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邱亞夫的麻煩不斷。
近日,邱亞夫實際控制的A股公司如意集團(002193.SZ)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如意集團曾被稱為“中國LV”,近年來,其多次收到行政監管措施和紀律處分,邱亞夫則已被證監會處以10年市場禁入。
這名曾被譽為“中國奢侈品教父”的商人,締造了一段魔幻的商業傳奇。
據相關報道,前后10年時間,邱亞夫以高杠桿策略豪擲400億元左右在全球瘋狂收購,打造他的時尚帝國。
鼎盛時期,邱亞夫掌控全球4家上市公司,手握40多個奢侈品牌,占全球奢牌的三分之一左右。
邱亞夫的豪賭以失敗告終。因為,邱亞夫違背了一個根本的商業規則——“以小博大”的策略在順境中可能成功,但在逆境中極易因資金鏈斷裂導致失敗。最終,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標的資產經營整合不達預期,邱亞夫的如意算盤落空。
如今的如意集團深陷困境,近3年半合計虧損逾21億元,市值僅剩下14.58億元。
這不禁讓人唏噓,豪賭的資本游戲不好玩。
一匹布能換一輛勞斯萊斯
邱亞夫是一個不甘平庸之人。
根據公開信息,1958年初,邱亞夫出生于山東濟寧,17歲進入山東濟寧一家毛紡織廠工作,兩年后升任車間主任。5年后,他去西北紡織工學院(現為西安工程大學)進修,學成之后當上了廠長助理。
1992年,濟寧毛紡廠進行國企改革,更名為“如意”。1997年,公司負債率高達90%,邱亞夫被動當上了廠長。
負債高企、產品滯銷、產能落后,毛紡廠如何才能起死回生?
相傳,邱亞夫以“買設備”為名,帶著技術骨干到歐洲各大紡織廠“偷師學藝”。一個月下來,跑了49家工廠,邱亞夫總結了200多條“技不如人”。比如,1克重的羊毛,如意集團能拉到40米,但國外先進工廠能拉到200米,而且產品輕薄又能賣到高價。
找到了問題癥結及突破口,邱亞夫決定“全面對標意大利,爭做國際一流”,大干一場。
引進世界頂級生產設備,全身心投入研發,經過反復試驗,不到3年,邱亞夫研發的產品“如意紡”的質量終于比肩國外知名品牌產品。
產品出來后,邱亞夫全力開拓市場。于是,膽大、有思想的邱亞夫,將“如意紡”打響了。
如意毛紡廠也開始大賺。1克羊毛拉500米,做出來的面料,1米賣1萬元。這在國內市場堪稱是天價,更是暴利。據消息稱,如意紡最頂級的面料,1米賣到6.8萬元。
有人計算過,邱亞夫每織一匹布,就能換一輛勞斯萊斯。
據稱,LV、Gucci、愛馬仕等國際知名品牌,一度都成了邱亞夫的客戶,排隊買如意紡面料。
2007年,山東如意(全稱山東如意毛紡服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名如意集團)登陸深交所。到2014年,通過改制、收購等操作,邱亞夫成為如意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賣面料業績不錯,當時的邱亞夫給公司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堅持以紡織服裝為主業的發展方向不動搖,以高端產品、高價定位、高端用戶的企業發展戰略不動搖。
一時間,邱亞夫被譽為“毛紡大王”“面料大王”。
10年豪擲400億海外買買買
頭頂“毛紡大王”頭銜的邱亞夫很快不滿足現實,親手制定的“兩個不動搖”自己先動搖了。
據稱,如意紡的面料1米賣1萬元,國際知名品牌買回去后,加工成西裝,一套賣17萬元。這讓邱亞夫心里極不平衡,憑什么給大廠打工?
