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軍人和酒精類飲料的關系,大家可能會較多的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軍隊和德三軍隊對酒精飲料的依賴,尤其是蘇聯軍隊的100克伏特加配額那就因為有過于有名而無需細說了。
可以說,從歷史角度講軍人和酒精類飲料的關系可謂是源遠流長,幾乎在酒精類飲料被發明出來的那一刻,人們就敏銳的觀察到了酒精類資料對人類深刻的麻痹作用,而對于當時尚處于冷兵器時代的軍人來說,神經在麻痹狀態下明顯有利于其全心的投入到肉搏戰當中去。
![]()
不過,隨著酒精類飲料由于所在國家的不同而很快出現了多個變型,所以后來不同國家的軍隊獲得的酒精類飲料亦有所區別。
![]()
具體的說,在西方國家,由于他們歷史上葡萄酒的產出較多且歷史悠久,而糧食酒則相對來不像東方那么受歡迎,所以在不同時期的西方國家的軍隊當中,由葡萄釀造的葡萄酒曾經占據了重要地位。
![]()
例如在古羅馬時期,雖然當時的軍紀禁止在軍營當中飲酒,但在軍營之外,羅馬軍隊卻專門為有飲酒嗜好的軍人開辟了酒館,所以在業余時間,羅馬軍隊的軍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在那些酒館里喝個痛快,不過限于羅馬當時出產酒的種類,那么那些羅馬軍隊的軍人大概率僅有不同檔次葡萄酒可以引飲用。
此后,西方軍隊都酒精類飲料一直變化不大,他們喝葡萄酒的傳統一直保持到拿破侖戰爭時期,例如在拿破侖遠征莫斯科的時候,拿破侖軍隊的士兵可以分三次(每次60克)每周領到180克的葡萄酒配給。
![]()
而作為拿破侖軍隊的對手,沙俄軍隊士兵則可以領到120克伏特加。
![]()
高盧國軍隊對葡萄酒的愛好一直持續到1914年爆發的那次世界大戰。
![]()
正是在那次世界大戰當中,由于不同時期的戰況不同,所以不同時期不同國家軍隊的輕型程度亦不同,而且導致他們醉醺醺的酒精種類亦有區別。
![]()
具體的說,在那場戰爭當中,高盧國軍隊一如既往的忠實于他們對葡萄酒的“愛情”。
![]()
由于戰事膠著導致的士氣低落和消毒預防流行病等需要,1914年秋天高盧國軍隊士兵的葡萄酒配給是每人250克,到了1915年,由于戰事格外艱難,為了穩定軍心所以高盧國士兵的葡萄酒配給提高到了500克,而到了1916年,哪些歷經2年戰爭幸存下來的高盧國士兵獲得的葡萄酒已經足夠把他們泡在酒桶里,當時他們的葡萄酒配給是每人750克,相當于3瓶標準葡萄酒瓶的容量,至于說1917年,由于當時各個參戰國軍隊的紀律已經瀕于瓦解,為了避免醉醺醺的士兵惹出事端,所以在1917年高盧國開始悄悄的削減了軍隊士兵葡萄酒配額,就這樣,在高盧國的小心翼翼之下,高盧國軍隊總算沒有惹出難以收拾的禍端并迎來戰爭的結束。
![]()
在那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各國軍隊在基本維持原有酒精配額的情況下度過了20年的和時光。
![]()
盡管大家均知道莫斯科的軍隊在傳統上對伏特加有著難以解釋的偏愛,但實際上直到蘇聯與赫爾辛基的“冬季戰爭”開始,蘇聯士兵依然沒有固定的伏特加配額,當時,需要借助酒精來幫忙御寒的蘇聯士兵不得不自己想辦法解決其對伏特加的需要。
![]()
就這樣,蘇聯士兵依靠自己解決伏特加尋求的日子一直到伏羅希洛夫元帥提出要給每名蘇軍士兵提供100克的伏特加和50克肥肉的配給,斯大林改為坦克兵伏特加配額加倍,飛行員用白蘭地代替伏特加的發放標準后,蘇聯軍隊的酒精飲料發放才算固定下來,此后蘇聯軍隊的伏特加發放標準又經歷了多次調整,且由于酒精飲料產地的問題在高加索的蘇聯軍隊用葡萄酒代替伏特加,不過那些內容和本文關關系不大,所以這里只能省略了。
![]()
另外,需要補充的是,由于各國出產的酒精類飲料品種的不同,東方國家(這里東方國家指地理上的東方國家,所以只能把蘇聯劃到西方范疇)的軍隊似乎普遍喜歡酒糧食釀造的酒精類飲多些,而不怎么欣賞水果釀造的酒精類飲料,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天。
![]()
不過和西方國家喜歡給自己軍隊制定酒精類飲料固定發放標準不同的是,東方國家(還是把蘇聯掛劃在西方范疇)一般不讓軍人平時飲酒,他們還是喜歡逢年過節和沖鋒陷陣之前讓軍人喝一點來振奮士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