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學歷史但從不執于歷史的花鹿不花。
今天我這里的天氣不錯,我準備趁著陽光大好出去走走看看,掃一掃這連續多天的陰霾。
晚上回來晚,所以,就在出發前先和大家聊個天吧。
張雪峰是我關注不多的網紅之一,畢竟我之前聽過他的考研課 。
他給我的印象就是“很能說”,也“很敢說”。
后來他因言論引發不少爭議,前段時間賬號還被封禁了一段時間。
現在,他解封了,而且還開了直播。
網上說有很多人去圍觀他直播,據說有百萬之多。
可見張雪峰依舊是有不小影響力的。
但很多人也發現張雪峰變了。不但態度變得低調了,而且說話也變得不那么亢奮了。
甚至他 一改往日口吻 ,開始說“文科大有可為”了。
很多人對此歡欣雀躍,認為張雪峰會回來了,但也“認慫”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另一個問題:
以前那個張雪峰,可能回不來了!
![]()
我不認為張雪峰是認慫。
如果是害怕了,是慫了,那他就不會重新走回公眾視野。
對已經不缺錢的他來說,趁這個機會急流勇退、安享生活,難道不好嗎?
更何況,想改變一個人就靠一次“禁止關注”賬號,現實么?
所以,與其說是他認慫了,我更愿意相信他是變成熟了。
張雪峰生于1984年,今年已經41歲了。
四十不惑。
史書上說,這個年齡段的人很容易“想通”一些事情。
比如說陶淵明。
年輕時候的陶淵明也是熱衷于追逐功名的。
作為東晉開國功臣陶侃的后人,陶淵明早年也熱衷于仕途,想在官場上有所作為 。
但有時候就會因為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而忽然“發現自我”。
公元405年,時年41歲的陶淵明任彭澤縣令。
按照規矩,他要穿戴整齊去拜訪上司督郵。
但就因為要按規矩“束帶”拜見上司這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兒,他忽然心生決絕,毅然辭官。
從此,一代名士結束了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
你能說陶淵明是“認慫”?是“害怕”?
![]()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慧根。
就像《西游記》里烏巢禪師說的那樣——“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有時候,就是一個瞬間、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情。
但這種改變絕不是什么“害怕”或者“認慫”。
我記得清代有一個很不知名的道士,周鶴雛。
這個人曾經寫過一句詩很有名,被袁枚收錄在自己的《隨園詩話》里面。
“大道得從心死后,此身誤在我生前。”
這句話的意思無需我多解釋。
因為每個人心境不同,讀出來的感悟也自然會不一樣。
讀不懂?
那就隨緣吧。
任何時候爭辯對我來說都沒有意義。
順便說一句,我沒有把張雪峰比喻多么高。
要知道,我的寫作風格就是隨心所欲。
看到他們的事兒,隨便想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和道理和大家聊一聊。
簡單說,蹭個熱點,僅此而已。
好了,我要出去玩了。
也祝大家有一個快樂的周末!
掛上我的小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