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北京的薄霧,落在故宮午門的鎏金銅獅上時,排隊等候入園的游客們卻沒有像往常一樣忙著整理相機、梳理頭發(fā),而是不約而同地把脖子往衣領(lǐng)里縮了縮,雙手在口袋里緊緊攥著暖手寶。10 月 26 日的北京,像是被按下了 “快進(jìn)鍵”,一夜之間從秋高氣爽跌入了 “深冬前奏”,而這座矗立了 600 余年的紫禁城,在 3、4 級偏北風(fēng)的呼嘯中,迎來了一群裹著羽絨服、戴著厚帽子的特殊 “賞秋客”。
![]()
一、一夜降溫!北京被冷空氣 “突襲”,風(fēng)寒效應(yīng)拉滿
“昨天還穿短袖出門,今天直接套上羽絨服了,北京的秋天也太短了吧!” 在故宮神武門入口處,來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一邊跺著腳,一邊對著同行的朋友感慨。她身上那件厚厚的黑色羽絨服,與身邊紅墻黃瓦的宮墻建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帽子邊緣的絨毛上還沾著清晨的露水,顯然是提前做足了保暖準(zhǔn)備。
![]()
根據(jù)北京市氣象臺凌晨發(fā)布的最新天氣預(yù)報,10 月 26 日北京全天以晴天為主,但受強冷空氣南下影響,偏北風(fēng)達(dá)到 3、4 級,陣風(fēng)更是直逼 6 級,最高氣溫僅 13℃,最低氣溫跌至 0℃。更讓人 “凍感” 明顯的是,由于風(fēng)力較大,風(fēng)寒效應(yīng)顯著,實際體感溫度比預(yù)報氣溫還要低 3-5℃,這也是為什么不少游客明明看著太陽高照,卻依舊把自己裹得嚴(yán)嚴(yán)實實。
![]()
在故宮博物院門口的廣場上,風(fēng)力似乎比市區(qū)其他地方更強勁一些。路邊的銀杏樹葉被風(fēng)吹得 “嘩嘩” 作響,偶爾有幾片金黃的葉子脫離樹枝,在風(fēng)中打著旋兒落在游客的肩膀上。一位帶著孩子的父親,正用圍巾把孩子的臉圍得只剩下一雙眼睛,自己則穿著加絨的沖鋒衣,一手抱著孩子,一手緊緊抓著帽子,生怕一陣大風(fēng)把帽子吹跑。“早上出門的時候沒覺得這么冷,走到半路就后悔沒多穿點,還好給孩子帶了厚衣服。” 他笑著說,雖然冷,但能在這樣的天氣里帶孩子看看故宮,也算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
不僅是游客,就連故宮里的工作人員也都換上了厚衣服。負(fù)責(zé)檢票的工作人員穿著深藍(lán)色的長款棉服,手里拿著檢票儀,盡管戴著厚厚的手套,但手指依舊有些僵硬。“今天風(fēng)確實大,早上 7 點來上班的時候,感覺風(fēng)都能把人吹走。”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應(yīng)對降溫,景區(qū)提前給大家準(zhǔn)備了暖寶寶和熱水,每隔一段時間就能去休息室喝口熱水暖暖身子。
![]()
二、紅墻黃瓦下的 “保暖圖鑒”:羽絨服成游客標(biāo)配
走進(jìn)故宮,眼前的景象更是讓人忍俊不禁。平日里穿著輕便長裙、休閑外套的游客們,如今幾乎人人都換上了 “過冬裝備”,羽絨服、厚大衣、加絨衛(wèi)衣成了 “主流穿搭”,帽子、圍巾、手套更是 “三件套” 缺一不可,形成了一道獨特的 “保暖風(fēng)景線”。
![]()
在太和殿廣場,一群來自廣州的游客格外顯眼。他們身上的羽絨服顏色各異,有粉色、藍(lán)色、灰色,還有人穿著帶有卡通圖案的兒童款羽絨服。“我們那邊現(xiàn)在還穿短袖呢,來北京之前查了天氣預(yù)報,知道要降溫,但沒想到這么冷。” 其中一位游客陳先生說,他們一行人提前在網(wǎng)上買了羽絨服,就是為了能舒舒服服地逛故宮。說話間,一陣大風(fēng)吹來,陳先生趕緊把身邊的孩子摟進(jìn)懷里,用自己的身體擋住風(fēng),孩子則從羽絨服的帽子里探出頭,好奇地看著眼前的太和殿,小臉蛋凍得紅撲撲的,卻依舊難掩興奮。
![]()
除了羽絨服,各種 “硬核” 保暖裝備也隨處可見。有的游客戴著毛茸茸的雷鋒帽,只露出一雙眼睛;有的游客圍著厚厚的羊毛圍巾,把脖子和半張臉都遮住了;還有的游客手里拿著暖手寶,一邊走一邊搓著手。在御花園里,一位老奶奶正坐在石凳上休息,她身上穿著一件棗紅色的長款羽絨服,腿上蓋著一條厚厚的毛毯,手里還捧著一個保溫杯,時不時喝一口熱水。“年紀(jì)大了,怕冷,這么冷的天出來逛故宮,必須把自己裹得暖和點。” 老奶奶笑著說,她年輕時就想來故宮看看,現(xiàn)在終于如愿了,就算冷一點也沒關(guān)系。
