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南的群山中,貴州省貴陽市以“避暑之都”而聞名。過去,因地處貴州省地理版圖的中心位置,貴陽常被視為前往黃果樹瀑布、荔波小七孔等景點的中轉站、歇腳點,游客往往匆匆而過,駐足不多。如今,這里文旅、影旅、體旅協同發力,已從游客備選的“過境地”轉變為必去的“打卡地”。
文旅融合:從自然饋贈到文化敘事
位于貴陽市中心的黔靈山公園,面積約426萬平方米,集山、林、泉、湖、洞、寺于一體,漫山遍野的獼猴是一大特色。
去年,公園內的免費動物園里,一只名叫“小老費”的豚尾猴因愛擺造型而走紅網絡。今年“5·19 中國旅游日”前夕,貴州舉辦民族團結大巡游。活動中,網紅猴以大型氣模的形式登場,成為一道獨特風景。這是貴陽文旅抓住網絡熱點,借流量推出新玩法的一個縮影。
來到老貴陽城“九門四閣”中保存最完整的文昌閣,繁華街市中,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閣樓,在周圍現代建筑的映襯下,更顯古色古香。
展板上,一張1937年的老照片格外醒目。彼時,“筑光音樂研究會”等進步團體在文昌閣附近同群眾一起高唱抗日救亡歌曲;而今,同樣的城墻根下,不同職業、年齡的草根歌手們,在這里唱響新時代的“路邊音樂會”。
![]()
位于貴陽市云巖區文昌閣的路邊音樂會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
沒有圍墻、不收門票、開放參與……系列活動不僅豐富了本地市民的文化生活,更吸引外地游客慕名前來。
歷史與現代合奏共鳴,離不開貴陽對人文底蘊和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
貫城河是舊時貴陽城的中軸線。在城市化進程中,河道一度淪為雨污混流的大溝。2024年初,經過系統治理,貫城河重現生機。沿途的太平路成為潮流時尚的熱鬧街區,小橋流水,眾多門店聚集。
曹狀元街、新印廠、青云市集……近年來,一個個既有文化味,又有煙火氣的城市更新改造項目輪番亮相,成為展示貴陽歷史傳統與市井風情的會客廳。
紅色文化不斷做精,陽明文化不斷做強,民族文化不斷做實,歷史文化不斷做優,群眾文化不斷做特。在此浸潤下,貴陽文商教體旅系列活動頻頻“出圈”,標志性文旅產業項目逐漸增多,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影旅聯動:銀幕之光照亮現實風景
貴陽市云巖區配有亞洲最寬巨幕的越界影城,今年初隨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熱映而火爆。震撼而又細膩的視效,讓這家曾經瀕臨倒閉的影院“起死回生”,連續多日票房位居全國第一。
“很多人從外地趕來,機票、高鐵等開銷不小,我們必須要對得起觀眾,要讓觀眾們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和努力。”貴陽越界影城董事長兼總經理陳開放坦言,“我們一直在優化經營環境,清潔影院外立面,改善綠化環境,主打就是一個聽勸。”
不只影院在努力,屬地也想盡辦法:連夜開通影城至機場、高鐵站的專線公交,運營時間延長至凌晨;聯動景區推出免費門票,在周邊舉辦侗族大歌等非遺展演,串聯起“吃住行游購娛”的完整消費鏈。
從單一觀影場所到復合體驗空間,這家影院從“流量”到“留量”的轉化探索,還在繼續。
9月29日,越界影城負一樓的XR影院正式開業。在這里,觀眾頭戴VR設備,可以“穿越”到電影中,獲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觀影享受。
在影廳隔壁,花溪牛肉粉、蛋包洋芋、但家香酥鴨等20余家貴州代表性小吃供觀眾挑選。非遺古風市集、唐俑舞蹈快閃等互動表演輪番上演。好看、好吃、好玩的需求,得到一站式滿足。
影院二樓的“貴陽禮物”店面面積達900多平方米,匯聚多種文創產品和手工體驗活動,觀眾可以憑電影票根,享受不同折扣的優惠。“在貴陽旅游3天,利用電影票根在餐飲、住宿等方面累計節省近300元。”一位來自北京的游客說,“這張票根就像一張旅游通票,讓我的旅程既充實又經濟。”
體旅協同:在運動中感受城市脈動
今年,多個省份推出融合本土特色的足球聯賽。不同于其他地方舉辦的省內城市足球聯賽,貴陽辦了一個跨越省際的邀請賽。
9月19日至25日,16個城市的球隊齊聚貴陽。貴陽咖啡隊、北海公仔飯店隊、醉美瀘州隊、菏澤牡丹隊、西安肉夾饃隊……僅從一個個球隊名稱,就讓觀眾直觀體會到地方特色。
這不僅是綠茵場上的競技狂歡,更是塑造城市形象、增進區域合作的機會。活動執委會介紹,“城超”以“共建‘城超’、共享快樂、共同發展”為宗旨,其籌辦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以球為媒,展示城市風采,促進各地文體交流,推動共建共享。
![]()
貴陽“城超”開賽 楊文斌 攝
今年以來,貴陽先后舉辦亞洲青年攀巖錦標賽、攀巖世界杯速度賽和國際網球公開賽等。6月中旬,新升級為“世界田聯精英標牌賽事”的2025貴陽馬拉松鳴槍起跑,報名人數、參賽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當天一大早,清涼山風夾雜著細微小雨,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3.5萬跑者一起用腳步丈量風景。貴陽馬拉松賽道設計獨特,在42.195公里的路程中共有18個坡,累計爬升高度311米。
“和平原地區的賽道相比,難度要大很多。”一位來自江西的跑馬愛好者說,“不過這里的天氣和風景都非常美,能跑出2小時47分的成績,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持續增長的數據,印證了文旅、影旅、體旅協同發展的蓬勃力量。僅在今年國慶假期,貴陽就舉辦活動近200場,接待游客同比增長15.17%;實現旅游總花費同比增長16.95%,過夜游客同比增長12.24%。
當游客在甲秀樓的夜色中品味酸湯魚,在陽明洞前感悟心學智慧,在高坡草原上追逐落日時,他們帶走的不僅是照片,更是一段與城市深度對話的記憶。從“過境地”到“打卡地”,唯有打破邊界、多元交融,才能在持續進階中挖掘更多潛力。
來源 | 新華社半月談
半月談記者| 向定杰
編輯 | 張淳凡
統籌 | 吳亞鵬
編審 | 趙禾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