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北京、揚州、常州等之后,中國又一座以大運河為主題的博物館即將亮相。該建筑坐落在杭州拱墅區綿長的運河岸邊,造型如舟行水,定位為國家級文化地標。
![]()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二期已進入外立面裝飾的關鍵階段,整體輪廓基本成型,預計將在2025年全面落成。
![]()
它不只是又一個文化地標,更像是一艘靜候啟航的巨舸,停泊在水畔,與流動的運河形成無聲的對話。
![]()
項目選址獨具匠心,坐擁750米長的濱水岸線,總投資接近32億元。
![]()
整個建筑群占地約5.71公頃,總建筑面積達18.6萬平方米,融合了博物館、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和多功能會議空間等多種功能。
![]()
主體建筑高低錯落,博物館高35.07米,共7層;交流中心則高達70米,共15層,共同勾勒出一道富于節奏的天際線。
![]()
![]()
設計出自普利茲克獎得主赫爾佐格與德默隆之手,理念中浸潤著“還河于民”的情懷。
![]()
建筑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主館仿佛懸浮于運河上空的效果——五個核心筒與鋼柱共同托起2.8萬噸的鋼結構,將博物館主體抬升至距地面13米之上,下方留出的開闊空間自然轉化為市民廣場,形成建筑與人的親密接觸。
![]()
外立面選用了“運河藍”琉璃復合板,這是國際上首次大規模將琉璃用于建筑幕墻。7240塊琉璃板拼合出波光粼粼的視覺效果,與運河水色遙相呼應,細膩傳遞出江南的溫婉氣質。
![]()
屋頂則設置了綠化景觀與步行道,連接空中花園,既是展陳的延伸,也向市民無償開放,成為觀賞運河的一處靜謐高地。
![]()
在這里,文化不止于陳列。未來,博物院將借助沉浸式科技重現運河千年文明,踐行“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融合思路,塑造新型文化商業生態。
![]()
當運河的波光映上那一片琉璃藍墻,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流動著、呼吸著的歷史,等待每一位走近它的人,翻閱與續寫。
![]()
你期待中國京杭大運河的博物院二期的竣工嗎?歡迎留言評論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