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樓市壓力顯著,需警惕二手房市場出現新的踩踏效應。
10月中旬,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二手房市場整體不容樂觀:70個城市房價環比全部下降,同比去年同期也均呈下降態勢。
從環比降幅來看,無論一線、二線還是三四線城市,9月二手房房價降幅均為2025年以來最大——一線城市環比下降1%,二線城市環比下跌0.73%,三四線城市環比下跌0.6%。
從4月開始,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已顯現全國二手房市場“加速調整”的新走勢。年初設定的2025年經濟發展目標中,曾提及穩股市、穩樓市相關表述,但截至10月下旬,2025年樓市面臨的壓力已十分突出。
若不出臺超越市場預期的重磅政策,今年實現“穩樓市”目標難度極大,當前尤其需警惕二手房市場出現新一輪踩踏效應,核心原因有三:
第一,政策信號的影響。此前多部門聯動、多管齊下的穩樓市舉措,自8月以來推進力度明顯減弱,甚至讓市場產生“政策轉向”的擔憂。若市場解讀為“國家放棄穩樓市”,持有多套房的家庭可能會集中拋售二手房,進而引發踩踏效應。因此,穩樓市是否仍是政策核心目標、能否從“口號”落地為具體行動,至關重要。
第二,房價下跌與斷供風險的傳導。若房價持續下降,近兩三年買房的家庭可能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部分家庭房產實際市值已低于銀行按揭貸款剩余額度;另一方面,若家庭收入出現較大波動,放棄房屋按揭還款的情況可能增多。
過去房價上漲或平穩時,家庭即便收入承壓,仍會通過其他途徑維持還款;但當前“房價倒掛+收入下滑”的雙重沖擊下,或有更多房產流入法拍房市場。而近幾年,法拍房對二手房市場的沖擊幾乎是最大的市場化因素,這將進一步加劇二手房市場的踩踏風險。
第三,地方國資拋售房產的潛在壓力。10月下旬,某省在提及國有資產證券化時提到“能用則用、不用則賣、難賣則租”,這一表述需重點關注。
第四,當前部分地方政府及國有平臺面臨財政緊張的壓力,同時手中持有大量存量房產:過去我們寄望通過加大房地產調控力度,推動樓市止跌回穩,其中一個核心抓手便是“地方通過收儲存量房、存量土地,增加財政收入”;但如今若地方為緩解財政壓力、盤活資產,將“不用的房產”推向市場,必然會對二手房市場形成新的沖擊。
或許有朋友會覺得我這是杞人憂天,其實,正是因為有粉絲朋友在私信中向我提及類似情況:國內部分知名城市已出現地方國有企業向市場拋售房產的現象,對當地二手房房價形成了顯著壓力。且這些國有企業最初持有房產的成本極低,即便低價拋售仍能盈利,但這種集中拋售對二手房市場的沖擊力度,不容忽視。
免責聲明:以上任何內容均來源于市場公開信息,僅供您參考與學習觀摩,該內容不構成對任何產品的購買、拋售或持有的建議,不作為您做出可投資的依據,您應自主投資決策,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與損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