以說,王建安立下了大功,也讓他和許世友之間產生了誤會。
抗日戰爭時期,王建安先后領導魯中地區的抗戰事業,在解放戰爭中屢立奇功,指揮無數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功成名就的王建安奉命出征朝鮮,面對精銳的美軍,經歷多年征戰的王建安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術反擊方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兢兢業業、一心為國的王建安,在饒漱石案中沒有看清形勢,為自己曾經的首長發聲,站錯了隊,受到一定的牽連,全軍授勛儀式前,被中央和軍委通報批評,險些失去上將軍銜。
![]()
此次事件后,軍委對王建安的思想問題心存芥蒂,不敢將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這或許導致王建安后半生仕途上的“不得志”的一個重要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