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山東娃哈哈經銷商證實,已接到由宗馥莉控股的宏勝系業務人員的通知,要求經銷商打款繳納保證金,以便在2026年繼續銷售“娃哈哈”品牌產品。
這一動向意味著,宗馥莉此前高調推出的“娃小宗”品牌,僅存在了41天便宣告終結。
如此巨大的反轉,似乎顯示這場牽涉國資、老派勢力與宗馥莉派系的三角纏斗,最終以“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方式收場。
若情況屬實,可以說宗馥莉在品牌核心資產——也就是“娃哈哈”這三個字的使用權上,扳回了至關重要的一局。
回顧事件發展,2025年9月12日,在內部矛盾與業績壓力的雙重夾擊下,宗馥莉宣布辭任娃哈哈集團董事長。
幾乎與此同時,她所掌控的宏勝系企業發布通知稱:自2026年起,將全面停用“娃哈哈”品牌,啟用全新品牌“娃小宗”。
這一動作被外界解讀為她將與娃哈哈原有體系徹底切割,準備自立門戶。
然而,劇情在41天后迎來反轉。10月23日,宏勝系突然改變口徑,要求合作方在續簽協議中明確標注繼續使用“娃哈哈”品牌。
根據原有股權架構,宗馥莉控制的七家宏勝系企業若想繼續使用“娃哈哈”商標,須獲得另外兩方同意:
其一是持46%股權并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大股東杭州上城區國資委;其二是持股26.4%的娃哈哈職工持股會。
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上城區國資委已出面“調和”,并說服了職工持股會。
當然,能達成一致還有幾個關鍵信息點:
首先,娃哈哈集團于10月份收回了桶裝水的銷售權。這意味著宏勝集團無法再涉足該業務板塊,娃哈哈集團借此掌握了一定談判籌碼。
其次,“娃小宗”商標始終未能成功注冊。自宗馥莉試圖轉移娃哈哈商標起,便啟動了新商標的注冊程序,但因存在異議始終未能獲批。
缺乏自有商標,使得宗馥莉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繼續尋求使用“娃哈哈”。
再者,員工利益的保障成為關鍵考量。據悉,截至今年10月,娃哈哈集團名下員工僅剩“兩百人左右”,大量原屬娃哈哈的員工已被宗馥莉轉至宏勝公司旗下。
若無法取得商標使用權導致停產,將直接影響這些員工的生計。
在各方利益交織的復雜局面中,尋求共識顯得尤為重要。
無論是杭州上城區的產值、稅收與就業,還是宗馥莉旗下宏勝集團的發展,其重要性都已超越家族內部紛爭。
在前景尚未明朗之際,雙方確實沒有必要陷入兩敗俱傷的纏斗。而在沒有明確判決之前,國資方面也未必需要過度介入家族內部事務。
值得玩味的是,宗馥莉于9月辭職,相關消息直到10月才被公開,這似乎是為她預留體面的安排。
還有一個關鍵點,快消領域極度依賴經銷商,如果經銷商體系不支持宗馥莉的“娃小宗”,那向國資妥協是宗馥莉唯一的路。
不過,娃哈哈這品牌經過一次次的“折騰”已經元氣大傷了,宗氏家族的整體人設已經蕩然無存,宗小姐繼續用也很難扭轉消費者對她和品牌的情感認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