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 葛幫寧 沈天香
編輯 | 李國政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2025年10月10日,鄭州日產迎來一個重要時刻——日產 LCV(輕型商用車)研發中心在這里揭牌成立。
這個研發中心的技術定位,將鄭州日產與日產全球戰略緊密綁定——日產在全球推行企劃、開發、生產、銷售的全球化分工與事業布局,LCV 研發中心將核心聚焦皮卡及 SUV 的產品研發。
該中心在鄭州日產成立,是這家資深合資汽車公司研發能力躍升的新起點,也是其融入日產“在中國、為中國、向全球”戰略的新起點,更是其從“全球制造”向“全球創造”的一次戰略躍遷。
![]()
鄭州日產的歷史頗具傳奇色彩。它是日產汽車在中國首個合資企業,于1993年成立,至今已有32年。
從“三國五方”艱難起步,到帕拉丁(參數丨圖片)一戰成名;從股權更迭的動蕩歲月,到雙品牌戰略的破局再生——這家扎根中原的合資企業,始終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浪潮中,尋找屬于自己的生存法則。
近日,鄭州日產黨委書記姚利文接受幫寧工作室獨家專訪,解讀破局路徑。
2024年5月7日,姚利文離開工作了30多年的東風柳汽,轉戰鄭州日產。彼時,這家合資車企面臨三重困境——市占率跌至7%、產品線單一、品牌“工具車”標簽固化。
新班子的核心破局思路,是先鎖定核心人群,再拆解需求——皮卡用戶中,95%為增換購群體,這成為他們的首個突破口。
為快速扭轉市場頹勢,鄭州日產精準把握皮卡用戶以增換購為主的核心特征,推出“兩萬元置換”政策。彼時,姚利文堅持營銷需聚焦核心痛點、實現穿透式突破。他對幫寧工作室解釋說:“12萬元左右價位的皮卡,2萬元置換補貼占車價的1/6,能夠切實擊中用戶需求,避免補貼力度不足導致的市場感知薄弱問題。”
通過拉通營銷體系形成牽引、強化政策支持,實現營銷體系能力提升與終端賦能。該政策實施一個月后,鄭州日產市場占有率提升至9.6%,經銷商態度從觀望轉變為主動跟進,市場信心顯著回升。
在穩固市場基本盤后,姚利文圍繞抓用戶、抓產品、抓營銷這3個方向,深化布局。他要求團隊堅持“雙腿站立”,每月至少15-20天深入市場一線,不僅走訪經銷商,還要跟隨客戶,實地調研使用場景。
![]()
“用戶的真實需求往往藏在場景里。”
姚利文舉例說,在濰坊鹽堿地調研時,發現鹽農對車輛防銹需求極高,需采用鍍鋅板應對腐蝕,據此鄭州日產推動海鹽版定制車型研發;在西藏,針對高原上發動機缺氧問題,他們規劃研發“高寒版”“山地版”產品;在云南茶葉產區,茶農對貨箱有容納采茶機的特殊需求,也成為鄭州日產優化產品尺寸的重要依據。
基于類似實際場景調研,鄭州日產累計梳理48個細分用戶場景,涵蓋種植、養殖、工程、越野等領域,并有針對性地推出差異化車型。比如,針對電力、移動等行業大客戶,優化車輛耐用性與適配性;針對露營、越野等新興場景,提供改裝基礎方案。
如今,這些源于市場需求的洞察,成為日產 LCV 研發中心產品研發的核心依據。
短期靠商務政策,長期靠營銷體系。在姚利文看來,鄭州日產破局不僅要解決眼前問題,更要搭建可持續的增長能力。他推動體系化建設,聚焦3個核心方向。
其一,重構營銷組織。
將市場部重構為市場洞察、新媒體、品牌、用戶運營等4個模塊,重點強化新媒體和用戶運營能力。
今年,鄭州日產搭建“321”新媒體矩陣,通過總部賬號擴充、區域號建設和終端賦能,1-9月新媒體獲客線索同比增長180%,渠道銷量占比提升至21%,在商用車領域位居前列。
同時,加強用戶運營,組建11家ZNA-CLUB車友俱樂部,全年開展60余場越野、露營活動,讓品牌從工具伙伴向生活玩伴轉型。
![]()
其二,打通研發鏈路。
日產LCV研發中心落地這里,是鄭州日產推動研產聯動的關鍵成果。該中心聚焦皮卡與SUV研發,整合中日團隊攻克17項核心技術,實現燃油、純電、混動車型同步規劃。
