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2月,消息傳來,袁大總統要搞“內部朝賀”了,大家連正式服裝都來不及換,火急火燎趕過來。
![]()
沒想到,袁世凱既沒穿龍袍,也沒坐龍椅,就穿著一身大元帥制服,站在寶座旁邊。費了這么多心思、花了這么多錢準備登基,為什么這時不敢穿龍袍?
1914年冬至,袁世凱到天壇祭天。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說他剛要走下祭壇時,一只烏鴉突然大叫,聽起來像“哭吧哭吧”。他腳下一軟,摔了個單腿跪,正好跪在圜丘臺面最外圈,那一圈正好81塊石板。第二年他稱帝,掐頭去尾正好81天。
袁世凱也知道,當皇帝得有個說法,自己不是皇族,打仗也沒什么拿得出手的戰功,怎么辦?
不如搞個“民主投票”?于是全國各省找出1993個“國民代表”,投票決定要不要恢復帝制。所謂的“民主”流程,在投票時竟有人盯著,因此1993票全部贊成,沒有一票反對。
![]()
為了當皇帝,銀元就耗費了3000萬,按當時物價折算,相當于現在的21億人民幣。錢花哪兒了?兩套龍袍就很昂貴,祭天的一套20萬,登基的一套40萬,全是純金絲編的,上面密密麻麻鑲著珠寶。兩頂皇冠10萬,龍椅40萬,一個玉璽加5個金印72萬。
萬事備齊,看起來要搞個大陣仗,1915年12月23日,“內部朝賀”當天,袁世凱竟沒穿龍袍,沒坐龍椅。大家臨時接到消息趕來,現場亂哄哄的,有穿軍裝的,有穿長袍的,跪拜時東倒西歪。副總統黎元洪、實權人物段祺瑞,都沒來參加。
1916年元旦,按計劃本來應該改年號為“洪憲”,可登基大典沒有如期舉行。“文武百官”只是來進行了普通的新年慶賀,走個過場就散了。為啥計劃被打亂了?1915年12月25日,云南拉起了反旗,宣稱要護國,“皇帝”心虛了。
龍袍、龍椅怎么辦》據說袁世凱曾在私下場合穿過,但稱帝遭到全國反對,根本就不敢穿著公開亮相,定制的西式“寶座”最后也在混亂中下落不明。
![]()
袁世凱有一個正妻,九個姨太太,他一稱帝,家里也跟著鬧騰起來了。正妻于氏是個河南財主的女兒,不識字也不懂禮節。按規矩,于氏要當“皇后”,但她不買賬,公開抱怨:“我給他生兒養女,憑什么給他磕頭?”
姨太太們也要論個等級,原定大、二、三、五姨太封“妃”,六、八、九封“嬪”,排在后面這三個“嬪”不滿意了,元宵節鬧了一場,說不給升妃,她們就帶孩子回老家。
五姨太急忙打圓場,說叫什么稱號都行,幾個姨太太們對這些“虛名”如此看重,卻沒想到“王朝”已經搖搖欲墜。此時云南護國軍都打起來了,各省紛紛響應,反對帝制的聲音越來越大,逆著歷史趨勢來,終究是要失敗的。
雖然幾位姨太太沒啥長遠眼光,但確實漂亮,大姨太沈氏是蘇州名妓出身,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都是朝鮮人,六姨太葉氏原本是二公子袁克文的心上人,卻陰差陽錯嫁給了當爹的,不得不說“袁帝”艷福不淺。
![]()
兒子們對“太子之位”也充滿幻想,大兒子袁克定年輕時騎馬摔斷了腿,左手也留下傷疤。身體殘疾了,無法“君臨天下”,因此他當“太子”的希望不大。袁世凱考慮過讓二兒子或者五兒子接班,大兒子放出狠話:“大爺要是立二弟,我就殺了他!”
袁世凱還讓女兒們學“公主禮儀”,請了兩個師范大學的女學生來教她們,這套禮儀完全照搬清朝,每天早上請安要磕三次頭,進門一次,走幾步一次,到跟前再一次;說話還要先問候。
這個“皇家”還定了一套規矩,比如皇后不能垂簾聽政;不按嫡長子繼承,誰有才德誰接班;皇子不能封王參政,給錢讓他們享福就行;外戚不能當大官。
只不過一頓操作看著“像模像樣”,稱帝最終失敗了,1916年6月,袁世凱在憂懼中死去,妻妾兒女四散奔逃。
![]()
被收買的“國民代表”、爭搶“妃”位的姨太太、幻想當“太子”的兒子們,連同這位憂心害怕的“皇帝”,湊成了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最終成了大家的笑柄。
參考資料:《袁世凱祭天大典鬧笑話》《民國往事系列之四:袁世凱的一妻九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