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電訊報》發表記者署名文章,指歐洲汽車行業彌漫著緊張的氣氛。銷量低迷,利潤暴跌,零部件供應不穩定,更糟糕的是,歐盟正試圖禁止內燃機汽車。歐洲汽車制造商正在踩下剎車,而中國汽車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
九月中旬,在匈牙利德布勒森(Debrecen )全新的寶馬工廠的開業典禮上,首席執行官內德爾科維奇(Milan Nedeljkovi?)在晚宴上發表講話說:“老品牌將會消失。如果我們現在要重新發明汽車,顯然永遠不會采用內燃機。生產汽油或柴油汽車需要很多人力,供應鏈由各種不同的零部件組成,非常復雜,而且為了使其運行,你還必須從各種你可能不想依賴的國家采購能源。”
內德爾科維奇負責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的全球生產,他對寶馬在匈牙利工廠創紀錄的投資感到無比自豪。新款寶馬iX3電動汽車在此生產,幾乎無需人工干預,并在全球首個全機器人噴漆車間進行噴漆。
這是歐洲,尤其是德國汽車工業面臨的平衡之道。電動汽車是未來,但這一未來也對就業構成威脅。
德國著名汽車教授馬蒂亞斯·施密特(Matthias Schimidt)說:“大眾汽車目前在茨維考(Zwickau)工廠生產電動汽車,所需的工人比過去生產化石燃料汽車時減少了三分之一。這還不包括供應鏈,它所需的工人更少,因為電動汽車的零部件更少。”
但是,在生產能力提高的情況下,許多歐洲汽車制造商卻猛踩剎車,要求布魯塞爾放松或推遲2035年內燃機汽車禁令,這似乎有些奇怪。荷蘭國際銀行集團(ING)汽車行業經濟學家里科·盧曼(Rico Luman)強調說:“然而,德國汽車出口的40%已經是電動汽車了,而新規的生效還有十年。”
此外,去年9月,中國汽車品牌在西歐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了起亞(Kia)和現代(Hyundai )等韓國競爭對手。幾乎每售出10輛汽車中就有1輛是中國品牌。所有這些都表明電動化進程正在加速,而不是停滯不前。
“這可不是德國工業的組織方式,”施密特笑著說,他指的是工會和政府在汽車制造商董事會中的權力。
![]()
例如,大眾汽車監事會的一半成員由工會領導人組成。此外,下薩克森州持有這家總部位于沃爾夫斯堡的汽車制造商12.7%的股份,這使其擁有20%的投票權。
汽車學教授施密特認為,工會和政府在公司董事會中的這種權力是布魯塞爾游說阻止零排放駕駛的關鍵驅動力,這些成員都是工會的人和雇員,他們的工作保障遠未確定。
失業情況并不僅限于汽車制造商本身,供應商的車間也遭遇了慘淡經營。一個月前,供應商之一的博世( Bosch )宣布將裁員1.3萬人。
根據歐洲行業協會聯盟Clepa的數據,到2024年,歐洲供應商公司將裁員5.4萬人。
今年上半年,裁員人數已達2.2萬人。芯片行業和汽車新技術等行業則新增了3500個就業崗位。
新技術與數字化
荷蘭的供應商也舉步維艱。例如,排氣管制造商Bosal正在拼命尋找新的發展契機,因為電動汽車沒有排氣管。國際銀行的經濟學家盧曼表示:“然而,我認為荷蘭汽車行業的大部分部門正受益于電動化,因為這里的大多數公司都積極參與新技術和數字化。”
荷蘭汽車經銷商協會(RAI Association)的一位發言人預計,荷蘭購車者不會根據內燃機禁令的延期來決定在展廳購買車輛:“從銷量來看,購車者主要受稅收因素的影響,例如購置稅、私家車和摩托車稅(BPM)以及附加稅負方案。”
后防之戰
稅收措施是影響汽車購買的決定性因素,這一點幾乎在整個歐洲都是如此。汽車學教授施密特認為,歐洲汽車制造商為推遲或放寬法規而進行的游說,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場后衛戰,“中國汽車制造商可能比歐洲擁有更大的技術優勢”。
市場研究人員預測,最終許多品牌將會消失。施密特說:“歐洲汽車工業就像瑞士手表。瑞士手表以其機械性能而聞名,但當一項新的技術出現時,你很難回避,歐洲汽車工業和內燃機行業也是如此。”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荷蘭
微信號 : hollandone
網站:www.hollandone.com
郵件:info@hollandone.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