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閃現至整車焚毀僅約10秒,車內人員逃生后再回頭,所見已是熊熊烈焰和車架輪廓。10月23日深夜,上海徐匯區的街道上,一輛正常行駛的理想MEGA(參數丨圖片)電動車底部突然閃出火花,在約10秒內迅速燃起大火,最終車輛被燒成空架。
![]()
現場視頻記錄了這一觸目驚心的過程:車輛正常行駛,沒有發生任何碰撞,車底突然爆出火花,隨后火苗竄出,車上兩人迅速打開車門逃生。這起事故讓“爆燃”一詞進入了公眾視野,特指電動汽車在極短時間內從局部火情迅速擴散至全車的燃燒現象。
01 事故回顧:十秒內的生死時速
上海徐匯區的理想MEGA起火事件,為我們提供了研究電動車“爆燃”現象的典型案例。根據現場多段視頻資料,這輛理想MEGA在正常行駛狀態下,底部突然閃現火花,車輛繼續前行一段距離后停下。從火花初現到火焰騰起,整個過程僅約10秒,之后火勢迅速擴大,最終將車輛燒成空架。
![]()
車內人員雖然成功逃生,但他們逃出后面對的已是熊熊大火。這不是理想MEGA首次卷入起火事件。
2025年6月和8月也發生過與理想MEGA相關的火情,但其中一起被確認為由后方車輛碰撞導致。與碰撞引發的火災不同,這次上海的事故車輛明確處于正常行駛狀態,沒有發生任何碰撞或底盤磕碰。
02 技術分析:為何十秒即成烈焰?
電動車的“爆燃”現象背后,是動力電池獨特的熱失控過程在起作用。
![]()
理想MEGA采用由理想汽車與寧德時代聯合開發的麒麟5C電池,電池組的標稱容量為102.7kWh,屬高鎳三元鋰電池。高鎳三元鋰電池在能量密度和續航方面表現出色,但其安全邊界本質上比磷酸鐵鋰更敏感。
熱失控的鏈式反應是其核心問題:當電池內部某處短路,會立即導致溫度急劇上升,接著隔膜融化、活性氧釋放、電解液被點燃。隨后,正極材料劇烈分解釋放更多氧氣,形成自我加速的化學爆燃過程。
三元鋰的熱失控起始溫度相對較低,約在200℃左右,釋放氧量高,反應速度快,大量能量在數秒內集中釋放。一旦進入熱失控,火焰能瞬間跳躍式蔓延。
與傳統的燃油車火災相比,電動車電池包內的反應不需要外部空氣參與,電池材料本身釋放的氧氣就足以助燃,使得火勢極難被外部滅火裝置抑制。
03 性能與安全的平衡木
理想MEGA的電池技術代表了行業對高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的追求。為達成這兩大目標,其電池采用了多項創新技術:電芯內阻降至0.3毫歐以下,使電池可以承受超大電流。
然而,一旦發生短路,巨大的電流會在瞬間釋放能量,導致局部溫度幾何倍數上升,從而迅速突破安全閾值。
![]()
電芯內部采用雙層極片和增強孔隙結構,上層利于離子擴散、下層強化儲能密度。這雖然提高了快充性能和續航能力,但負極材料和電解液的反應窗口隨之變窄,耐高溫能力下降。
整個CTP3.0電池包采用高度集成結構,取消傳統模組,使得結構緊湊、能量密度提升。然而電芯之間隔離減少,散熱路徑更直接,一旦一顆電芯發生熱失控,高度貼近的相鄰電芯極易被迅速點燃。
04 行業難題:歐陽明高院士的分析
實際上,電動車起火問題早已引起行業專家的高度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明高曾在2018年分析過電動車失火的三大特征:失火車輛以搭載熱穩定性更差的三元鋰電池為主,占比超過一半。失火的車輛電池封裝方式主要為圓柱形鋰電池,該型電池由于采用堅固鋼殼包覆,內部受熱分解時內壓急劇增大,容易發生爆炸。失火事件較多發生在充電階段尤其是滿電狀態。
歐陽明高院士還指出了導致電池熱失控的四大原因:電池產品測試驗證不足、測試驗證的手段不完善。車輛使用老化過程中電池模組及安全保護裝置可靠性下降、充電環節的BMS廠商與充電機廠商沒有嚴格執行國家標準。
05 安全防線:如何阻止熱失控蔓延?
面對電池熱失控的威脅,行業正在多管齊下構筑安全防線。電池工程中有一個共識,熱失控永遠無法被100%避免,因此設計的核心目標是讓火勢擴散盡可能慢,從而給乘員爭取逃生時間。
目前行業主要從兩個方向控制熱失控:阻隔和監測。阻隔包括加入陶瓷隔熱層、防爆閥、阻燃隔板等措施,延緩火勢在電芯之間傳播,讓熱擴散從幾秒變成幾十秒甚至幾分鐘。監測則是借助電芯級溫度阻抗監控、氣體傳感器、AI健康診斷模型等,提前識別內短路或局部脫穩趨勢,及時強制斷電、降功率或觸發滅火機制。
2025年3月28日發布的GB 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標準,將熱擴散測試從“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修改為“不起火、不爆炸”。新國標還新增了底部撞擊測試和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對電池安全性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06 未來展望:固態電池的前景
行業專家正在尋找更根本性的解決方案,固態電池被廣泛認為是未來電池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
真正的全固態電池由于不存在可燃電解液,即使發生短路,熱反應也很難迅速擴散。固態電池即使出現極端故障,也不會爆燃,而是緩慢釋放熱量,讓乘員有充分逃離時間。
歐陽明高院士建議,原有的產業化目標(2020年單體達到350瓦時/公斤,系統260瓦時/公斤,循環壽命2000次)偏高,從安全角度考慮,不宜強行推行。同時,補貼政策要符合技術發展的規律,對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過快、不宜更改過頻。
他還提出應盡快推出電動汽車安全年檢規范,電池汽車應有黑匣子、電池包應設消防安全接口。結語寧德時代此前公布,他們的麒麟電池已通過GB 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檢測,新國標將熱擴散要求從原來的“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報警信號”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
![]()
然而,標準升級與現實事故之間,依然橫亙著技術產業化的漫長道路。電池工程界有一個共識:熱失控永遠無法被100%避免,設計的核心目標是讓火勢擴散盡可能慢,為乘員爭取那寶貴的10秒逃生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