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
曹 煒教授
西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副院長
![]()
陳蘭珍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
會議報告
報告一
![]()
曹 煒 教授
西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副院長
蜂蜜+功能性食品創制
報告簡介:
蜂蜜是一種藥食兩用的天然食品和重要,具有抑菌、抗氧化、保護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臟損傷、改善脂代謝等功能。蜂蜜也是傳統中藥制劑的組成部分。本報告以蜂蜜、絞股藍、蘆薈凝膠為主要原料,開發了具有調節血脂和改善便秘的蜂蜜功能性食品,并探討了其生物活性機制。
報告二
![]()
李相昕副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產品加工與功能評價創新團隊 科研骨干
資源昆蟲干燥加工品質調控研究
報告簡介:
隨著全球人口增長與糧食需求增加,尋找替代性食物資源已成為研究熱點。歐盟已批準蟋蟀作為高營養且環境友好的新型食品原料。干燥是延長蟋蟀貨架期的重要手段。熱風干燥作為昆蟲干燥中最常用的技術之一,因其操作簡單、適配性強而成為主流技術,但存在能耗高、易導致物料品質下降(如營養流失、質地變硬)等難題。因此,為了提高蟋蟀的干燥效率、改善品質和降低干燥能耗,通常需要干燥前對蟋蟀進行預處理。
本報告探索了高溫高濕氣體射流沖擊漂燙(high-humidity hot air impingement blanching,HHAIB)作為一種預處理方法,以提高食用蟋蟀的干燥效率和品質。與傳統的熱風干燥相比,120 ℃、3 min的HHAIB使蟋蟀的干燥時間縮短了56.52%。掃描電子顯微鏡顯示,HHAIB能促進蟋蟀角質蠟層脫落,加速脫水;低場核磁共振顯示,處理后蟋蟀組織中水的流動性得到改善。在120 ℃下進行HHAIB3 min后,由于干燥時間縮短,蟋蟀的褐變和脂質氧化程度得到緩解。然而,由于熱加工處理,游離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分別降至26.26 mg/g DW和5.71 g/100 g DW。報告的研究結果表明HHAIB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預處理方法,可提高蟋蟀的干燥效率和品質,為蟋蟀干燥加工和昆蟲蛋白高值化產品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
報告三
![]()
張曉琳 教授
南京師范大學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
可持續蛋白資源-昆蟲蛋白的研究及應用
報告簡介:
昆蟲是自然界中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和適應性很強的生物類群,全球已報道約100萬 種。昆蟲蛋白作為一種新型可持續蛋白資源,在解決全球糧食安全、飼料短缺和有機廢棄物處理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昆蟲蛋白富含優質蛋白質(干重占比40%~63%),必需氨基酸組成均衡,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抗菌肽及礦物質,營養價值高,生產過程中資源消耗少、碳排放低。黑水虻、黃粉蟲、蠶蛹、蟋蟀等物種的蛋白效率比傳統蛋白源更高,其中黑水虻(
Hermetia illucensL.)因繁殖速度快、飼料來源廣、營養價值高、可高效轉化餐廚垃圾和農業廢棄物等特點,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通過人工繁育技術(如黑水虻光周期調控)、菌酶協同降解(處理餐廚垃圾/農業廢棄物)及高密度養殖裝備,可實現蟲體量產。黑水虻蛋白可替代水產與畜禽飼料中30%~60%的魚粉或豆粕,顯著降低成本;黃粉蟲、蟋蟀蛋白等可開發蛋白飲品、營養強化食品及藥用活性肽等。
盡管全球昆蟲蛋白市場快速增長,但仍面臨繁育成本高、自動化設備不足及政策監管細化等挑戰。未來需通過跨學科技術整合、政策支持及產業鏈協同,推動昆蟲蛋白成為可持續蛋白系統的核心支柱。綜上,昆蟲蛋白通過資源高效轉化與高值化應用,為糧食安全、低碳農業及循環經濟提供創新路徑,是應對全球蛋白短缺的戰略性解決方案。
報告四
![]()
郭夏麗 高級實驗師
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西藏小檗蜜的理化性質、化學組成及抗炎活性研究
報告簡介:
目前,基于蛋白質組學的蜂蜜成分分析方法仍比較少見。本報告以西藏小檗蜜(
Berberis vulgarishoney,BH)為實驗材料,系統地分析其蛋白特征、化學成分及抗炎活性。利用蛋白質組學,從西藏小檗蜜中鑒定出80 種蛋白質,其豐富度和多樣性高于低淀粉酶活性類型的蜂蜜,這與其具有高淀粉酶活性結果一致[36.96 mL/(g·h)]。利用代謝組學,從西藏小檗蜜鑒定出116 種化合物,研究發現青藤堿可能是西藏小檗蜜的潛在生物標志物。在細胞實驗中,西藏小檗蜜提取物(500 μg/mL)顯著抑制了脂多糖誘導的RAW 264.7巨噬細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釋放,下降幅度為31.97%,并顯著降低了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1β(IL-1β,-72.16%)和白細胞介素-10 (IL-10,-48.87%的表達水平。通過細胞代謝組學分析,共篩選出36 種差異代謝物,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異代謝物主要富集在TCA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通路。分子對接結果顯示,生物堿洛貝林與異檸檬酸脫氫酶(結合能為-8.063 kcal/mol)和丙酮酸羧化酶(結合能為-8.012 kcal/mol)均具有較高的結合能和親和力。結果表明,西藏小檗蜜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多樣性,并通過調控TCA循環通路發揮抗炎作用。