以全球戰略車型 Frontier Pro 為例,這款車基于鄭州日產“星核”平臺打造,融合中國市場的電混技術與日產全球品質標準,成為中國研、全球銷的標桿。“過去是中國造供全球,現在要中國研領全球,這才是合資品牌的新價值。”姚利文說。
其三,激活團隊動能。
他推行“教練型船長”的管理風格,既把握戰略方向,又手把手帶團隊。要求公司駐外人員每月至少賣1輛車,說“自己都不會賣車,怎么指導經銷商”。同時建立定目標、建團隊、分責任、授權力、追過程、拿結果、給激勵、做復盤的24字管理閉環,讓每個崗位都明確價值錨點。
站在日產 LCV 研發中心成立的新起點,姚利文說,鄭州日產的未來定位,圍繞國際化、新能源化、越野化這3個方向展開,依托日產 LCV 研發中心,打造中國研、中國造、全球銷的業務模式。
![]()
國際化是核心增量。
鄭州日產將以 Frontier、納瓦拉等日產品牌車型為突破口,依托日產全球渠道資源銷往海外,同時借助東風進出口網絡,拓展東風品牌在新興市場的份額,“全球皮卡市場是中國的20多倍,那才是我們的新藍海”。
新能源化則聚焦需求差異。
不同于乘用車的全面電動化,姚利文主張皮卡“按需電動”:針對行業客戶推出定制化 PHEV 車型,解決無人機供電、野外作業等場景需求;依托東風集團技術,探索純電車型在商用領域的適配性,“不搞為電動而電動,要讓新能源真正幫用戶降本增效”。
越野化是品牌破圈的關鍵。
鄭州日產通過星核平臺,延伸硬派 SUV 產品,復刻帕拉丁達喀爾賽事的傳奇基因,從“皮卡世家”發展到“皮卡玩家”。“我們要讓皮卡不只是干活的工具,更是用戶探索遠方的伙伴。”姚利文說,未來將圍繞越野文化,打造更多用戶共創活動,吸引玩樂型年輕群體。
32年來,這家公司經歷過輝煌,也遭遇過困境。“鄭州日產最可貴的品質,是不服輸的韌性。”姚利文感慨道,即使在最困難時期,企業也未放棄對品質的堅守、對研發的投入,經銷商與用戶也始終信任。
中原是鄭州日產夢開始的地方,曾任日產汽車首席 CO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首席運營官)的志賀俊之說“得中原者得天下”。
對此,姚利文進一步解讀說:“現在的中原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全球視野下的核心陣地。未來的鄭州日產,將以中原為根基,憑借可靠的品質、硬核的技術和年輕的心態,在全球皮卡市場闖出新天下。”
以下是采訪實錄。
![]()
“兩把火”
幫寧工作室:2024年5月,你接過鄭州日產運營接力棒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姚利文:當時只覺得,這是一份重大的責任。我的首要念頭是,如何在傳承中突破——既要守住鄭州日產“皮卡世家”的底蘊,守住在皮卡、越野 SUV 的核心優勢,又要帶領企業在智能化、電動化、國際化新賽道上抓住機遇,讓老品牌煥發新活力。
當時,鄭州日產面臨的最大挑戰和困難是什么?
最大的挑戰,還是產品線相對單一,新車型開發過于緩慢,且過度依賴幾款經典車型的改款。加上長久以來,品牌的“工具車”標簽根深蒂固,年輕用戶接受度不足,導致用戶群體比較固化。
現在,我們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推出全新車型 Z9 系列,還帶來電混皮卡 Z9 GE PHEV。同時,試著通過年輕化、高端化、越野化形象破圈,讓用戶重新認識鄭州日產。
你來鄭州日產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推出銳騏6“兩萬元置換”政策。皮卡用戶95%以上是增換購,(銳騏6)12萬元左右的車,首先有2萬元置換補貼,相當于1/6車價,用戶敏感度高;其次,按國家政策,皮卡沒有國家補貼,我們就打“國家不補我來補”的口號。
剛開始,公司內部和經銷商也有反對的聲音,結果實行一個月后,市占率就從7%升到9.6%。經銷商從觀望變主動,友商也學我們。
商務政策第一要聚焦,第二要穿透,第三要擊穿。
![]()
怎么挖掘潛在客戶?如何觸達他們?
