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的愛情長跑,他為了妻子從“深綠”家庭走出,成為國民黨主席最堅定的支持者。
2025年10月,鄭麗文以過半得票率當選國民黨主席,成為國民黨歷史上第二位女性黨主席。在聚光燈下,鄭麗文的丈夫駱武昌,這位曾經有著“深綠背景”的學者也是令人好奇了。
![]()
鄭麗文與駱武昌的愛情故事始于1988年臺大校園。
那時,鄭麗文是眷村長大的“外省二代”,父親是來自云南的老兵,駱武昌則出身苗栗“深綠”家庭,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政治熏陶。
兩人相識的場景頗具戲劇性。鄭麗文回憶第一次見到駱武昌時,他留著長發、皮膚黝黑,穿舊陸軍外套和拖鞋,她甚至誤以為是“外籍學生”。而駱武昌則被鄭麗文的身高所震撼她1.78米,比他高出4厘米。
![]()
盡管背景迥異,兩人卻因共同的社會關懷走到一起。他們一起參加學生運動,討論時事,從最初的爭論到逐漸理解對方的觀點。駱武昌甚至耐心教鄭麗文閩南語,幫助她更好地融入本土環境。
“別人戀愛去看電影,他們戀愛上街頭。”這是一位熟悉他們的記者對他們的評價。在臺灣社會劇烈變動的年代,他們的愛情與政治交織在一起,見證了島嶼的變遷。
但駱武昌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為愛情做出的轉變。出自深綠家庭的他,曾經立下“國民黨不倒,就永遠不結婚”的誓言。然而,當鄭麗文的政治立場逐漸轉向時,他選擇了支持而非反對。
![]()
更令人驚訝的是,駱武昌不惜為此與父親決裂。當家庭與愛情發生沖突時,他堅定地站在了妻子一邊。這種選擇在重視家庭倫理的臺灣社會并不容易,尤其涉及敏感的政治立場問題。
駱武昌的轉變不僅體現在政治認同上,甚至延伸至語言習慣。他從年輕時堅持只說閩南語,轉變為如今不管在哪里都“國語”優先,以表明自己中國人的身份。這一轉變象征著他對于兩岸關系的重新思考。
鄭麗文曾感言:“他平常不說甜言蜜語,但在關鍵時刻,他總是最讓我心安的人。”
![]()
這種心安,正是源于駱武昌在重要關頭的堅定支持。
而在鄭麗文政治崛起的背后,駱武昌扮演著幕后軍師的角色。擁有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他,是中國文化大學財務金融學的助理教授。他將學術智慧運用到政治戰略中,為鄭麗文提供理性務實的建議。
在202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面對1320萬新臺幣的參選費用,駱武昌提供了關鍵的資金支持。他不僅在經濟上分擔壓力,更組織學者專家團隊,為鄭麗文制定政策建議。
![]()
駱武昌曾提出“把敵人當用戶”的獨特觀點,這一理念源自他多年的學術研究思維。在他看來,政治對手就像學術上的反方,重要的是理解對方邏輯,而非簡單對抗。
也是這種理性思維為鄭麗文的政治風格注入了新的元素。
盡管深度參與政治,鄭麗文和駱武昌卻在家中立下了 “星期三不談政治” 的特別規矩。每到這一天,他們就會暫時放下所有政治爭議,回歸到普通夫妻的日常生活。
![]()
而這種平衡的智慧,或許正是他們能夠維持三十多年感情的關鍵。在政治立場分歧的背景下,他們學會了尊重彼此差異,尋找共同點。
“我其實就是替駱武昌站在臺前,幫他實踐心里的理想而已。”鄭麗文這樣描述她和丈夫的關系。這種臺前幕后的分工,構成了他們獨特的合作關系。
即使在政治觀點上曾有分歧,但他們在核心價值上找到了共識,都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認為這是絕路和政治騙局。這一共識為他們的婚姻提供了政治基礎。
![]()
誰又能想到,如今鄭麗文和駱武昌的關系為臺灣政治夫妻提供了新模式。與傳統的“夫唱婦隨”不同,他們的關系更加平等互補。鄭麗文在臺前敢打敢沖、言辭犀利地發聲,駱武昌則在后臺默默出謀劃策。
且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政治夫妻的性別分工,展現了現代伴侶關系的更多可能性。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駱武昌作為一位男性,甘愿居于幕后,支持妻子在政治前臺發光發熱。
如今,鄭麗文肩負著整合國民黨、推動兩岸交流的重任。在她身后,駱武昌依然是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們的故事見證了愛情的力量如何跨越政治分歧。
![]()
“別人說每個成功男人背后都有個偉大的女人,”鄭麗文笑說,“我們家剛好相反,我是替他在臺前實現理想的人。”
在兩岸關系復雜的當下,這種跨越分歧的相互理解與陪伴,或許比任何政治口號都更有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