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汽奧迪的實踐證明:向內突破的深度,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高度;敢于重塑自我的勇氣,才是穿越周期的競爭力。
文 / 吳毓
一汽奧迪最近好消息不斷。
先是9月銷量逆勢起飛,國產車與進口車累計銷售超5.8萬輛,同比增長13.5%;在國產豪華燃油車市場,其份額同比提升2.9%,再度蟬聯第一。
再有“十一”“中秋”雙節訂單簽到手軟,全渠道斬獲訂單近2.7萬輛,同比激增35.9%;新上市的A5L和Q6L e-tron,雙雙成為引流集客的“吸鐵石”。
![]()
用全年1/10的時間,拿下8.3萬輛的訂單(含交付)。一汽奧迪的這份成績單,并非偶然的幸運,而是其正視自我、勇于變革的必然。
今天的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格局已經徹底重構。自主品牌憑借電動化、智能化的優勢強勢崛起,而豪華品牌不斷下探搶占市場,合資品牌市場陷入被雙向擠壓的窘境,競爭的殘酷與市場的顛覆已無需多言。
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認知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汽車不再是“代步工具”,升級為“智能移動空間”,他們注重智能座艙、輔助駕駛,強調使用體驗的“甜點”與使用場景的“合拍”,傾向于利用在線平臺、數字化技術完成購車決策……
![]()
顯然,粗暴的功能堆砌與直白的參數對比,早已無法打動人心,更無法成為推動決策的“臨門一腳”。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很多合資車企受困于“全球技術引進”“全球標準流程”的慣性思維,試圖通過向外發力的方式爭奪市場,卻屢屢碰壁。
一汽奧迪清醒地認識到,是時候開啟一場正視自我、完善自我的變革。
![]()
這場變革始于營銷體系的系統性重構,從公司整體層面將營銷端和銷售端打通,實現總部到區域的整體施策與合力協同。
這場變革還遵循“以客戶為中心,以商品為主線”的營銷管理邏輯,推動資源高效整合與體系活力釋放,構建層層遞進、端到端式的營銷傳播流程,強化多觸點客戶運營能力,大幅縮短觸達客戶的鏈路。
具體而言,是以“橫向拉通、縱向穿透”為原則,以全鏈路觸點的品牌互動與情感共鳴為目標,以整合營銷部為指揮中心,以新零售營銷與品牌公關部為前鋒突擊,最終實現“客戶感知的升級”與“體驗價值的躍升”。
![]()
如果說市場競爭是一片洶涌的大海,多數企業的選擇就是“造更大的船、裝更猛的炮”;而一汽奧迪卻選擇潛心打磨“內核”——優化船身結構、升級導航系統、錘煉船員的協作能力。
“真正的勇敢,從不是向外的無畏,而是向內的堅韌”。一汽奧迪的這場營銷變革,無疑是最鮮活的注解。
當其他合資車企還在糾結于“要不要放下全球標準”時,一汽奧迪早已打破依賴外部技術的思維枷鎖;當部門間的“職能壁壘”還在拖累企業效率時,一汽奧迪已通過“數智化思維”讓營銷與銷售如齒輪般精準咬合。通過穿透銷售漏斗,強化對銷售過程各環節執行的管理,讓總部戰略、政策和舉措在終端強力執行,為客戶帶來全方位的優質體驗,提升價值營銷的成效。
這種突破,不是對外部競爭的逃避,而是以更強的內生力量去駕馭市場;這種勇敢,不是盲目地與對手“拼參數、比價格”,而是靜下心來讀懂客戶、重塑自我。
![]()
銷量是市場投出的信任票。一汽奧迪8.3萬輛的訂單(交付)成績,便是對其向內突破的最佳褒獎。這份成績背后,是營銷體系從“各自為戰”到“協同作戰”的蛻變,是客戶體驗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共鳴”的升級,更是合資車企在新競爭格局下“破局重生”的范本。
放眼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的變革只會繼續加速。當“向外”的路越走越窄時,一汽奧迪的實踐已然證明:向內突破的深度,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高度;敢于重塑自我的勇氣,才是穿越周期的競爭力。
這不僅是一汽奧迪寫給自己的突破密碼,更是寫給所有變革者的啟示錄。【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