報告五
![]()
陳蘭珍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
山烏桕蜂蜜貯藏過程中香氣物質變化規律
報告簡介:
為探究山烏桕蜂蜜在4、25、37 ℃條件下貯藏2、4、6 個月期間,關鍵香氣物質的變化規律,剖析關鍵香氣物質與香氣特征的演變情況,并篩選出不同貯藏溫度下可指示香氣變化的潛在標志物。本報告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四極桿-飛行時間質譜聯用技術(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 SPME- GC- Q-TOF-MS)技術對不同貯藏條件下山烏桕蜂蜜中的揮發性物質展開分析。基于氣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及氣相色譜-嗅覺-質譜聯用技術(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結果,確定關鍵香氣物質,依據香氣屬性進行香氣特征分析。結果顯示,貯藏溫度和時間對山烏桕蜂蜜的關鍵香氣物質及整體香氣特征具有顯著影響。在4 ℃條件下,山烏桕蜜能較好地維持果香和木香的香氣特征,有利于香氣的保留;在25 ℃時,果香成為山烏桕蜜的主要香氣特征,木香相較于4 ℃時大幅減弱。37 ℃會促使焦糖味成為主導香氣類型,在此溫度下貯藏2 個月時,山烏桕蜜的5-羥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 ,5-HMF)含量顯著超標,達到(46.08±0.23) mg/kg(高于國家標準限值)。篩選出的庚醛、(
E-羅勒烯和4-萜烯醇等差異揮發性物質,可作為指示山烏桕蜜在同一貯藏時間下不同貯藏溫度的潛在標志物。本報告以期為山烏桕蜂蜜的科學貯藏及風味保持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報告六
![]()
周金慧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典型案例對蜂產業發展的啟發
報告簡介:
我國已基本建立覆蓋大宗農產品及主要特色農產品的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初步形成從產后保鮮減損、初加工、精深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到質量安全控制全鏈條的科技創新能力,一批提質增值和標準化加工新技術實現工程化應用,農產品加工正在由傳統的低效率、高能耗、多排放、低品質的加工方式向新型高效綠色優質加工方式轉變,目前正朝著多元化、高值化、營養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加速轉型,科技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2023年我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已提升至73%,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達2.59:1,為產業升級奠定堅實基礎。養蜂業作為農業綠色發展的紐帶,在滿足人民生活需要、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提高農作物產量、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蜂產品作為特色農產品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仍以銷售初級農產品為主,附加值低于其他農產品,產業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本報告基于大宗農產品及主要特色農產品在保鮮減損、初加工、精深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方面的典型案例,系統梳理農產品提質增效的科技路徑,旨在為蜂產品加工向高值化、多元化、功能化方向轉型升級提供科學參考與發展思路。
報告七
![]()
李珊珊 副研究員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
基于特征性多肽形成機制的蜂王漿新鮮度評價指標和方法研究
報告簡介:
蜂王漿是工蜂上顎腺和咽下腺分泌的乳白色、淡黃色或淺橙色漿狀物質,不僅對蜜蜂級型分化起決定性作用,還具有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新鮮度是衡量蜂王漿品質的重要指標,然而,現行蜂王漿質量評價體系缺少新鮮度指標及評價方法,制約了蜂王漿的質量控制。為了探究蜂王漿新鮮度評價指標,通過肽組學技術分析40 ℃貯藏條件下蜂王漿多肽的變化規律,發現在貯藏過程中,蜂王漿蛋白質(Royal jelly protein,RJP)的水解程度增加,釋放出的肽段數量和種類增多。通過對RJP的蛋白組成和結構特性進行表征,發現在貯藏過程中RJP被部分降解,分子質量為180~600 Da和小于180 Da的小肽的比例增加。RJP的二級結構中
-螺旋的比例減少,-折疊和無規卷曲的比例增加,三級結構逐漸展開。進一步通過微生物組學技術研究RJP結構變化的原因,發現隨著貯藏時間延長,蜂王漿中的微生物數量減少,生物多樣性增多。其中致病菌的相對豐度有所增加,最終蜂王漿中的微生物主要由具備蛋白酶分泌功能或生成酸類代謝物功能的益生菌組成,這些微生物在貯藏過程中代謝產生的酸類物質使蜂王漿的酸度持續增加,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繁殖生長。進而建立了特征性多肽RILGANVDDL的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方法,可作為潛在的蜂王漿新鮮度檢測指標。本場會議到此結束,感謝您的支持!
更多精彩報告繼續中!
查看直播回放!
以下微信視頻號同步進行直播
編輯|安宏琳(實習)
責編|張睿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