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地球不小,卻容不下一中一美“好好相處”?從關稅到芯片,從南海到臺海,過去幾年,中美間的每一次摩擦都像是在地球表面劃出一道火線。
兩個全球最強的經濟體,按理說合作空間巨大,可一直在進行零和對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給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解釋。他認為,問題的核心不在于競爭本身,而在于角色的錯位。美國不愿接受自己不再是唯一的“世界老大”,而中國,也并不想接下這個“接力棒”。
![]()
這是兩種認知的徹底碰撞。一個不肯退,一個不想上,這才是讓世界陷入動蕩的深層原因。接下來的分析,就沿著斯蒂格利茨的這番觀點,拆開這場中美關系的錯位困局。
實力此消彼長
說到底,誰是“老大”,得看實力說話。可是,美國已經習慣了當“唯一主角”的日子,一旦鏡頭里多了別人,就開始不自在了。
早在2010年,中國制造業總值就已經超過美國,成了全球第一。這是穩扎穩打的產業積累。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地基”,是扛風險的底氣。疫情一來,全世界都在搶口罩搶呼吸機,才意識到,造得出東西比什么都重要。
![]()
再看GDP的計算方式,如果按購買力平價算,中國在2014年前后就悄悄超過了美國。這個計算方式,不看名義數字,而看你在國內買得起什么、花得值不值。
從這個角度,中國經濟體量已經是實打實的“第一大”。
但美國怎么看這些變化?它不是反思自己為何產業空心化了,而是質疑數據,或者干脆說中國“作弊”。
一些美國媒體甚至還拿美元計價的GDP死咬不放,仿佛只要換個算法,現實就能改寫。
![]()
特朗普喊“讓美國再次偉大”,可喊口號容易,重建產業難。美國的反應越來越像是“堵人家”,而不是“追上去”。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對華加征關稅、拉盟友圍堵……這些招數看似強硬,但其實反映的是一種深層的不安。
斯蒂格利茨說,美國的問題,不在于中國發展太快,而在于自己停滯太久。一旦失去了領先地位,維持霸權就不再靠引領,而是靠壓制。
這種轉變造成了它的恐慌。
雞同鴨講的中美對話
斯蒂格利茨是信息經濟學的大師,他那套“信息不對稱”的理論,用來分析中美關系,簡直精準。
美國人一直搞不懂中國的“集體邏輯”。在他們眼里,政府干預市場就是“扭曲”,國家主導科技就是“不公平”。可中國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從高鐵到航天,哪一樣不是實打實干出來的?
![]()
再加上中國講究“戰略耐心”,干事不求一時得失,而是看幾十年長線。可美國是四年選一次總統,政策常常還沒落地就換人。中國講“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在美國聽起來像是“政治宣傳”。兩者壓根不在一個頻道。
反過來看,中國人也搞不懂美國怎么這么“多頭馬車”。今天白宮說要談,明天國會就提制裁法案。有時候連美國自己都不知道,誰在掌舵。中方想和“美國”打交道,可美國到底是誰?總統?議員?還是背后的軍工財團?
![]()
比如,對華關稅政策就常常變來變去。一方面說要遏制中國,一方面又怕通貨膨脹傷到自家選民。這種政策的“碎片化”,讓中國很難判斷美方到底是真要談,還是只是作秀。
斯蒂格利茨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彼此不理解的對話,根本就不是溝通,而是各說各話。雙方都在用自己的邏輯猜測對方行為,結果只能是誤判加劇、對抗升級。
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背后其實是一場“認知戰爭”。
超越老大老二之爭
兩邊都不想讓步,但也誰都打不垮誰。
美國的手段越來越豐富,拉“小圈子”、搞制裁、推芯片封鎖、搞“顏色革命”……但中國也不是吃素的。內需市場大、工業體系全、政治穩定,像一堵防火墻,把外部風浪隔在外頭。
![]()
但這場拉鋸戰,成本越來越高。全球供應鏈混亂、科技壁壘上升、國際信任缺失……不是某一方的損失,全世界都在買單。
軍事沖突的可能性雖然低,但不代表風險不存在。中美都是核國家,真要動手就是“同歸于盡”。
這種底線雖然穩住了最壞的結果,卻也讓人忽視了“慢性內耗”的危險。
斯蒂格利茨曾經提出一個看似“天真”的方案,中國當老大,美國做老二。他認為,中國更包容、更克制,不會像美國那樣輕易動武。他說得誠懇,也確實出于對和平的追求。
![]()
可問題在于,這方案太理想,也太“學術”。美國的全球霸權不是抽象的“地位”,而是一個系統。軍工、金融、科技、輿論……全是一套套緊密相連的利益鏈。讓美國自己放棄這些?這不叫讓步,叫自廢武功。
而中國呢?雖然經濟體量大,制度穩定,但也從沒表示要接管“世界領導權”。中國更在意的是國內發展和周邊穩定,不想也沒必要去扛起“全球警察”的擔子。
歷史上,霸權更替從來都是伴隨戰爭與震蕩。讓老大主動退位,老二自然接班,這種“和平禪讓”在現實中幾乎找不到成功案例。
![]()
這場中美之間的“角色之爭”,不是輸贏的問題,而是模式的問題。斯蒂格利茨的貢獻,不在于他給出了答案,而在于他指出了問題的根源,中美之間的認知錯位,才是真正的“完蛋之處”。
這個世界,不再適合一個國家說了算。氣候變化、傳染病、金融風險,這些問題沒有邊界,也沒有單打獨斗的解法。中美如果繼續糾結在“誰坐頭把交椅”的問題上,那真正危險的是全世界都要跟著遭殃。
![]()
真正該做的,是跳出“老大老二”的框架,去尋找一個多邊共治的新方式。這不等于大家都一樣強,而是不同國家在不同領域有話語權、有責任、有貢獻。
中美本可以在環保、核不擴散、糧食安全這些領域找到合作點,一點點建立起互信。但現在的局面,看不到誰愿意先出這一步。
如果繼續陷在“不想當”與“不想讓”的死胡同里,斯蒂格利茨所謂的“完蛋之處”就會變成現實,全球治理失靈,經濟脫鉤蔓延,地緣沖突升級,誰也躲不過。
世界不需要新的霸主,只需要新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