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原創
編輯:Sia
屎屁尿也是寶貴數據,衛浴巨頭把AI放進廁所,看好「被動式、零交互」的健康場景。
據說,日本人來香港買樓,有一條隱形標配:TOTO 智能馬桶,必不可少。
加熱座圈、溫柔清洗、播放自然聲掩蓋尷尬聲音,TOTO 早就把如廁體驗做成了一門細膩的生活藝術。

如今,這份高級感正被 AI 玩出戲劇感。
想象一個場景:你坐下如廁,馬桶里的攝像頭悄悄亮起,默默記錄你的早間大事。
算法看懂你的尿液與糞便后,結果立刻飛向手機 App。
這一次,出手的是老牌衛浴巨頭 Kohler(科勒)。
![]()
Kohler發布馬桶相機Dekoda:599美元裝在馬桶里的健康監測器,能看便便、識別用戶,當然,還要交訂閱費。
他們把影像 AI 塞進了馬桶——一臺名為 Dekoda 的小相機,售價 599 美元。
核心賣點相當直球:拍照識別屎尿,分析腸道健康與身體含水狀態,遇到可疑出血還能發出警報。
比如,根據檢測結果生成補水評級,提醒是否該多喝水。
根據糞便的形狀與顏色,提示腸道發炎、便秘、腹瀉,乃至腸易激綜合征(IBS)風險。
血尿,則是更嚴肅的信號,可能與腎臟疾病相關。
![]()
如果一家人共用同一個廁所,也不用擔心數據混亂。
Kohler 為 Dekoda 配備了指紋識別功能,可自動區分用戶身份。
支持電池與 USB 兩種連接方式。

如果大家能接受在馬桶邊安裝攝像頭,這或許是把如廁變成持續健康監測的最低摩擦路徑
無需手動輸入、數據客觀真實、采樣頻次天然高。
當然,心理門檻自然不低。
Kohler 的說法是:攝像頭只向下拍、不拍其他畫面;所有數據都采用端到端加密,只看馬桶里,不窺馬桶外。
「看圖說話」,還有更絕的
這條最有味道的賽道上,顯然不止巨頭在跑。
來自奧斯汀的初創公司 Throne(中文直譯「王座」,名字相當貼切)也盯上了這門生意。 5 月,他們剛剛完成 4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投資人名單中甚至出現了傳奇自行車手蘭斯·阿姆斯特朗(患有睪丸癌)。
「王座」的設備同樣安裝在馬桶邊,鏡頭固定朝下,只拍馬桶內的便便與尿液。
通過 AI 算法分析形態、顏色、流速、含水量等多維指標,系統可推斷腸道健康、代謝狀態,甚至脫水風險。
![]()
Throne 把這套底層算法稱為 「人工腸智能(Artificial Gut Intelligence)」。據說,算法由醫生參與訓練,能從排泄物中解讀健康信號,連尿液中細微的紋理與色度變化,都被納入身體含水判斷參數。
公司目前仍處于預量產原型階段,預計將在 2026 年 1 月推出首款產品。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已故的分子影像巨匠、斯坦福大學教授 Sanjiv 「Sam」 Gambhir 就在研發智慧馬桶,并在五年前完成并測試了首個原型。
為了將糞便與本人進行匹配,它掃描的不是你的指紋,而是在座圈內部加入了肛門識別攝像頭——通過肛紋進行身份驗證。
理論依據很簡單:每一個肛門,都是獨一無二的。
![]()
馬桶會同時捕捉尿液和糞便的視頻數據(自動上傳云端),通過算法分析「尿動力學」參數,包括流速、排泄時間與總量以及糞便稠度差異,用以區分健康與異常狀態。
對于站立排尿者,雙高速攝像頭還能測量尿流速度、流量與持續時間。
原型機還內置尿液試紙模塊,可檢測特定分子特征:從白細胞計數、持續性血液污染,到蛋白質水平,這些指標都可用于提前預警感染、膀胱癌乃至腎功能衰竭。
![]()
首先,掃描儀會掃描的臀部來識別主體。然后,壓力傳感器會測量你坐著的時間以及你排便的時間。另一個傳感器會監測你的尿流寬度和力度,顏色檢測器則會識別排尿量是否在健康范圍。還有一個傳感器可以識別任何固體的形狀和性質。該圖還顯示了一個指紋傳感器和一個基于云的健康門戶。
當然,這樣的研究原型造價不菲,商業化依然是最大挑戰。
如今,杜克大學的智能馬桶實驗室已將自家研發的技術授權給初創公司 Coprata,推進市場化落地。
從廢物到數據金礦
從排泄物中提取健康信息,這個聽起來略帶荒誕的想法,其實有著的科學基礎。
人體大約有三四十萬億個細胞,而在你的腸道里,卻住著超過一百萬億個細菌——比人體細胞還多。
它們不僅負責分解食物、幫助消化,還在悄悄調控免疫系統、代謝,甚至影響情緒與思維。
通過合成或改造上千種代謝物,這些細菌像信使一樣,與人體進行著持續而復雜的化學對話。換句話說,排泄物并非廢物,而是一份生物化學報告書。
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在結直腸癌的發生與進展中,它們扮演著關鍵角色。美國癌癥協會曾指出,某些癌癥甚至能通過排尿習慣的變化在早期被察覺。
如今,醫生已經能通過分析排泄物中的特定生物標志物——如鈣衛蛋白、乳鐵蛋白、短鏈脂肪酸以及細菌 DNA 譜系——在無需侵入性檢查的前提下,判斷腸道炎癥活躍度、疾病復發風險,甚至監測治療反應。
