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報名參拍,超260人設置提醒,超8600次圍觀——備受關注的時光漫城“兇宅”成功拍賣。
![]()
這套法拍房是一套建面約124㎡的11層洋房,起拍價約60.62萬元,折合單價僅約4889元/㎡。
盡管拍賣頁面明確提示“該房屋內曾發生過非正常死亡”,但由于價格優勢顯著,仍吸引到6人報名競拍,經過輪加價,最終以總價約74.56萬、單價約6013元/㎡成交。
![]()
事實上,該成交價仍遠低于市場水平。據二手平臺數據顯示,10月份時光漫城共成交17套二手房(15套高層+2套洋房),整體成交均價為0.99萬/㎡,洋房實際成交價在1.2萬-1.3萬/㎡左右。
![]()
“兇宅”并非嚴格的法律概念,一般指發生過自殺、他殺等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房屋。在司法拍賣中,這類房產的處置涉及多項法律規范。
從合法性來看,“兇宅”是可以被拍賣的。司法拍賣是法院為實現債權而采取的強制執行措施,只要房屋權屬清晰,不涉及產權爭議或國家機密等禁止情形,即可依法進行拍賣。
但鑒于房屋的特殊性,法律對拍賣機構設定了更為嚴格的告知義務。拍賣公告中必須如實披露“非正常死亡”信息,并以加粗、標色等方式作出重點提示。若未履行該義務,可能因違反《民法典》中的誠信原則與反欺詐條款,導致交易存在瑕疵。
在價值評估方面,盡管我國房地產估價規范未將“非正常死亡”列為減價因素,但受公眾心理認知影響,“兇宅”的市場價格通常低于同地段普通住宅。
然而,這種價格落差也催生了特殊的市場機遇。 盡管這類房屋被貼上“不祥”標簽,有悖于傳統居住觀念,但其遠低于市價的優勢,仍吸引部分購房者躍躍欲試。甚至在一線城市,只要價格足夠低,“兇宅”也能成為搶手貨。
比如位于成都市成華區核心地段的“兇宅”,起拍價僅26.6萬,吸引到92人報名,經過40輪角逐,最終以105.6萬成交,溢價率近300%。這場拍賣吸引超4700人設置提醒,圍觀次數突破15萬,關注度極高。
![]()
當購買一套房,意味著掏空六個錢包,甚至背負半生債務時,對“家”的渴望,與對“兇宅”的忌諱,成了一道現實的權衡題。
有人選擇克服心理障礙,做出務實選擇。對于他們而言,“兇宅”背后所承載的心理陰影,可以讓位于一個能夠遮風擋雨的“紅本”。但無論如何,購買“兇宅”都是一項需慎之又慎的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