圍繞增換購的舊皮卡用戶,我們要求團隊專門去皮卡聚集區找,找到一個就送禮品,把用戶電話留下來,對有意向的就上門請他試駕。
營銷要拆解成觸達、線索、邀約、試駕、成交的閉環,一步步地來。比如我們去濰坊鹽場,發現用戶對皮卡有耐鹽堿腐蝕的需求,就推出海鹽版,用鍍鋅板做;去西藏后,接到用戶反映產品有缺氧問題,就優化發動機搞高寒版。這些都是根據用戶場景做定制,解決他們的痛點。
“第一把火”燒到位了,“第二把火”呢?
新媒體。
現在,鄭州日產市場部主要有四塊核心業務:市場洞察、新媒體、品牌和用戶運營。新媒體搞“321方針”,也就是三大線索來源(自營矩陣+直播中心+終端門店)、二大平臺(抖音+快手)、一個線索管理體系。
今年,我們在杭州、沈陽、鄭州等四地建了直播中心,明年還要增加幾個。1-9月,新媒體獲客線索達17.8萬條,同比增長180%;交付4233輛,同比增長73%;渠道占比21%。在商用車里,我們的新媒體運營排第一。
你曾總結出“四圈”理論和“四客”邏輯,具體是什么?如何落地?
“四圈”是固圈、擴圈、拓圈、破圈。
固圈是指保住老客戶基盤,我們增換購率是百分之四十幾。擴圈是指延伸人群鏈條,比如可以從種植戶,延伸到買農資化肥、農業機械的人群。拓圈是指挖掘新人群,比如釣魚、露營、旅行的。破圈則是指用價值突破認知。
“四客”是引客、守客、拓客、留客。
留客即擴大人均增長,讓客戶留在我們這里。落地就是細化48個用戶場景,對應人群和需求,一類一類地做,比如云南種茶葉的用戶,種植戶買實用的車、加工戶買銳騏6、經銷戶買納瓦拉,對他們要分類分層管理,不搞大一統。
在鄭州日產,你的工作表上排名前三的重要工作分別是什么?
一是,抓用戶。用戶是核心,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用戶身邊,充分了解他們的真實訴求。同時,為經銷商賦能,進一步完善渠道體系和客戶服務體系。
二是,抓產品。產品是根本,我們需要結合用戶訴求,及時調整現有的產品策略,確保推出的車型緊密貼合用戶需求和市場趨勢。
三是,抓營銷。贏得市場要靠產品、靠服務,也靠營銷。結合用戶需求、產品布局,我們需要相應推出更精準、差異化的營銷策略,進一步打開市場。
![]()
轉型
幫寧工作室:今年鄭州日產延續強勁增長勢頭,1-9月銷量同比增長31%,連續第17個月跑贏大勢,你覺得這是因為做對了什么?
姚利文:一是,戰略聚焦和一系列新產品成功投放。鄭州日產明確了越野化、新能源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依托“星核”平臺,陸續上市Z9系列皮卡,以及帕拉丁·新勁酷&黑武士,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
二是,渠道下沉和營銷發力。我們在加快渠道下沉,把服務觸角延伸到更多用戶身邊,再通過營銷領域精耕細作,提升產品影響力。
今年盈利情況怎么樣?能完成目標嗎?
關于盈利,去年是1100萬元,今年能大幅改善及提升,銷量也能完成。6-8月,按中國品牌在全球或在國內銷量算,我們都排第三,之前是第七。在國內,離江鈴的差距在縮小,明年如果做到10萬輛,至少能升到國內第二。
![]()
目前,國內皮卡整體情況如何?為什么你們能正增長?
今年,國內皮卡 TIV(規模和需求總量)大概是28萬輛出頭,將下滑5%到7%,主要是行業價格戰打得厲害。而且,皮卡用戶受農林牧副漁及工程等行業大環境影響較大。
另外,乘用化+越野化的用戶圈子小,只占20%,而商用占50%、工具類占30%。
我們聚焦用戶需求,搞定制車型,做精準營銷,所以是頭部里少有的正增長,1-9月實銷增長31%,是行業的3倍左右。
東風柳汽和鄭州日產都經歷過轉型陣痛,你覺得二者最大的共同點、不同點各是什么?
