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人才購房券,即將尷尬收尾!與此同時,青島配售型保障房,也正在悄然轉向。這兩個政策的此消彼長,揭示了青島樓市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
1、
人才購房券,尷尬收尾!
青島此前出于“搶人留才”競爭需要,于2024年11月11日聯合多部門推出了青年人才購房券政策:在原有博士一次性安家費15萬元、碩士10萬元的基礎上,再額外給予博士10萬、碩士5萬的購房券補貼。這項政策可在青島全市范圍內,購買新建商品房時直接抵扣首付款,夫妻雙方符合條件時也可疊加使用。
政策落地后,迅速點燃市場。近日,青島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趙建軍在訪談中披露,已有4300余張人才購房券申領成功,政府兌現補貼近1.8億元,幫助2800余套新建商品房通過購房券完成網簽。
然而,這政策截止日期是2025年11月10日,錯過期限購房券就自動作廢。多名市民咨詢11月10日后政策是否續期?官方答復是毫不含糊:2025年11月10日前,須完成申領并網簽,否則購房券自動作廢,目前暫時沒有延續計劃。
![]()
為啥好端端的政策,說停就停?在今年7月底,青島樓市曾上演了一場令人瞠目的鬧劇,李滄某樓盤,到了交房日,開發商以 “政府尚未兌付人才購房補貼” 為由,拒絕向使用人才購房券的業主交房。這聽起來難以置信,政府發放的人才購房券、紅頭文件里的“真金白銀”,在部分開發商眼中,仿佛成了過期的優惠券。
![]()
這一風波雖然最終在住建局約談后平息,開發商也匆匆發出了交房通知,但這種扯皮的尷尬,讓政策續期多了層顧慮——政府本意是用購房券為樓市加溫、留住人才,如今反而讓信任基石動搖。對開發商來說,靠人才券沖銷量的日子過去了,做出性價比高的好產品才是硬道理。
2、
配售型保障房,換了玩法?
配售型保障房,是青島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政府向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以成本價(約市場價60%)配售的保障性住房,首批在李滄京口路和市北開封路啟動配售保障房項目,總共3613套房源,但銷售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
▲青島配售型保障房選房現場
不久前,突然傳出消息:李滄京口路二期、市北華陽路等保障房用地,因控規調整,不適宜建設配售型保障房,原本打算繼續擴大配售房供應的計劃被叫停。官方并未正面解釋為何取消,但此舉顯然是重大策略調整的信號。
![]()
與此同時,政府將目光轉向已有房源收購,據青島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趙建軍近期透露,青島的保障性住房,總體建設思路是: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這些老城區以拿地新建為主;城陽、西海岸,還有即墨、膠州、平度、萊西,主要是以收購和轉化為主。
![]()
▲城陽達智慧生態城
青島正在大力推進保障房收購工作,目前已與三個商品房項目達成收購意向,約480套現房,擬改造為配售房源。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城陽的和達智慧生態城,共計88套房源,預計配售均價分別不超過5050元/㎡(簡裝)和4500元/㎡(毛坯),約有440名符合條件的家庭報名參加,遠遠超過房源數量。
![]()
這種新模式,一下就引爆了需求,相比純新的保障房項目,這種改造現房配售的方式從時間上更快,也有效盤活了部分市場庫存。
3、
青島樓市,政策大轉向!
青島配售型保障房的“以購代建”策略,通過國企資金和銀行再貸款支持,政府加速清庫存、穩市場,為剛需人群提供實惠房源——讓配售房項目啟動更快、價格更低,折射出青島樓市思路的創新轉變。
![]()
青年人才購房券的退出,并不意味著青島放棄了吸引人才、穩定樓市的努力。恰恰相反,一場更為全面的政策變革正在上演。長遠看,青島樓市正在 “去虛向實”。人才政策不會消失,只是會更完善;保障房不再硬建,而是精準匹配需求。這種 “不折騰、接地氣” 的調整,比單純發補貼更能穩住市場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