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2025年初,越南農業部又一次向國際社會發出求助。這次的麻煩既不是干旱,也不是洪災,而是湄公河里那些粗得能趕上成年人手臂的羅氏蝦。
這種在中國市場每斤能賣五六十塊的“蝦中貴族”,在越南卻成了身價暴跌的“過氣貴族”,多到讓人頭皮發麻。
當地漁民撒網捕魚,十網里有九網撈上來的全是羅氏蝦,其他魚類幾乎見不到蹤影。網上有人打趣道,運到中國,讓吃貨們吃了,不就萬事大吉了?這事真這么簡單嗎?
![]()
一只蝦引發的生態危機
羅氏蝦在越南的“發家史”,得從60年前說起。當時越南政府盯上了這種原產于泰國、緬甸的大型淡水蝦。看中它個頭大、生長快,覺得準能幫養殖戶增收。引進初期確實沒讓人失望,養殖戶們靠著它賺了不少錢,日子過得挺滋潤。
這看似完美的養殖生意,怎么就跑偏了?越南全境屬熱帶氣候,水溫常年在25到30攝氏度。這溫度對羅氏蝦來說,簡直是天然的繁殖溫床。越南沒有真正的冬天,這讓羅氏蝦沒了低溫威脅。
![]()
而在中國北方,水溫只要降到14攝氏度以下,羅氏蝦就難以存活,這也是它們在中國天然水域里掀不起風浪的原因。在越南,它們全年都能保持活躍,繁殖從不停歇。
一場暴雨,徹底改寫了湄公河的生態格局,越南雨季的洪水勢頭兇猛,養殖場的圍欄根本抵擋不住。大量羅氏蝦被沖進湄公河,從此在野外開啟了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涯”。
![]()
最主要的是,這些逃逸的蝦在河里沒了天敵。它們的外殼堅硬,多數魚類和水鳥咬不動。那對粗壯的大鉗子,更是讓捕食者主動退避。繁殖速度成了生態災難的加速器,一只雌蝦一次能產上萬顆卵,從破殼到性成熟只用三四個月。按這個速度,兩只蝦進入河流,一年后后代就能達到百萬級。
根據2023年上半年的數據,湄公河三角洲的羅氏蝦產量突破50萬噸,比前一年漲了35%。價格卻一路暴跌,從十年前的每公斤15美元跌到不足2美元。
![]()
并且羅氏蝦的食性更讓人頭疼,它們是雜食性生物,小魚、小蝦、水生昆蟲、植物根莖,見什么吃什么。湄公河部分河段的本土魚類數量減少了30%以上,水生植物也被啃得不成樣子。
中國為什么不接受這些便宜蝦
不少人疑惑,越南羅氏蝦價格這么低,中國又愛吃蝦,為什么不大量進口?
![]()
我們先從水質說起,越南工業近些年發展迅猛,污染治理卻沒跟上步伐。湄公河沿岸工廠密集,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河中。2025年初,世界衛生組織將河內列入全球污染嚴重城市名單。檢測的數據顯示出,當地水體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濃度是安全標準的兩倍多。
羅氏蝦是底棲生物,常年生活在河底淤泥里,最容易富集水中的汞、鉛、鉻等重金屬。水生生物的富集特性在它們身上體現得格外明顯,污染物會在體內不斷累積。中國對進口水產品的檢測標準相當嚴格,2025年上半年,越南一批野生羅氏蝦就因重金屬超標被中國海關退回。
![]()
再說說口感問題,廣州某海鮮市場的批發商李老板,做了二十多年生意,評價很實在。越南野生蝦個頭夠大,但肉質發柴,還帶著明顯的泥腥味。中國養殖的羅氏蝦雖然個頭小些,但肉質緊實鮮甜,兩者品質差距很大。
成本賬也得算清楚,活蝦運輸需要專用的保溫保氧設備,從越南到中國的物流成本不低。加上關稅、檢疫費用,到岸價格未必比國內養殖的便宜。更重要的是,中國本土羅氏蝦產量充足,年產量超過13.6萬噸,占全球養殖總量的60%,完全能滿足市場需求。
![]()
還有個容易被忽略的點是生物安全,羅氏蝦很容易攜帶白斑病毒、虹彩病毒等疫病。2021年江蘇養殖區就曾爆發虹彩病毒,導致3000多畝蝦塘受災,經濟損失慘重。
有了這些前車之鑒,中國把活體羅氏蝦列入禁止進口名單。這么做既是防止疫病傳播,也是避免物種入侵帶來的生態風險。
越南人的自救之路走得并不順
面對這場蝦災,越南政府試過不少辦法,效果卻都不理想。最直接的是鼓勵民眾捕撈,但撈上來的蝦沒地方去。本地市場早就飽和了,家家戶戶都在吃羅氏蝦,不少人已經吃到見蝦就反胃。
![]()
后來有人想到了旅游業,在湄公河附近開發“垂釣羅氏蝦”項目,現場還有餐館幫忙加工。這個創意確實吸引了些外國游客,但這點消耗量對龐大的羅氏蝦種群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政府還投入超過1700萬美元用于治理。試過投放天敵魚類,結果發現羅氏蝦有鉆泥的習性,大魚根本抓不到它們。物理圍欄也沒用,蝦鉗一夾就破。化學藥劑更不敢亂用,不僅會誤傷其他生物,還會加重水污染。
![]()
現在的越南陷入了惡性循環。羅氏蝦泛濫破壞生態,讓水質進一步惡化。水質惡化又導致蝦體內毒素累積,更難出口。出口受阻只能靠本地消化,可國內市場早就沒了承接能力。據估算,越南每年光是清理泛濫的蝦群就要花數千萬美元。
這場蝦災到底怎么收場
越南羅氏蝦泛濫不是單一事件,是外來物種引進失當、環境污染、產業規劃不合理等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想真正解決問題,光靠捕撈和出口遠遠不夠。
![]()
湄公河的污染治理是當務之急,如果不能從源頭控制工業廢水排放,建立跨境水質監測網絡,就算把現有的蝦全清理干凈,水體環境也不適合其他生物生存。
可以考慮引進中國的污水處理技術,在污染嚴重的河段設置生物浮島,利用植物吸附重金屬,逐步改善水質。
產業轉型也得提上日程,越南可以學中國的封閉式養殖技術,在北部水源清潔的地區建專門的出口養殖場,通過有機認證打開高端市場。與其讓野生蝦爛在河里,不如發展深加工產業,提取蝦青素,開發蝦殼生物材料,提升產品附加值。
![]()
說白了,這場羅氏蝦危機,本質上是人類活動打破生態平衡后,必須要付出的代價。至于那些在湄公河里橫行的“手臂粗”羅氏蝦,恐怕還得讓越南人頭疼相當長一段時間。
信息來源:
央視網-2024年前5個月中國超越美國成為越南蝦類最大出口市場
維普期刊-羅氏沼蝦野生和養殖群體形態性狀對體重的影響
- VIETNAMNET- Shrimp industry advised to take actions to maintain growth momentu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