邱亞夫的野心頓起,他不想再給他人做嫁衣。如何自己做國際大廠?心急的邱亞夫決定走捷徑——并購。
如意科技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冊資本40.54億元,經過一系列股權變更,2009年,邱亞夫成為其實際控制人。如意科技的大股東是北京如意時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如意時尚”),如意時尚的控股股東是邱亞夫。如意科技還是上市公司如意集團的控股股東。
邱亞夫通過如意科技、如意時尚等平臺對外投資并購。
2016年,邱亞夫豪擲13億歐元收購法國時尚集團SMCP,這讓邱亞夫“一戰成名”。
SMCP旗下有Sandro、Maje、Claudie Pierlot等幾個設計師品牌。
這不是邱亞夫海外并購的首單。早在2010年,邱亞夫曾斥資40多億日元收購日本RENOWN 41.53%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14年,出資84萬歐元收購一家德國西裝公司84%股權。
邱亞夫并購動作沒有停歇。2017年10月,耗資22.15億港元買下香港男裝集團利邦51.38%的股權;當年11月先后以9億港元拿下英國的Aquascutum、1320萬美元買下以色列男裝集團Bagir 54%的股權;2018年,7億歐元收購Bally 70%的股權;2019年1月,斥資26億美元吞下英威達。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邱亞夫累計耗資400億元左右在全球收購。
巔峰時期,邱亞夫控制了4家上市公司,即如意集團、利邦(中國香港)、RENOWN(日本)和SMCP(法國),手握40多個奢侈品牌,約占全球奢侈品牌三分之一。基于此,邱亞夫被稱為“中國奢侈品教父”。
邱亞夫試圖打造的時尚帝國雛形已成。
高杠桿豪賭的代價襲來
手握中日法等地4家上市公司,邱亞夫豪購的資金從何而來?
2018年,邱亞夫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發自內心地感謝獨具慧眼的中國銀行家和投行專家,在邱亞夫從傳統行業走向更高價值鏈的高端轉型過程中,他們堅定地給予資本力量。
據此判斷,邱亞夫的全球狂購,借助的是資本力量,是杠桿的力量。
但是,邱亞夫進行的是“以小博大”的資本游戲,是車輪并購。通過借款、發債獲得資金,收購海外資產,再以此為抵押物發行債券,或將其打包上市,從而將獲得的資金實施下一輪并購。
一投行人士認為,順境之時,借助資本連環融資并購,能夠迅速擴大業務布局,達到產業布局目的。但是,一旦市場迎來逆境,或者說,并購的標的資產經營業績未達到預期,抑或是標的資產整合不達預期,出現現金流不足,就易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危機甚至崩盤。
2020年開始,全球疫情暴發,大量收購“消化不良”,被收購資產未能創造預期利潤,邱亞夫及如意科技很快陷入了債務危機。
2020年,由于未能籌集到所需資金,邱亞夫方面對Bally的收購未能完成。
2021年,邱亞夫2.5億歐元債務違約,失去SMCP的大股東地位。2022年初,SMCP股東大會投票解散董事會,邱亞夫等如意系高管出局,失去對SMCP的控制。
2021年,隨著百慕大最高法院發布清盤令,利邦控股董事會的全部權力終止。
2022年2月,因4億美元貸款違約,邱亞夫的債權人開始尋求對英威達的控制權。
短短2年,邱亞夫精心打造的時尚帝國崩塌,夢想破碎。
A股上市公司如意集團也受到了沖擊。財務造假、關聯交易、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信披違規等,近兩年,如意集團及其相關責任人被山東證監局查處了四次,受到罰款、市場禁入、責令改正、警示等行政處罰和監管。其中,邱亞夫被處以10年市場禁入。
2023年4月,邱亞夫辭去如意集團董事長,交班給女兒邱晨冉。
最新的消息是,2025年10月14日,如意集團收到了中國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告知書,因為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如意集團進行立案。
邱亞夫債務纏身。如意科技所持如意集團股權全部被質押、輪候凍結。邱亞夫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和被限制高消費。
曾被稱為“中國LV”的如意集團經營艱難。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續虧損,3年半合計虧損21.29億元。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貨幣資金僅有1391.75萬元,而有息負債達11.57億元。
目前,如意集團的市值只有14.58億元。
奢侈品不是標牌上的“天價”數字,企業家需要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之心。靠杠桿資本堆砌起來的奢侈品帝國,終將是地基不牢。豪賭的資本游戲不好玩,邱亞夫正在為此付出代價。他能否走出低谷,備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