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3i中數新醫
科技賦能醫療,正從輔助工具升級為智能伙伴。
在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醫患匹配效率低下的當下,如何同時實現“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這一醫療“不可能三角” ,一直是行業痛點。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正為這一難題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10月18日,百度健康在“2025致敬醫者盛典”上發布百度健康AI管家,首創 “AI+真人醫生”雙保障模式,通過AI預診與真人醫生核驗的結合,為用戶提供7×24小時全天候健康管理服務。這一創新模式標志著互聯網醫療從單純連接醫患向智能化深度服務轉型。
![]()
百度健康AI管家發布儀式現場
雙保障模式:破解醫療安全信任難題
百度健康AI管家的核心創新在于建立了真人醫生全程參與的安全機制。該產品不僅在模型訓練階段加入真人醫生海量標注,更在AI生成健康建議后,由系統自主判斷并推送真人醫生進行二次實時核驗。
“AI+真人醫生雙保障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AI醫療的安全性難題。”百度健康總經理楊明璐表示,這一設計確保了醫療建議的專業性與可靠性。目前,已有36萬醫生參與該模型的實時標注和校驗工作,構建了專業性與實用性并重的雙重閘門。 在實際應用中,當用戶咨詢涉及病因診斷、治療方案等專業性強的場景時,AI生成的診療小結會自動推送給真人醫生進行二次核驗與簽名背書。這種“AI預診+真人確診”的協同機制,既發揮了AI的效率優勢,又保留了醫生的專業判斷,有效降低了醫療風險。
全鏈路服務:覆蓋“診前-診中-診后”各環節
百度健康AI管家定位為個人7×24小時AI健康助手,提供包括科普問答、檔案管理、掛專家號、用藥咨詢、皮膚病檢測、報告單解讀、AI預問診、隨訪等數十項AI功能。 具體而言,其服務能力可概括為三大維度:
“能聊”體現在智能咨詢上,通過多輪對話精準捕捉用戶需求,支持多種醫療報告解讀和127種皮膚問題識別。測試顯示,該AI對各類醫療文檔的解讀準確率高達98%,甚至能對骨折等復雜情況給出與人類醫生一致的手術方案建議。
“有料”則源于其整合的30萬+優質醫生資源與權威醫院榜單,可為用戶提供醫院科室推薦、號源預約、購藥等全鏈條服務。目前,百度健康已吸引超1萬名三甲醫院醫生開通AI助理,復刻頂級專家的知識邏輯,提供7×24小時不間斷服務。
“會管”聚焦家庭健康檔案管理,用戶一鍵上傳病歷、檢查報告等醫療單據照片,系統即可自動解析并生成結構化健康數據。該功能目前支持超100種報告類型識別,準確率達95%+,正逐步實現健康趨勢動態追蹤與可視化。
技術底座:三層模型架構與高質量數據閉環
支撐這些服務的是百度健康構建的三層技術架構:醫療診療大模型、多模態推理大模型和醫療AIGC生成模型。
在數據層面,百度健康整合了超200萬份醫學期刊文獻、超1400萬條權威科普內容及真實案例、200萬余份醫學報告影像,沉淀的超1億條問診數據構成了獨家診療邏輯數據庫。
百度健康通過“高質量數據閉環+真人專家深度介入”的體系,對海量醫療數據進行精準篩選與深度加工。數據經過三層加工流程:基礎數據層整合多方來源數據;邏輯數據層通過多維度標注引入專家診療邏輯;泛化增強層則通過畫像生成、對話仿真等技術讓數據覆蓋多元場景。
更重要的是,該系統具備Online-RL在線強化學習機制,模型基于每天數億次真實用戶交互進行“天級別”的能力進化,打破傳統模型“訓練即固化”的瓶頸。
醫院端落地:AI智慧門診成效顯著
在武漢協和醫院落地的“AI智慧門診”是百度健康AI技術應用于醫院場景的典范。該項目包含智能加號、智能分導診和智能候診室三大核心功能,已覆蓋全院30余個臨床科室。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孫暉介紹,AI智慧門診運行至今,已實現“患者減負、醫生增效”。數據顯示,智能加號服務超10萬人次,專家復核準確率達91.9%,到院患者中手術患者占比66.5%,惡性病理確診率71.4%,顯著提升醫療資源匹配精度。
智能分導診服務則幫助超15萬患者準確匹配科室,減少“掛錯號、跑冤枉路”的問題。而智能候診室在患者等待期間完成病情信息收集,累計完成40萬次數據采集,病例可用率93.4%,為超2000名醫生釋放有效溝通時間超200萬分鐘。
醫生端賦能:超級工作臺提升科普效率
面向醫生群體,百度健康推出了超級工作臺工具,幫助醫生創建數字分身,提升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已有超1.2萬名醫生在此錄入個人形象與聲音,生成專屬醫生AI助理。
超1萬名醫生通過該平臺,利用AI能力實現“10分鐘準備材料,365天在線科普”,生成的醫療科普視頻累計達百萬篇,日均分發量超千萬。這種知識分發模式的創新,大幅減少醫生的科普創作時間,同時提升健康科普的覆蓋面。
作為“醫生數字人”的實踐者,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胸外科主任喬貴賓表示,其數字人能針對胸外科常見問題自動生成科普視頻,精準觸達有需求的患者。這種創新模式在提升醫患溝通效率的同時,也擴大優質醫療資源的覆蓋范圍。
行業展望:AI醫療從輔助工具向智能伙伴演進
百度健康的AI布局反映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整體趨勢。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指出,AI技術正在將“讓科學被理解”這一健康科普核心放大,把專業醫學知識轉化為普通人能懂的語言,把優質醫療資源延伸到更偏遠地區。
國際先進技術與工程院院士段玉聰認為,如今的AI不再是被動回答問題,而是能主動理解用戶健康需求,形成“AI初篩+真人診療”的互補模式。這既提高了效率,又保留了醫療服務的溫度。
從行業角度看,AI醫療正經歷從“輔助性工具”向“智能健康伙伴”的關鍵躍遷。患者就醫模式從過去的“人找服務”轉變為“服務找人”,優質醫療資源突破物理邊界自由流動。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中國醫療AI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突破3000億元。隨著技術持續迭代、場景不斷深化,AI將更深度融入醫療服務全鏈條,為破解行業痛點、提升醫療可及性與服務質量提供更多可能。
百度健康的探索表明,AI醫療的終極價值并非取代醫生,而是通過精準診斷、高效管理和個性化治療,讓醫生專注于人文關懷與復雜決策,最終實現“技術賦能人性”的醫療普惠愿景。
來源 | 新象工作室、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