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能想到,曾背靠吉利、沃爾沃雙巨頭的極星,如今的日子竟過得極其難過。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極星汽車在整個中國市場僅售出69輛汽車。
![]()
這是什么概念?
就這么說吧,比亞迪一天能賣7000輛車,特斯拉一天也能賣1000多輛。極星半年69輛,還不夠別家熱門車型1小時的銷量。就連其他深陷困境的新勢力,單店月銷量也能輕松超過它的全國銷量。
更難以置信的是,極星賣出一輛車,甚至要倒賠27萬。
就在10月13日,極星汽車關閉上海前灘L+Plaza門店,而這也是國內僅剩的最后一家直營門店。
讓人唏噓感嘆,這個曾經的“車圈頂級富二代”,為何卻在中國市場陷入“至暗時刻”?
![]()
極星,曾是天之驕子的存在。
故事的開篇,是極星和沃爾沃的相互成就。
極星的前身為Flash Engineering車隊,1996年在瑞典成立,2005的時候更名為Polestar。
![]()
作為一個高性能改裝品牌,和沃爾沃汽車有著長期的官方合作,類似寶馬M部門及奔馳AMG。
2010年,沃爾沃被吉利收購后,連帶著Polestar一起,在2015年被完成全資收購。
兩年后,極星從沃爾沃架構中脫離。總部位于瑞典,生產基地在中國。
2022年,極星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以新的股票代碼“PSNY”開始交易。同年6月,極星在納斯達克敲響了開市鐘,正式掛牌上市。
當時,李書福對其的定位是一個“新造車企業”,不生產傳統汽車,只生產智能電動汽車。
因此,極星便成了吉利旗下獨立的“高性能”電動品牌。專門從事研究、制造、銷售和服務這“新四化”。
再直白一點說,當時極星的定位,是與特斯拉這樣的新勢力正面對打的存在。
![]()
數據顯示,2020—2023年,極星汽車的全球銷量分別為1.02萬輛、2.9萬輛、5.15萬輛和5.46萬輛。
雖然數據是逐年增長,但遠未達預期。
與之相對的,是極星在國內的銷售數據。
2021年至2023年,極星的國內銷量分別為2048輛、1717輛、1100輛。
2024年上半年,一度達到1612輛。但到了2025年上半年,卻僅售出69輛,其中4月、5月甚至交出了“零銷量”的白卷。
財報梳理可以發現,極星在2019年至2024年的6年間,累計凈虧損超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0億元,股價較上市時暴跌90%,
國內原本的36家門店,一度只剩下上海一家孤零零的直營店還在支撐。線上購車系統也悄然關閉,試駕僅支持電話預約。
8月以來,有關極星“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甚囂塵上,極星中國對此曾回應稱“業務正常運轉”。
如今,連最后一家門店也宣告關閉。
納斯達克退市警告,與國產新勢力的聯合圍剿,正在將這家“富二代”品牌逼向絕境。
![]()
全球新能源汽車激戰正酣的當下,為何極星卻慘淡收場?
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錯失黃金時機。
論血統,極星可是甩曾經的比亞迪漢幾條街。只可惜,一開始,極星主要聚焦海外市場,在中國市場的聲量并不高。
直到2019年,極星成都生產基地才正式投入運營。
![]()
彼時,特斯拉制霸新能源市場,比亞迪異軍突起,闖進前二。北汽和上汽兩家中國車企緊隨其后。
從2019年全球新能源車企銷售數據可知,當時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極星,很顯然已經錯失先機。
其次,導致極星失利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價格錯亂。
2018年,極星推出首款產品Polestar 1,定位是百萬級的混動GT轎跑,售價145萬。
為了彰顯稀缺性,標榜限量出售,年產僅500輛。
但事實上,就算是頂級豪車保時捷、賓利,都不敢一上來就做這樣的饑餓營銷。
而最終結果是,姿態擺得極高的極星,不僅銷售點內門可羅雀,消費者對這個品牌更是不聞不問。
![]()
事實證明,光靠“沃爾沃背書”這個標簽,難以支撐起如此高昂的品牌溢價。最終,這款被寄予厚望的開山之作,在2021年就草草停產。
得了這個教訓之后,全新的Polestar 2推出之時,立馬將原本的豪車定位,切換到了“代步車”的定位。
首發版41.8萬元,次月更是將下調價格至29.8萬元,可謂是直接腰斬。
當時,便有專業人士評價:“這種從云端跌落凡間的操作,顯得極為倉促和投機。”
不但價格上殺了原本目標群體一個措手不及,還連帶著連之前的“高性能”標簽也丟得一干二凈。
為了走量,品控頻繁出現問題。極星2剛上市不久,就爆出行駛中可能失去動力等嚴重安全隱患,從此走上了漫長的召回之路。
從2020年到今年,這款車累計被召回不下5次。
消費者的信任,在一次次的召回中被徹底擊潰。這也是如今極星陷入絕境的第三個重要原因。
更讓人迷惑的,是在極星3推出的時候,又將身價抬到了70萬級別。而到了極星4,則又降回30萬區間。而后面,極星據說又要讓極星6重回百萬級超跑的定位。
![]()
不管是定價還是定位,都毫無邏輯可言。消費者被徹底搞糊涂了,加上安全隱患一堆,最終對其徹底失去信心。
管理方面,更是亂成一鍋粥。
據報道,中國區掌舵人動蕩頻繁,8年換了7個CEO,平均一年走一個。內部高層也是像走馬燈一樣半年一換,戰略無法延續,日子也十分難過。
![]()
極星在國內市場長期低迷的銷量,直接體現在財報上。
截至2024年底,極星中國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總負債高達73.8億美元,而總資產僅有40.5億美元,凈資產是觸目驚心的負33.3億美元,平均每天虧損超過500萬美元。
情況在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惡化,凈虧損接近12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119.4%,而毛利率,更是達到了恐怖的-49.4%。
這意味著,它不僅不賺錢,還可以說是賣一輛虧一輛,連原材料成本都收不回來。
這下子,就算是吉利和沃爾沃聯手,都撐不住了。
![]()
先是沃爾沃,將股份從48%砍到18%,并明確表示,不會再為極星提供后續資金,基本算是跑路了。而死撐著的吉利,在今年6月又緊急輸血了2億美元進去。
但在30多億的巨額債務面前,無異于杯水車薪。
很顯然,無論是沃爾沃的放手和吉利的強撐,都標志著極星,已然從一個前景光明的香餑餑,淪為了一個沉重的財務包袱。
與此同時,極星的另一個重要市場——美國,如今的銷量也在開始崩潰,今年第二季度同比暴跌56%。
極星全球化的故事,不知道還能否繼續講下去。如今等待著極星的,要么是徹底告別新能源市場的舞臺,是一場刮骨療毒式的徹底變革。
![]()
極星的悲劇,也算是給廣大車企提了個醒。那便是,無論“血統”再怎么純正高貴,一旦少了對市場起碼的敬畏,那便是白費力氣。
消費者只會為可靠的品質和清晰的價值買單。只有對消費者足夠尊重,對品控足夠用心,對運營足夠精細,才有可能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賽道上,闖出一條通天大道。
參考資料:
1.馬拉車市《6個月賣了69臺,“豪華”極星一手好牌為何打得稀爛?》
2.江南都市報《Polestar極星汽車上半年在華銷量 69 輛,或于今年底退出中國市場》
3.沒車不行《2019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爐:特斯拉制霸,中國車企表現強勢》
4.國際金融報《前7月在華銷量不過百,極星退“市”傳言再起》
作者:楊歡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