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殘酷戰爭背后,一場關于性別、經濟與道德的荒誕劇正在俄羅斯上演。
![]()
(阿納斯塔西婭·卡舍瓦羅娃)
2025年4月10日,俄羅斯女博主阿納斯塔西婭·卡舍瓦羅娃在Telegram上公開呼吁政府懲罰一名21歲的烈士遺孀,她聲稱該女子曾在一家陪侍機構工作,“只是貪圖金錢才嫁給”陣亡士兵格奧爾吉·科斯蒂爾科。
![]()
這道網絡請愿宛如一面鏡子,照出了俄羅斯社會正在發生的詭異變化。
三年多的戰爭,沒有讓俄羅斯“越打越富”,卻讓一部分俄羅斯女性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能力。
美容業逆勢增長17%,女性購房比例飆升,奢侈品消費占比突破67%——這些光鮮數字背后,是一場悄然席卷俄羅斯的“新白羽毛運動”。
![]()
一,歷史幽靈,白羽毛運動的現代重生
“白羽毛運動”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當時女性向未上戰場的適齡男子贈送白色羽毛,象征其“懦弱”與“怯戰”。
根據英國歷史學家吉爾·達頓的研究,一戰時期至少有數十萬男性因白羽毛運動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甚至有人因此自殺。
歷史正在俄羅斯重演,但這次的劇本更加復雜殘酷。
在今天的俄羅斯社交媒體和網絡社群中,“新白羽毛”行為呈現出多種形態:婚姻與道德綁架、財產轉移與消費行為、社會風向的轉變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戰爭時期的荒誕圖景。
這根羽毛不再僅僅是愛國主義的象征,更成為了一種特殊的財富轉移工具。
二,數據背后,女性消費崛起的戰爭經濟學
俄羅斯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俄羅斯美容業增長17%,主要消費群體為25-45歲女性;莫斯科郊區新房銷售中,女性單獨購房比例從2022年的28%上升至2023年的41%;奢侈品消費中女性占比從戰前的53%升至67%。
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殘酷的經濟循環:部分女性通過鼓勵男性上戰場→獲得撫恤金→消費提升個人生活水平。
![]()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2024年報告指出,俄羅斯陣亡軍人撫恤金平均為740萬盧布(約合53萬人民幣),相當于俄羅斯人均年收入的8倍。
根據公開信息,俄羅斯陣亡士兵撫恤金由四部分構成,總統一次性補償金(500萬盧布)、國家保險金死亡賠償金額(約344萬盧布)、國家一次性補償金(約516萬盧布)和地方補償金(按地區100-300萬盧布)。
“一名35歲士兵陣亡,他的家人將從他死亡撫恤金中獲得約1450萬盧布(約18萬美元),這比他在某些地區工作一輩子所能掙到的總和還要多(2023年俄羅斯家庭月收入6.3萬盧布)。”
三, 現實案例,白羽毛運動的殘酷寫照
![]()
今年3月,34歲的瓦萊里婭·別謝達-卡利諾奇納在丈夫陣亡40天后,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自己在馬爾代夫游玩的照片。盡管她跟丈夫結婚12年,有一個11歲的兒子,但仍然被用戶指責為“黑寡婦”。
更令人震驚的案件發生在濱海邊疆區。《共青團真理報》在2024年4月報道,一支駐軍被發現有完整詐騙團伙,他們專挑社會邊緣的孤男,勸說其簽約參戰。
一旦成功,就安排與某個“黑寡婦”結婚,隨后將其送上戰場最高危的突擊隊。有傳言稱,這些士兵甚至被團伙成員親手殺害。
而引發這一系列討論的,是今年4月托木斯克房產經紀人瑪麗娜·奧爾洛娃在一檔視頻欄目中的直言不諱:“要發財,很簡單,找個士兵,他死了你就能獲得800萬盧布…現在很多女孩都這么干。”
四, 俄羅斯“新白羽毛運動”猖獗的深層原因因:性別結構與政治計算的交織
這種現象背后有著更深層的社會政治邏輯。
倫敦經濟學院教授謝爾蓋·古里埃夫曾指出,俄羅斯長期面臨男性過剩問題,戰爭客觀上“優化”了性別比例。
從政治計算角度看,減少潛在不穩定因素(主要是青年男性)確實能降低社會動蕩風險。
撫恤金制度意外成為了一種特殊形式的財富再分配渠道。陣亡軍人的撫恤金流入女性手中,通過消費刺激局部經濟。
圣彼得堡大學經濟學教授伊萬·彼得羅夫認為,這實際上形成了一種畸形的“戰爭凱恩斯主義”。
官方態度同樣曖昧。2025年,普京象征性地“把女權列為邪教”,但同時官方又稱贊“士兵遺孀聯盟”是愛國者。這種矛盾態度反映了當局對這種現象的利用與默許。
![]()
五,道德困境,人性在戰爭中的復雜考驗
這種現象引發了深刻的道德困境:愛國主義與個人利益的邊界在哪里?女性主體性的表達與道德底線如何平衡?國家動員與個人選擇權的關系如何界定?
正如社會學家塔蒂亞娜·弗拉基米羅娃所言:“戰爭總是會扭曲正常的社會價值觀,創造出荒誕而殘酷的新常態。”
在俄羅斯社交媒體上,確實出現了女性分享“白羽毛”經驗的案例——先以結婚和民族主義道德綁架,要求男友參軍并結婚;待男友參軍后,卷走家產;最后利用撫恤金進行消費甚至開始新的生活。
戰爭從來不是簡單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滿了灰色地帶。一部分俄羅斯女性通過戰爭獲得經濟收益的現象,既反映了人性的復雜面,也揭示了戰爭經濟的荒誕性。
![]()
這場“新白羽毛運動”隨著戰爭的僵持和裂度的升級,正在永久性地改變俄羅斯社會:性別比例進一步失衡(目前適齡男女比例已接近1:1.2);單親母親家庭激增帶來新的社會問題;消費結構轉型與產業出現變化;社會價值觀也在重塑與轉變過程中。
這些變化將在戰后長期影響俄羅斯的社會發展軌跡,其影響可能持續數十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