![]()
有趣的是,雖然大家都穿得很厚,但拍照的熱情絲毫沒有減退。在故宮的網(wǎng)紅打卡點 —— 紅墻前,不少游客冒著寒風(fēng)擺著各種姿勢拍照。有的游客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特意把圍巾往下拉了拉,露出一點脖子,拍完一張趕緊又把圍巾圍好,嘴里還念叨著 “好冷好冷”;有的游客則讓同行的朋友幫忙拿著暖手寶,自己快速擺好姿勢,“咔嚓” 一聲拍完就趕緊把手伸進(jìn)暖手寶里;還有的情侶,男生把自己的圍巾解下來,圍在女生的脖子上,兩人依偎在一起拍照,畫面溫馨又浪漫。
![]()
“雖然穿得像個粽子,但能在這樣的天氣里拍到?jīng)]有人擠人的故宮,值了!” 一位正在拍照的年輕女孩說,她之前來過一次故宮,當(dāng)時人特別多,拍照全是 “人頭”,這次因為降溫,游客比平時少了一些,終于能安安靜靜地拍幾張滿意的照片了。她身上的白色羽絨服在紅墻的映襯下格外顯眼,帽子上的毛絨球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晃動,為嚴(yán)肅的宮墻增添了幾分可愛。
![]()
三、6 級陣風(fēng)里的故宮:歷史與現(xiàn)實的碰撞
6 級陣風(fēng)下的故宮,少了幾分平日里的熱鬧喧囂,多了幾分莊嚴(yán)肅穆。站在太和殿的臺階下,聽著風(fēng)吹過宮殿飛檐的 “嗚嗚” 聲,仿佛能感受到 600 多年前這里的繁華與滄桑。那些雕刻精美的斗拱、栩栩如生的瑞獸,在寒風(fēng)中依舊堅守著自己的位置,默默訴說著歷史的故事。
![]()
在乾清宮前,一位導(dǎo)游正帶著游客們參觀,他身上穿著一件黑色的羽絨服,手里拿著一個擴音器,盡管風(fēng)很大,但他的聲音依舊清晰有力。“大家看,乾清宮的屋頂上有 10 只瑞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這在故宮里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太和殿和乾清宮有 10 只瑞獸。” 導(dǎo)游一邊介紹,一邊提醒大家注意防風(fēng),“風(fēng)大的時候盡量別靠近欄桿,注意安全。”
![]()
游客們聽得很認(rèn)真,有的一邊聽一邊記筆記,有的則拿出手機錄音,雖然雙手凍得有些發(fā)紅,但眼神里滿是專注。來自西安的游客王先生說,他是一名歷史愛好者,一直對故宮的歷史文化很感興趣,這次特意趁著降溫游客較少的時候來參觀,就是想好好聽聽故宮的故事。“平時人太多,導(dǎo)游說的話都聽不太清楚,這次人少,能聽得很仔細(xì),雖然冷,但收獲滿滿。” 他說,風(fēng)吹過宮殿的聲音,反而讓他覺得更有代入感,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
在故宮的珍寶館里,溫暖的室內(nèi)環(huán)境與室外的寒風(fēng)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少游客走進(jìn)珍寶館后,都忍不住松了口氣,紛紛摘下帽子和圍巾,搓著雙手取暖。珍寶館里陳列著各種珍貴的文物,有閃閃發(fā)光的金器、晶瑩剔透的玉器、色彩鮮艷的瓷器,游客們圍在展柜前,一邊欣賞一邊討論,臉上滿是驚嘆。“外面那么冷,里面卻這么暖和,就像從冬天一下子回到了春天。” 一位游客笑著說,她打算在珍寶館里多待一會兒,等身上暖和過來再出去繼續(xù)參觀。
![]()
而在故宮的角樓附近,幾位攝影愛好者正舉著相機,等待著拍攝風(fēng)中風(fēng)中的角樓美景。他們身上穿著厚厚的沖鋒衣,腳上穿著防滑的登山鞋,為了拍出滿意的照片,甚至不惜在寒風(fēng)中站了一個多小時。“6 級陣風(fēng)雖然冷,但能拍出不一樣的角樓。你看,風(fēng)吹動云,云在角樓上移動,光影變化特別美。” 一位攝影愛好者說,他每年都會來故宮拍幾次角樓,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天氣,角樓都有不一樣的美,這次降溫雖然給拍攝帶來了一些困難,但也讓他拍到了平時拍不到的畫面。
![]()