在慢性消化系統疾病中,這種能力尤為重要。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IBS)等疾病,往往伴隨著菌群失衡、炎癥指標升高與腸黏膜受損。
當然,這些公司也很聰明,智能馬桶的定位非常謹慎——
它們強調健康管理,而非醫療診斷,目標是讓異常被盡早發現,而不是直接替代臨床檢測。
這類產品的目標人群也非常明確。一方面是關注健康管理的老齡用戶;另一方面,是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群體。
對他們而言,即便監測結果尚不足以確診,持續的數據追蹤依然很有意義。
你的馬桶,下一個被低估的健康入口
從馬桶開始,如廁這件再日常不過的小事,正在被重新定義——
它正變成一個連續、零打擾、幾乎無感的健康監測入口
巨頭的加入,意味著這場關于「看圖說話」的馬桶革命,正加速從概念走向產品化。
在健康科技的版圖中,馬桶其實屬于持續健康監測(Continuous Health Monitoring)的一環,與智能手表、手環同屬一個大類。
不同的是,手表可以摘下,而馬桶——誰都必須用。正因為「無法不使用」,它在健康監測層面反而擁有了天然優勢。
人們希望獲得更精準的生理信號,卻又不想被設備打擾。而馬桶,恰好滿足這些要求:你什么都不用做,數據自然生成,健康信息悄然記錄。
在可穿戴設備之后,真正稀缺的,是這種被動式健康數據入口。智能馬桶正是利用被忽視數據源的完美方式。
與此同時,隨著硬件與算法成本的快速下降,這一切也變得可行。
而腸道健康關注度的提升、隱形失血等慢性風險的潛在價值,包括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讓市場看到了新空間。
但在這條最私密的健康賽道上,能否跨過信任這道坎,才是真正的成敗分水嶺。
針對身份識別、樣本分析等關鍵數據保護,Throne 強調,他們的系統只「看馬桶里的事」。所有非相關畫面會被算法自動識別并刪除,只保留與排泄物相關的數據。
團隊「不接觸個人層級數據」,只分析經過去標識化處理的整體統計信息。
已故斯坦福教授 Sanjiv 「Sam」 Gambhir 表示,「除了您本人或您的醫生,沒有人會看到這些掃描結果。」
所有信息在上傳云端前都經過匿名化處理,發送給醫療機構時也符合美國 HIPAA 醫療數據保護標準。
相比之下,衛浴巨頭TOTO 干脆放棄攝像頭
他們在噴嘴出口附近內置了一枚「便便掃描儀」:通過 LED 光源照射排泄物落入水中時的反射信號,再由算法推斷形態、色階與排出量。
這種光學傳感方案天然規避了「拍到不該拍的」風險,也減少了廁紙等異物干擾。
![]()
TOTO 還參考并改良了英國的布里斯托大便分型法:從長度、寬度、輪廓等特征出發,建立七種類型標簽——從「顆粒狀」到「有裂紋」等都有定義。
排便量通過落下時間反推:少于 100 克為「少」,100 至 300 克為「中」,超過 300 克為「多」;
顏色則按亮度分為黃土色、棕色和深棕色。
當你坐下時,傳感器自動啟動,LED 燈照亮糞便,測量結果瞬間發送至手機 App。
應用會自動配對用戶、生成排便日歷,追蹤趨勢與異常,還能結合飲食與運動數據,給出生活方式優化建議。
隱私之外,算法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是另一道門檻。
杜克大學的智能馬桶實驗室曾驗證了這項技術的可行性:
在長達 10 個月的實驗中,6 名志愿者共留下 474 次排便圖像。算法結合深度學習分割與數學特征提取,對糞便形態進行量化分析。
結果顯示,系統在識別異常便型時的準確率達到94%,靈敏度 81%,特異性 95%。
但要走出實驗室,還面臨一系列現實挑戰。
家庭環境中的光線復雜、馬桶形態多樣、鏡頭易污;算法如何在真實世界保持穩定識別?誤報與漏報的比例對醫療決策是否安全?多用戶識別、設備維護、數據同步體驗是否足夠順滑?
Nice to have? Must have ?
在商業模式上,智能馬桶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科勒的 Dekoda 只是入門票,真正的商業邏輯在后續訂閱。設備已開啟預售,售價599美元;此外,還需額外訂閱,每年費用在 70 至 156 美元 之間,視套餐而定。
Throne 的方案類似。設備定價 499 美元,早鳥價 299 美元,用戶同樣需要持續付費以解鎖分析與健康追蹤功能。
但現實是,目前對大多數人來說,它依然是「Nice to Have(可有可無)」,而非「Must Have(非裝不可)」。
價格高、隱私敏感、使用習慣尚未形成,都是阻力。
多數廠商目前只提供數據檢測與可視化報告,但差異化的關鍵仍在于服務體驗,如結合在線健康咨詢、處方開立、藥物配送等服務,讓用戶真正感受到持續價值,將決定它能否從噱頭變成剛需。
更長遠的想象空間,是如何讓數據流動起來。如果這些排泄數據能與保險產品、醫院遠程診療系統、甚至個性化營養建議平臺串聯,智能馬桶就不只是一個設備,可能會成為健康生態的底層入口。
換句話說,未來的競爭,不在馬桶里,而在馬桶之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