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科伊機場的火光又一次照亮克里米亞夜空。烏克蘭情報總局的無人機如同精準導航的手術刀,直奔俄軍剛修復的 "瓦爾迪" 反無人機雷達 —— 這款號稱 "低空目標克星" 的裝備,在爆炸聲中再次變成零件。機場旁的俄軍士兵當場傻眼:"剛刷完漆就來點火,這還怎么玩?"
![]()
這已是四天內烏軍無人機第二次突襲克里米亞。俄軍宣稱 "擊落 1300 多架無人機",但現場視頻不會說謊:雷達天線碎成一地,消防員拎著水桶四處撲救,焦黑的殘骸遠比官方通報真實。"瓦爾迪" 雷達的命運堪稱荒誕:今年 8 月首次被炸毀后,廠家還在吹噓其 "有源相控陣抗干擾天下第一",俄軍連夜拖來備用機調試,結果修好不到 48 小時就被再次摧毀,主機與備用機一同淪為廢鐵。
克里米亞被俄方控制十年間,號稱構建了 "層層嵌套的防空圈",但實戰暴露的漏洞比篩子還多。S-400、S-500 等裝備開機即需電力、人員與配件,持續作戰導致零件短缺、人手匱乏,設備 "帶病上崗" 成為常態。烏軍精準拿捏這一致命弱點,專挑凌晨人員最疲憊、雷達最遲鈍的時刻發動攻擊。
![]()
更致命的是情報劣勢。烏軍通過民用衛星過頂拍照與特種分隊潛入偵察,已將機場布局精確到 "雷達車停在第幾排第幾個車位"。無人機群分工明確:部分吸引 "鎧甲" 系統開火暴露位置,部分直撲雷達核心,其余則順帶點燃跑道油庫。一套組合拳下來,俄軍連敵人方位都未摸清,家當已化為烏有。
這場較量的成本對比堪稱懸殊:一架成本不足 2 萬美元的無人機,換取的是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雷達系統。俄羅斯受制裁影響,雷達生產線產能受限,損壞一臺便少一臺;而烏克蘭的無人機可本土組裝,馬達、塑料殼加民用芯片的簡易構造,使其能實現 "要多少有多少" 的量產。
![]()
持續打擊正在瓦解俄軍士氣。克里米亞俄空軍指揮層坦言,占科伊機場作為黑海方向關鍵節點,雷達被毀等于 "戳瞎眼睛",飛機起飛全靠地面導航員喊話。更嚴重的是心理沖擊:過去俄軍以為退到克里米亞就可 "隔岸觀火",如今無人機夜夜來襲,士兵白天修裝備、晚上難安睡,10 月僅擅離職守案件就達 200 多起。
烏克蘭的戰略意圖十分明確:通過 "修了就炸" 的游擊戰 2.0 模式,不斷提升俄方在克里米亞的統治成本。炸機場、毀港口、打大橋,讓投資者卻步、游客絕跡,最終迫使莫斯科在談判桌上讓步。正如烏軍飛行員所言:"你不還我領土,我就天天讓你睡不著。"
當烏軍夜視畫面高清曝光無人機俯沖、雷達爆炸的全過程,俄羅斯網友的質疑聲浪洶涌:"官方說擊落上百架,炸我們雷達的是幽靈嗎?" 克里米亞偽行政長官 "損失不大" 的辯解,在新菲羅波爾市區可見的黑煙面前,只淪為又一場自欺欺人的表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