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王自如的一個紀錄片,名叫《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這本來是新褲子的一首歌。歌曲表達了某種與現實抗爭的理想主義精神。但是看了王自如的片子,我倒是沒看出太多和彭磊氣質相通的東西。倒是深深感到,這個階段的王自如太像我在深圳見到的那些發達或是失意的路人了。他們共同的特征是會在長期的沉默和迷茫之下,突然產生某種興奮,然后再次消沉。說幾句話就要夾著兩個簡略詞和英文單詞,證明習得了“行業黑話”,當然,話題的核心就是搞錢。
我第一次去深圳的時候,在地鐵上見到三個年輕人,穿著白色的制服,有點房產銷售的氣質,也可能是在辦公樓里面上班的。我驚訝于他們并不忌諱在地鐵這樣并不私密的空間討論自己一年可以搞多少錢,他下一個商業計劃是什么,如何賺到更多的錢。我心里嘀咕:啊,這就是深圳。
不過這顯然并不是我的氣質。畢業那年,曾經有人們口中的“大佬”建議我去深圳發展,許諾給我一個很高的數,說積累足夠的錢和人脈,再去小城市躺平。被我一口拒絕。我深知這是個圈套,因為一旦上船,這個足夠多錢的數字也會隨著我心中日漸增加的貪婪而增加。而我的主要身份是個文人,是個碼字的,有臺電腦就能工作,更不擅長搞什么人脈。所以一意孤行,帶著老婆來了重慶。
王自如身上透出的正是這種競爭環境下的迷茫和焦慮,說實在的,這東西跟理想主義精神也沒什么關系。王自如身上可能還有點他以為的堅持,但是更多的卻是商業模式,是AI,是幾句話夾著的幾個英文單詞。但是這樣的表達方式,在我的眼里其實是有些油的。盡管王自如每天早晨都要騎幾十分鐘的自行車,這種油感卻很難去掉。
也要承認,其實王自如這樣的人對于提高經濟體的活力來說是有益的,我們需要這樣有點想法,甘于冒險,不太喜歡常規的上班節奏的人,他們的成功或是試錯,都能夠在商海里面攪出一股動靜,這是重要的。最怕是連做夢的人都沒有了,大家全都看破不說破,世故的不得了,那個才是糟糕的。
紀錄片里,我注意到王自如吉他彈得不錯,他也是那個時代最早看到外面世界的佼佼者,在互聯網面前,對先進的IT產品進行拆機測評,讓很多才剛剛上網的人知道了,原來外面還有一個這么大的世界。
只是王自如這樣的公眾人物,留給網民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他留下的碎片化的身影都很尷尬,第一次被羅永浩懟的十分難堪,第二次卻用十分諂媚的語言,讓自己和董明珠關聯了起來。
王自如是個聰明人,但是也不太聰明。他太知道必須要跟比他牛的大佬建立關系,但是他的認知卻止于此了,他不知道如何處理這樣的關系,才能夠讓自己不被網民反感。
留給王自如的機會不多了,現在他選擇了AI這個賽道,依然給我的感受是躁動的,不安的,就像他彈得吉他一樣。
順便一提,綠皮火車跟情懷或是理想主義沒有任何關系。如果王自如不被限高,他應該還是會乘坐飛機的,因為那個更高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