東風柳汽和鄭州日產,都是東風汽車旗下整車企業,二者都在細分領域做到了行業領先,柳汽是在商用車和 MPV 領域,鄭州日產是在皮卡領域。而且,它們都經歷了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轉型的陣痛。在這個過程中,都需要把之前建立的傳統優勢,轉化為新的發展優勢,重塑產品、技術與品牌。
不同點在于,東風柳汽是自主品牌,鄭州日產是合資公司,這決定了二者在企業運作上存在差異性。而且,柳汽是“商乘并舉”,轉型側重于全品類突圍;鄭州日產聚焦皮卡和越野 SUV 細分市場,轉型更需要精準出擊。
你認為營銷的本質是什么?
營銷本質是抓人性,我從2000年開始做營銷時,就有這種感覺。營銷是跟人打交道,像經銷商、團隊、客戶都是人,所以要抓人性的需求和痛點。
比如用戶要皮實的車,我們就強化可靠性;團隊要成長,我們就搞培訓賦能;經銷商要盈利,我們就給精準政策,并提升他們的能力。
后來,我總結出營銷的本質是人性、利他、信任這6個字,其中,利他是底層邏輯,信任是成交基礎。這不是頓悟,是慢慢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鄭州日產的核心優勢是皮卡和越野型 SUV。你認為公司必須守住不能丟的看家本領是什么?最大短板又是什么?
我們的看家本領,是可靠品質+越野基因,即32年造車積淀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卓越性能,獲得了品質、安全、可靠的口碑,以及在專業越野賽場上淬煉的冠軍榮譽。這些都是鄭州日產品牌的基石。
我們的短板,是品牌年輕化不足,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相對滯后,導致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被“工具車”標簽所束縛,這正是我們要補的課。
目前,我們聚焦皮卡高端化、乘用化、新能源化趨勢,推出了Z9系列皮卡,馬上還會推出 Frontier Pro 皮卡,加快產品煥新和品牌形象煥新。
![]()
需要轉型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品牌和用戶關系。鄭州日產計劃如何打破“工具車”的傳統印象,吸引年輕一代用戶?
一是產品賦能。通過推出像 Z9 GT、Frontier Pro 這樣的高端化皮卡,以更潮酷的外觀、硬核的性能,以及豐富的可玩性,重塑產品調性,綁定戶外、越野等年輕生活方式。
二是營銷破圈。用年輕人喜歡的語言和渠道,講好品牌和產品故事,比如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內容平臺,展示用戶改裝案例、越野故事,讓品牌更潮。
三是用戶共創。圍繞越野、皮卡文化,組織用戶活動打造圈層,讓用戶從功能滿足升級到情感共鳴,成為品牌的熱愛者和傳播者。
在東風柳汽,你曾說“自主品牌代表了中國汽車的未來”,現在,你覺得這句話適用于鄭州日產嗎?為什么?
合資板塊興起走全球資源+本土創新的融合之路。中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自主創新。鄭州日產作為合資企業,在經過了技術引進、消化、吸收階段之后,也走上了一條自主發展的道路。
在打造“星核”平臺時,我們就充分融入了東風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最新技術,以及日產汽車的全球品質管控經驗。我們的合資身份帶來全球資源,自主研發帶給我們本土活力。我們要扎根中國市場,將在中國研發的產品推向全球。
![]()
未來將是生態的競爭。圍繞電動皮卡或者 SUV,鄭州日產在構建怎樣的商業生態呢?
我們的生態布局聚焦用戶全生命周期價值。
在產品生態方面,圍繞用戶的越野需求,我們將提供更多的改裝方案。比如結合電混皮卡的用電場景,開發定制化改裝套件等,通過強大的原廠拓展能力,提升用戶的越野出行樂趣。
在用戶生態方面,通過 ZNA-CLUB 車主俱樂部,以越野生活為核心,舉辦一系列用戶活動,拓展越野生態,打造越野圈層。
![]()
“三化”
幫寧工作室:日產LCV 研發中心成立,對鄭州日產有何意義?
姚利文:LCV 指輕型商用車,這個研發中心聚焦皮卡和 SUV。放到鄭州日產,說明日產重視中國市場和鄭州日產的研發能力。
對鄭州日產來說,一是說明中國市場被看好,二是體現中國技術進步,尤其是新能源智能化。現在實行中國研、中國造、全球銷,能助力日產提升全球競爭力,也能把中國用戶需求轉化為全球車型配置。
這是否意味著,鄭州日產將成為日產新能源輕型商用車的全球生產中心?
