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103 歲的楊振寧臨終前,氧氣面罩緊緊貼在臉上,連發(fā)出一句完整的話都成了奢望,而身邊的翁帆正握著一支筆,在小白板上一筆一劃寫下 “葛墨林教授來看你了”—— 下一秒,這個虛弱到幾乎不能動的老人,居然艱難地扭了扭臉,手指還輕輕顫了一下,仿佛在回應這份牽掛。這一幕被葛墨林教授后來在采訪中曝光,瞬間讓無數(shù)人紅了眼眶。
![]()
10 月 18 日,這個被譽為 “能和牛頓、愛因斯坦并肩” 的物理學家永遠離開了,消息剛一傳出,全網熱搜直接炸了鍋,國內外媒體都在緬懷他的學術成就。但比起那些復雜的 “宇稱不守恒”“楊 - 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大家更揪心的,是他最后一段日子里的細節(jié):從 9 月下旬開始,楊振寧就住進了北京醫(yī)院,病危狀態(tài)持續(xù)了近一個月,身體不能動、耳朵聽不清,唯一清醒的是神智。翁帆就這么守在床邊,小白板成了他們之間唯一的 “對話工具”,寫一句就湊到他眼前,等他用眼神或微弱的動作回應,旁人看著都覺得鼻酸。
![]()
誰還記得 2004 年,這段婚姻剛曝光時的場面?82 歲的楊振寧和 28 歲的翁帆,年齡差了整整 54 歲,網上的罵聲幾乎要把人淹沒。“肯定是圖錢”“老牛吃嫩草,太難看了”“炒作也不找個靠譜的”,甚至有人翻出翁帆的過往,編出各種離譜的猜測。可誰能想到,這段被全網唱衰的婚姻,居然撐過了 21 年?直到楊振寧的兒子楊光諾站出來說 “她是全家最溫暖的依靠,父親晚年能安心搞科研,全靠她”,那些質疑的聲音才慢慢小了下去。有人翻出翁帆陪楊振寧去清華授課的照片,她總是坐在后排,手里拿著筆記本,偶爾遞杯水、提醒吃藥,像個細心的學生,完全沒有外界猜測的 “功利感”。
![]()
網友的反應更是一邊倒的反轉。之前在微博上罵得最兇的人,現(xiàn)在在相關話題下留言:“21 年的陪伴,就算當初有目的,現(xiàn)在也該還清了吧?”“看看臨終前小白板那一幕,不是真愛根本做不到”;還有人翻出楊振寧當年的采訪片段,他笑著說 “30 年后,大家會覺得這是一段美好的羅曼史”,下面立刻有人接話:“才 21 年,我已經信了”。不過也有少數(shù)人沒松口,直言 “年齡差太大始終不正常,只是沒人敢再說而已”,兩邊在評論區(qū)吵得不可開交,# 楊振寧翁帆婚姻到底值不值 。
![]()
其實楊振寧的感情生活一直很 “有戲”。他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禮,是著名將領杜聿明的女兒,兩人 1949 年在美國結婚,一起走過了 53 年,直到 2003 年杜致禮去世。當時所有人都以為,81 歲的楊振寧會孤獨終老,結果第二年就和翁帆結婚,這也是爭議爆發(fā)的重要原因 —— 大家覺得他 “忘得太快”。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杜致禮在世時,他每次提到妻子都滿臉溫柔,還說 “她是我學術路上的支柱”;而和翁帆在一起后,他反而變得像個 “老小孩”,會拉著她的手逛清華園,還會把她寫的詩存在手機里。
![]()
至于他的學術成就,雖然普通人看不懂 “楊 - 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 有多牛,但知道它現(xiàn)在是量子計算、凝聚態(tài)物理的核心工具,有人說 “要是上天多給她 10 年,楊振寧說不定能再拿個諾貝爾獎”。更讓人佩服的是,81 歲那年,他放棄美國國籍回到中國,捐出 600 萬美元支持清華高等研究院,還推動了自由電子激光工程,連施一公都說 “楊先生是中國科技的定海神針”。
![]()
現(xiàn)在楊振寧走了,49 歲的翁帆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之前有人問過楊振寧,會不會擔心妻子以后的生活,他當時很坦然:“我支持她再婚,希望她能幸福”。這句話現(xiàn)在聽著,既讓人覺得溫暖,又忍不住好奇 —— 翁帆接下來會怎么過?是繼續(xù)留在清華做研究,還是真的如楊振寧所愿,開始新的生活?那些關于他們婚姻的爭議,會不會真的像楊振寧預言的那樣,30 年后變成一段 “美好的羅曼史”?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但至少現(xiàn)在,我們看到了一段跨越年齡的陪伴,足夠讓人動容。 如果你對這段感情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說說 —— 畢竟,外人永遠猜不透兩個人之間的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