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冬天,晉西北的山風比刀子還狠。山溝溝里,八路軍第120師正悄悄地換了模樣。兩年前,這支部隊從陜北出發時,還只有八千多人。
裝備差得離譜,有的連刺刀都找不到一把。可到了1939年底,他們已經變成了一支近四萬人規模的隊伍,還是敵后戰場上最活躍的勁旅之一。
當時誰能想到,這支穿著打補丁棉衣、拿著雜式步槍的部隊,會在炮火連天的抗戰戰場上,硬生生干出了一番大事?他們的槍是哪來的?炮怎么配的?彈藥夠不夠用?
![]()
1937年8月25日,紅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20師由賀龍、蕭克率領的紅二方面軍改編而來,成了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之一。
說是“改編”,其實就是把番號換了。武器呢?那時候的國民政府自己都彈盡糧絕,哪有多余裝備給你八路軍?
120師初期只有三個團,總兵力不到8300人。重機槍才31挺,輕機槍112挺,步槍不到兩千支,全師刺刀53把。你沒看錯,53把。跟日軍正規部隊比,這就是赤手空拳。
![]()
炮?基本沒有。山炮沒有,迫擊炮也沒有。彈藥呢?靠撥付,但撥發一次停三次,自己都不知道下一仗能不能開火。
再說地盤。120師被安排到晉西北,地廣人稀,交通不便,敵人不多,物資更少。按理說,應該是最難混的一塊地方。可就是在這兒,他們硬是扎下了根。
1938年開始,120師的兵力就像吹氣球一樣膨脹。為啥?一是老百姓支持。八路軍不搶、不燒、不殺,還幫著修橋修路,群眾自然愿意送兒子參軍。
![]()
二是敵后游擊戰打得猛。像伏擊日軍運輸隊、襲擊據點這種仗,120師幾乎天天打。打得多,繳獲也多,名聲也大,想當兵的自然就多。
三是有潰兵可收。晉綏軍一打仗就散,120師順手把他們收編了。還有一部分閻錫山的“新軍”,在統一戰線的旗號下也給收了。
到了1938年冬天,120師兵力已經漲到2.4萬人。到了1939年年底,這支部隊已經達到39099人,擴編成了二十多個團,相當于一個正規步兵軍。
![]()
那武器是怎么湊出來的?說白了,一半是打出來的,一半是撿來的,還有一小部分是自己造的。
繳獲是第一來源。像1939年齊會戰斗,就殲滅日軍700多人,還繳了不少槍炮。晉西北日軍據點多,運輸線長,120師專打這種軟柿子。
收編是第二招。晉綏軍兵敗后留下的槍不計其數,雖然雜,但能用。被收編的部隊有槍有彈,直接填補了裝備缺口。
![]()
國民政府也撥了一些,但不多。比如1938年撥了120挺輕機槍和6門機關炮。到了1939年,撥付基本就斷了。
自產是最后的辦法。120師有自己的修械所,能修槍、復裝子彈、做手榴彈。產量不高,但關鍵時刻能頂上。
到1939年底,裝備到底有多少?我們可以具體算一筆賬。火炮一共28門。其中山炮2門,是繳來的殘炮拼裝的;平射炮4門,有兩門是國民政府撥的麥德森機關炮;迫擊炮22門,平均每團一門,主力團能有兩門。
![]()
這些炮基本集中在師屬炮兵營,戰斗時再配屬到各團。雖然打不了遠程火力,但打日軍據點綽綽有余。
重機槍59挺、輕機槍579挺。每個團2–3挺重機槍,輕機槍每連3挺左右,主力團還能更多。這讓120師的火力密度大幅提升。
沖鋒槍有600支。大部分是太原兵工廠仿制的湯姆遜沖鋒槍,叫“晉造沖鋒槍”。還有一部分是繳獲的偽軍武器。這些槍多配在特務連,近戰時相當管用。
![]()
步馬槍一共14043支,短槍2287支。算下來,全師2萬多戰斗人員,有三分之二能配上步槍,剩下的用機槍、沖鋒槍、手槍。
裝備還是雜。漢陽造、三八式、毛瑟、英式、蘇式……什么口徑都有,打仗得看彈種,維修也麻煩。可就是靠著這些雜牌軍火,120師把日軍打得節節敗退。
光有槍還不行,彈藥永遠是硬傷。1939年,120師申請250萬發子彈,實際到手只有25萬發。戰斗一多,根本不夠用。
![]()
怎么辦?復裝。就是把打過的子彈殼收回來,重新裝藥裝彈頭。雖然不穩定,但聊勝于無。還有一種辦法叫“以戰養戰”。
打一次仗,繳點彈;打兩次仗,彈藥夠一周。但你打得越多,消耗也越大,遠遠趕不上。所以120師的戰士都養成了“省著打”的習慣。有的戰斗甚至靠手榴彈、紅纓槍解決問題。
長生口戰斗,1939年2月。772團葉成煥部用紅纓槍硬剛日軍,打出血性,俘虜都怕了,說“長劍厲害”。
![]()
齊會戰斗,1939年4月。殲滅日軍700余人,繳獲大量槍械,是平原地區殲滅戰的經典案例。
黃土嶺戰斗,同年,炮手李二喜用82毫米迫擊炮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這是八路軍首次擊斃日軍將官,震動整個戰場。
這些仗不僅打出了名聲,也打出了裝備。每次勝利,都是一次補給。1939年底,359旅還開進了南泥灣,開始大生產運動。一邊打仗,一邊種地,糧食自給,物資自足。
![]()
這也打破了外界對八路軍“游而不擊”的偏見。120師在晉西北,不僅獨立作戰,還支援陜甘寧,成為敵后抗戰的一面旗幟。
1939年底,八路軍第120師有39000余人。這個數字背后,不是簡單的擴編,不是人頭堆出來的數字。這是一場硬仗一場仗打出來的,是一把槍一顆子彈攢出來的。
今天回頭看,這不是傳奇,這是真實的歷史。沒有這些拼出來的歲月,就沒有后來抗戰的勝利,所以,別小看那年冬天的那幾萬人,他們撐起了一個時代的希望。
信息來源:【黨史教育基地】八路軍一二〇師抗日誓師紀念地.陜西黨史公眾號 2024-04-16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