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不放開稀土出口管制,歐盟忍無可忍,就該啟動‘核選項’了。”
德國總理默茨承認,在此次歐盟峰會上,各國確實就所謂“反脅迫工具”進行了討論,但目前尚未就是否使用該工具達成一致。他表示,現在決定權在負責歐盟貿易事務的歐盟委員會手中,由其來決定是否部署“反脅迫工具”。
默茨的這一表態,看似是在給馬克龍的“狠話”做某種程度的呼應,實則蘊含著德國復雜的利益考量。德國作為歐盟的經濟引擎,其工業體系對稀土的依賴程度極高。寶馬、大眾等汽車巨頭的電氣化轉型,需要大量的稀土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電機、電池等關鍵部件;巴斯夫等化工巨頭的一些高端產品生產,同樣離不開稀土。
如果歐盟真的啟動“核選項”,對中國實施強硬的貿易措施,中國勢必會采取對等的反制措施。這對于中德之間緊密的經貿關系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德國的企業將面臨失去中國市場、供應鏈斷裂等一系列問題,德國的經濟增長也將受到嚴重的沖擊。所以,默茨雖然表面上沒有直接反對馬克龍的提議,但德國的企業界和經濟界的態度,必然會對德國政府的最終決策產生重要的影響。
從歐盟整體的角度來看,內部對于是否對中國采取強硬措施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以匈牙利、希臘為代表的東歐和南歐國家,多年來從中國的投資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比如基礎設施的改善、就業機會的增加等。他們不愿意為了法國的“戰略自主”和所謂的“歐盟整體利益”,而犧牲自己的現實利益。這些國家更傾向于通過對話和合作的方式,與中國保持良好的經貿關系,共同推動雙方的發展。
而馬克龍之所以提出這樣的“狠話”,更多的可能是出于法國自身的政治考量。近年來,法國國內經濟增長乏力,社會矛盾不斷凸顯,馬克龍的支持率受到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他試圖通過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強硬姿態,將國內民眾的注意力從國內問題轉移到外部挑戰上,樹立一個維護歐盟利益、敢于與中國“叫板”的形象,從而提升自己在國內的政治地位和支持率。但這種做法,顯然沒有充分考慮到歐盟內部的復雜利益關系,以及與中國對抗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
事實上,中國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完全是依法依規完善出口管制體系的正常做法,是基于維護國家安全、保護資源環境以及履行大國擔當的綜合考量。中國一直強調,愿意與遵守規則的國家和企業繼續保持合作,在合理的框架內,為全球稀土市場的穩定供應做出貢獻。同時,中國也希望歐盟能夠客觀、理性地看待這一問題,通過平等、建設性的對話和協商,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而不是動輒揮舞“核選項”這樣的大棒,制造緊張氣氛。
在當前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中歐之間的經貿關系已經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度極高。歐盟如果真的啟動“核選項”,不僅會對中歐關系造成嚴重的傷害,也會對全球經濟秩序和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產生負面影響。希望歐盟能夠認清形勢,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觀念,與中國共同推動構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經濟格局。否則,一旦“核選項”被真正啟動,引發的連鎖反應將是歐盟難以承受的,最終受損的將是歐盟自身的利益以及全球經濟的整體發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