四、寒潮中的溫暖:景區(qū)與游客的雙向奔赴
盡管天氣寒冷,但故宮里處處都能感受到溫暖。為了應(yīng)對降溫,故宮博物院提前做好了各項準(zhǔn)備工作,在各個展廳和休息區(qū)都增加了熱水供應(yīng)點,游客們可以隨時免費喝到熱水。在午門附近的休息區(qū),還設(shè)置了臨時取暖點,擺放了幾張長椅和取暖器,供游客們休息取暖。
![]()
“阿姨,您要不要喝杯熱水?” 在熱水供應(yīng)點,一位志愿者正拿著一次性杯子,給一位老奶奶倒熱水。老奶奶接過熱水,雙手捧著杯子,臉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謝謝你啊小姑娘,這么冷的天,喝杯熱水真舒服。” 志愿者笑著說:“不客氣阿姨,您要是冷的話,前面還有取暖點,可以去那里坐一會兒。”
![]()
除了景區(qū)的貼心服務(wù),游客之間的互相幫助也讓人倍感溫暖。在臺階上,一位游客不小心滑倒,旁邊的幾位游客趕緊上前把他扶起來,詢問他有沒有受傷。“沒事沒事,謝謝大家,就是地面有點滑,沒注意。” 被扶起來的游客說,雖然摔了一下,但心里卻暖暖的。在排隊參觀的時候,一位媽媽帶著孩子,手里拿著很多東西,不方便買票,前面的游客主動讓她先買票,還幫她抱了一會兒孩子。“本來天氣冷,心里有點煩躁,但是遇到這么多好心人,感覺一下子就不冷了。” 這位媽媽說。
![]()
更讓人感動的是,一位來自哈爾濱的游客,看到身邊幾位南方游客穿得比較少,特意從自己的包里拿出了幾個暖寶寶,分給了他們。“我們哈爾濱人不怕冷,這些暖寶寶你們拿著用,別凍著了。” 南方游客們接過暖寶寶,連聲道謝,趕緊貼在了身上。“雖然我們不認(rèn)識,但他的這份心意真的太溫暖了。” 一位南方游客說,這次來北京,不僅看到了故宮的美景,還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善意,這是一次非常難忘的旅行。
![]()
五、紅墻黃瓦映寒秋,這是獨屬于北京的浪漫
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故宮的紅墻黃瓦上,給這座古老的宮殿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此時的風(fēng)力漸漸小了一些,但氣溫依舊很低,游客們依舊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在夕陽下拍照留念。
![]()
站在故宮的出口處,回頭望去,紅墻黃瓦在夕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那些穿著羽絨服的游客們,像是一個個移動的 “小太陽”,為這座古老的宮殿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有人說,北京的秋天很短,短到你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就已經(jīng)迎來了冬天;但也有人說,北京的秋天很美,美到每一個瞬間都值得被珍藏。而 10 月 26 日的故宮,在寒潮的侵襲下,卻展現(xiàn)出了一種別樣的美,一種歷史與現(xiàn)實碰撞的美,一種寒冷與溫暖交織的美。
![]()
或許,這就是獨屬于北京的浪漫吧。它既有紅墻黃瓦的歷史厚重感,又有寒潮突襲的驚喜與意外;既有寒風(fēng)中的瑟瑟發(fā)抖,又有陌生人之間的溫暖善意。就像那些裹著羽絨服逛故宮的游客們,雖然冷,但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因為他們知道,能在這樣的天氣里,與這座古老的宮殿相遇,是一種難得的緣分。
![]()
當(dāng)最后一批游客走出故宮的大門,故宮又恢復(fù)了往日的寧靜。紅墻黃瓦在夜色中靜靜矗立,等待著第二天的朝陽。而那些在寒潮中逛故宮的游客們,也會把這次特別的經(jīng)歷珍藏在心里,成為他們記憶中獨屬于北京、獨屬于故宮的美好回憶。
![]()
或許,下次再想起北京,他們會記得 10 月 26 日的寒潮,記得故宮里的紅墻黃瓦,記得那些溫暖的瞬間,記得那份獨屬于北京的浪漫。而這座古老的宮殿,也會在歲月的流逝中,繼續(xù)見證著北京的春夏秋冬,見證著每一個與它相遇的故事。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