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隆重介紹一位咱們遼寧老鄉,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老師。上世紀 80 年代,她以高亢洪亮的嗓音,成為了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當年劉蘭芳老師有多受歡迎?沒經歷過的人根本想象不出來。紀錄片里留下了這樣一幕:只要《岳飛傳》的廣播,一從大喇叭、小收音機里傳出來,全國各地的人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似的,飯不吃、路也不走了,支棱著耳朵聽,生怕漏下一字半句的。直到聽見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伴隨著驚堂木“咔噠”一聲響,大家帶著點回味、可惜和意猶未盡,才慢悠悠地緩過神兒來,完事兒該干啥干啥。
![]()
廣播里的評書只能聽到聲,瞅不著人,就聽一個人叭叭叭地講,怎么就那么有吸引力呢?這就是評書的魅力所在,以聲繪形,以言傳神。演員通過聲音描摹出一個人物、渲染出來一段情節,然后聽眾靠著自己的代入和想象,才把這個故事給補全,這非常考驗評書演員的功力。
老輩說書藝人傳下來這么一段話:“世上生意甚多,唯有說書難習。說表評敘非容易,萬語千言須記。一要聲音洪亮,二要頓挫遲疾。裝文扮武我自己,好唱一臺大戲。”一部長書,有名有姓有臺詞的,少說得有百八十個角色,劉蘭芳老師單憑她一人,怎么撐起來一臺大戲呢?這就要說到評書藝人的基本功——聲音化妝。
![]()
![]()
以《岳飛傳》來說,岳飛是沉穩、有氣魄的文武老生,金兀術是一張嘴就“哇呀呀呀”的二花臉,一聽就知道這人脾氣挺帶勁。又或者是小生,像岳云那樣的年輕大小伙子,聲音明快有朝氣;再比如牛皋的兒子牛通,說話就憋著點憨氣,劉蘭芳老師通過聲音給每個角色賦予了不同的特點,聽眾一聽,就好像能想象出來這個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這就是聲音化妝。
要達到這種效果,可不是一兩天的工夫。曲藝行有句老話,兩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練出一張嘴。劉蘭芳老師之所以走上這條藝術之路,源于一個茶館、一段評書。
1959年,她的老家遼陽來了一位說書先生。臺上,說得口若懸河;臺下,聽得如癡如醉。一個小姑娘在來聽書的一眾老頭老太太中間格外顯眼,她聽得更是格外入神兒,這姑娘就是劉蘭芳。
![]()
小小年紀,她為什么會義無反顧地踏上求藝之路?3年苦學、7年磨礪,剛剛小有名氣卻突逢變故,那些年劉蘭芳到底經歷了什么?又是如何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年過80,又是什么支撐她依舊活躍在評書舞臺?
今晚《故事剛剛好》為您講述評書泰斗劉蘭芳的故事。
![]()
來源:《故事剛剛好》欄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