鄭州日產具備生產研發能力。我們中牟工廠是日產全球工廠的標桿之一,生產指標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在32年發展歷程中,鄭州日產承擔了日產全球車型的生產以及本土化改進,建立起完整的 LCV 產業鏈。
如今,依托領先的新能源技術,以及日漸成熟的新能源產業鏈,鄭州日產有能力成為日產新能源輕型商用車的全球生產中心。
![]()
可以說,2025是日產中國的轉型之年,轉型重點在電驅化、智能化與中國速度。你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鄭州日產的新角色和新任務是什么?
有兩點。一是創新引擎和技術孵化基地。鄭州日產將成為日產 LCV 事業的創新引擎和技術孵化基地,助力日產在全球 LCV 領域提升競爭力。
二是對日產全球化戰略形成有力支撐。我們通過將日產標準、日產技術與中國本土化優勢相融合,并將中國市場的電驅化、智能化創新技術快速共享全球,開啟“中國造供全球”的反哺之路,有力支撐日產全球化戰略。
圍繞電驅化、智能化與中國速度,鄭州日產將做哪些具體工作?怎么理解中國速度?
我們一是將承擔電驅化、智能化技術的研發工作,二是負責將新技術應用到日產全球車型的開發中。鄭州日產研發全球多元越野平臺“星核”,就是對電驅化、智能化與中國速度的詮釋。
“星核”平臺歷時3年打造,整合中日研發團隊上千人,攻克平臺化、電動化、智能化等三大領域17項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燃油、純電、混動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研發、一步到位。這不僅開創了中國皮卡行業的先河,也是全球皮卡行業的首創。
我理解,中國速度就是決策快、響應快、研發快。依托“星核”平臺,我們可以實現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產品研發的高效推進,車型研發周期將大幅縮短。
在出口方面,鄭州日產有什么規劃和目標?
國際化之路,也是反哺之路。鄭州日產是日產“在中國、為中國、向全球”戰略的堅定踐行者。即將預售的 Frontier Pro,就是基于星核平臺打造的首款全球化車型,凝聚了中日兩國工程師的智慧和心血。
未來3年,我們將推出多款新車型,通過日產和東風集團的全球銷售渠道,向全球出口銷售整車及零部件。Frontier Pro 將依托日產汽車全球的經銷商網絡優勢,在一年內走向世界,補充并豐富日產全球產品線。
![]()
你希望,未來人們提到鄭州日產時,首先會想到哪些關鍵詞?
可靠、硬派、玩家、年輕。
可靠是鄭州日產的發展根基,是品牌不變的基因。
硬派是品牌的重要基因,代表了我們對越野文化的追求,希望和更多用戶一起,探索遠方的樂趣。
所謂玩家,是希望能打破圈層,從原來的創業伙伴,變成大家生活中的玩伴兒。
年輕是面向未來的姿態。鄭州日產現在才32歲,正年輕。我們還會以年輕人的視角,為大家打造更豐富的多樣化產品,讓皮卡成為時尚潮玩,和年輕人玩在一起,嗨在一起。
拋開銷量和利潤指標,在你的內心深處,最為鄭州日產感到驕傲的是什么?
最驕傲的是,鄭州日產在32年里,始終沒有停止過探索的腳步。
曾經,在“PICKUP”引入中國時,是鄭州日產以“皮卡”為其命名。作為中國皮卡的開山鼻祖,鄭州日產從未躺平。無論是快速發展期,還是轉型陣痛時,鄭州日產人始終主動求變,探索新路。
從 D21、納瓦拉到銳騏,這些車型不僅記錄了這個企業的發展歷程,更代表了一個行業品類的變遷歷程。如今,身處智電時代,我們希望以 Z9 和 Frontier Pro 為起點,再次為皮卡行業注入新活力,為廣大用戶開啟皮卡新體驗。
曾任日產汽車首席 COO 的志賀俊之說“得中原者得天下”,現在汽車行業風起云涌,你認為屬于鄭州日產的“新天下”在哪里?
中原是鄭州日產夢開始的地方,是我們的事業基地。只是,在當前的行業背景下,鄭州日產的“新天下”概念,并不局限于地理意義上的中原,而是在全球化的視野下,有了更廣闊的方向。
一是越野化。我們將繼續以深厚的越野技術,牢牢占據皮卡和越野 SUV 兩大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以玩伴姿態陪用戶盡情去野。
二是新能源化。依托領先的新能源技術,打造高品質的電動化皮卡,引領全球皮卡行業的電動化革新。
三是國際化。我們立足中原,輻射全球,讓“中國造”皮卡和越野 SUV 走向更多國家,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消費者心中的高端、智能、電動皮卡的代名詞。那正是我們的星辰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