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國家安全雜志》在2025年10月24日,刊發了安德魯·萊瑟姆博士撰寫的文章,提出美國海軍應該停止“試圖同時出現在所有地方的戰略”,這還真是史無前例!美國人自己居然提出收縮了?
自從二戰之后,美國海軍成了世界第一大海軍,全球部署就成為其核心任務,要求同時在全球各大洋都有美國海軍的艦艇。如今美國媒體上有人提出,美軍要放棄全球戰略,指出美國海軍不再需要“制海權”,應該采取“紀律克制”戰略。
![]()
![]()
千萬別以為這是美國人認慫了。這位美國作者提出的新戰略不是收縮政策,而是為了阻止對手在關鍵地區奪取海上控制權,確切地說,不惜代價阻止中國獲得制海權,也就是集中力量對付中國的戰略!
這位美國專家對美國海軍目前的戰略不滿意,認為“仍停留在過去”,實際也是處于矛盾中:一方面,無比懷念巔峰時期;另一方面,對中國海軍發展產生了近乎偏執的焦慮。
美國在當今世界實現全域抵達,要求海上力量服務于這一戰略。可實際上,已經不能再懷念過去,也不能再保持全球存在戰略。同時,美國的全球存在戰略也面臨許多挑戰,其中在技術上,高超音速導彈、遠程反艦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群對美國海軍構成實質性壓力。
![]()
美國作者指出,美國海軍面對的安全環境既不像過去那樣開放,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可預測。因此,這位作者的結論是:面對復雜的局面,要求美國海軍克制自己的“欲望”,突出重點,將中國海軍視為“最優勢的對手”。
美國作者也承認,中國海軍艦艇數量已超過美國,但是主張數字“可能會具有欺騙性”,理由為中國海軍艦艇通常噸位小,航程有限,實際為一支區域拒止型海軍,而非遠洋投射型海軍。對美國海軍的評價為,“仍然具有全球影響力,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發揮威懾作用”。
只是美國作者同樣承認,美國海軍與中國海軍交戰無異于“自取滅亡”。原因不是艦艇數量,而是作戰目的的天然優越性。美國海軍需要同時面對多個對手,在太平洋地區的中國,北極和北大西洋地區的俄羅斯,海灣地區的伊朗 ,還有印度洋的印度,每個對手都不一樣。由于擔負過多的任務,美國海軍的力量被分散。而中國海軍的任務相當簡單,兵力可以實現集中,從而可以獲得優勢。
![]()
安德魯·萊瑟姆博士在文章中提出一個核心問題:美國海軍的使命是什么?到底是美國的象征,還是威懾工具?
這位美國作者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而且還都是不好回答的事情,只因問題過于復雜,涉及太多的東西。他個人給出的答案:阻止對手控制區域海上,保護美國利益和盟友,在不爆發全面戰爭的情況下進行區域打擊的能力,以避免危及艦隊或導致國庫破產。
這樣的主張完全拋棄原有戰略,等于完全修改了美國的戰略,不再準備與中國進行全面戰爭,只因全面戰爭是美國要盡量避免的。進一步服從美國的戰略,是美國海軍建設的首要任務,這意味著,美國海軍不再是全球海軍,所謂“專注于在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地區取得暫時的、區域性的、基于任務的優勢”,可以稱為“前沿防御”,并非無時無刻地出現在所有地方,而是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
![]()
這一次美國人在文章中,提出不再以艦艇數量來衡量實力,而是轉向更加靈活、分散和以無人為中心的力量,針對生存力和機動性進行優化,將力量集中投向最重要的地方,而不是分散開。這種主張的實質為美國無法負擔一支龐大的全球海軍了。經歷長達二十年的治安戰之后,美國國力出現了衰退,軍費看似不斷上漲,但是實際購買力下降,面臨造不出軍艦的大問題。
海軍力量并非憑空想象,無法憑空捏造,也無法憑借某道命令或某項法律。總之,建設海軍力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美國作者主張的進行海軍裝備革命,以無人水面艦艇、水下航行器以及無人機系統等新興力量為發展方向,主張建立分布式殺傷鏈,一支由有人和無人系統、有人和自主系統組成的力量,本質不是技術進步,而是無奈的前進,只因無人裝備更便宜,更容易生產。
![]()
美國作者所謂主張的:美國海軍必須擺脫 “大就是強”或“威懾需要可見存在”的迷信,實則就是接受衰退的現實。盡管美國作者大談未來艦隊將依賴一體化,實質為要利用盟友的力量,美國不再單獨對抗敵人,本質也是實力不足的表現。
這篇本來是給美國海軍出主意的文章,實質展現了美國衰退已無法阻止,只能研究如何適應的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