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貴陽綜合保稅區內的貴州至當科技有限公司恒溫無塵車間,一卷卷黑色碳纖維原絲經過精密設備裁切、與低黏度環氧樹脂混合,最終在10分鐘內,就成型為一塊輕盈的汽車零部件外殼。這項由貴州至當科技自主研發的“環氧短切碳纖維預浸料”技術,正助力“貴州造”碳纖維產品走向世界。
![]()
剛生產出來的汽車零部件外殼
“短切工藝使碳纖維制品成本降低了30%,產品成型時間也從連續碳纖維所需的40分鐘縮短至10分鐘。”該公司總經理秦數介紹,與傳統的連續碳纖維不同,短切工藝將纖維切割為5至50毫米的片段,并與自主研發的環氧樹脂同步浸潤,重構材料內部結構。這一“化整為零”的技術路徑,不僅大幅縮短了成型時間、降低了生產成本,更突破了復雜異形結構件的制造瓶頸。
目前,貴州至當科技的碳纖維產品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制造、軌道交通等多個高端領域,甚至走進了民用消費品市場。2023年,該公司產品一經上市,便迅速打開國內外市場,電腦外殼、汽車零部件等訂單紛至沓來,產品遠銷美國、德國、墨西哥等國家。
隨著訂單的爆發式增長,貴州至當科技也迎來了快速擴張期。“今年公司團隊規模已突破110人,新加入成員達50余人。”秦數說,為應對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公司生產線正全天候運轉,預計今年產值將實現翻番,達到5000萬元。
截至目前,公司已擁有10余項發明專利和2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去年還獲評“貴州省科技型企業”,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我們正在新增3條生產線,讓‘貴州制造’的碳纖維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秦數指著車間內初具規模的新產線說,“短切碳纖維的技術與成本優勢為規模化生產創造了條件。公司將持續拓展更多應用領域,推動碳纖維產品進一步融入日常生活。”
來源 |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編輯 | 吳藝舟
統籌 | 干江沄
編審 | 趙禾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