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的追悼會定在了10月24日上午9點,地點是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當這一消息公開,很多人都沉默了。那些曾經質疑他的人,也該安靜一下了。
![]()
就在大家還沉浸在他103歲壽辰的視頻祝福里時,誰都沒想到,僅僅18天之后,他就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轉變太快,讓人難以接受。可最難過的,恐怕是他身邊那位默默守護了他二十多年的人——翁帆。
![]()
01 出生名門,少年成名
楊振寧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從小就在校園里長大。七歲那年,他隨家人搬到了北京清華園。那一年,他迷上了科學,還跟父母說:將來要拿諾貝爾獎。
誰聽了都覺得是孩子話,沒當回事,可他自己卻記住了。
![]()
長大后,楊振寧一路苦讀,從西南聯大到美國芝加哥大學,一步步走進了物理學的核心領域。1957年,他和李政道因為“宇稱不守恒”這一驚天發現,拿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那年,他才35歲。
這是華人科學界的第一次世界級突破。那時候,“中國人不如外國人”的說法還流行,他這個獎,徹底讓人閉嘴了。
他并沒因此洋洋得意,始終想著祖國。文革前后,楊振寧多次回國訪問,回饋國內學者。改革開放后,他干脆回國定居,把清華當成了“歸根”的地方。
![]()
楊振寧的成果不只是那一個諾獎。他和米爾斯合作提出的“規范場論”,后來成為現代粒子物理學的根基,幾十年后還不斷有人因此獲獎。他自己沒再拿諾獎,但那些成果像種子一樣撒在世界各地。
02 二婚爭議,翁帆現身
說起楊振寧,除了科學上的輝煌,爭議最大的大概就是他晚年那場婚姻。
2004年,82歲的楊振寧和28歲的翁帆登記結婚,年齡相差54歲,一時間,輿論炸了鍋。
![]()
很多人不理解,說她是“圖名圖利”,也有人說他“老不正經”。但他們倆似乎都沒被這些聲音影響。
其實,他們認識得早。1995年,翁帆是汕頭大學的學生,楊振寧和第一任妻子杜致禮去學校考察,恰好翁帆是接待學生之一。
![]()
那次之后,兩家保持了聯系,楊太太也很喜歡她。
直到2003年杜致禮病逝,楊振寧心情低落,翁帆寫了封信安慰他。沒想到,這封信打開了他們的情感之門。
結婚的時候,翁帆什么都沒要,也沒要財產。多年后大家才知道,翁帆連房產也只有居住權。這些年,他們過得很低調,也很安穩。
![]()
03 一場摔跤,成了轉折點
外界一直覺得楊老挺硬朗,九十多歲還在清華教書,過馬路也不要人扶。可他真正身體開始走下坡路,是從一次意外摔倒開始的。
那時他剛過百歲生日不久,他在家里取書時滑倒,直接摔傷了脊椎。這對一個百歲老人來說,是致命打擊。
![]()
他住進了301醫院,整整住了快三個月。雖然后來出院了,但身體明顯不如從前。
翁帆也從那時起變得格外緊張。客人來訪,只能聊一個小時,她就會請客人離開,說是怕楊老疲勞。她還重新安排飲食、作息,每天記錄他的身體狀況,精確到幾杯水幾顆藥都記在小本子上。
她知道,這一次摔跤,對老伴來說,不是簡單的磕碰,更是身體系統的一次大坍塌。
![]()
從那以后,楊振寧不再頻繁露面,也不再出國。他逐漸退出了公開活動,連采訪都減少了,只安心在清華園的“歸根居”里過日子。
有人說他忽然去世,其實對翁帆來說,可能一點都不意外。她早就知道這一天會來。
![]()
04 平淡生活里的深情
楊振寧雖然是世界級科學家,但生活里特別簡單。翁帆曾說,他愛喝紅茶,不喝濃咖啡;吃飯喜歡家常菜,不要油膩;休息時間從來不晚睡;天氣好時她推著輪椅陪他在校園散步。
她知道他心臟做過手術,怕情緒激動,很多負面新聞一律不讓他看。哪怕好友李政道去世,她也沒敢第一時間告訴他,怕他受刺激。
![]()
朋友說他們的日子過得安靜,像極了一部慢放的紀錄片。
楊振寧曾說,如果自己先走,希望翁帆重新開始。她一開始很生氣,后來慢慢明白了那句話背后的深意。是真正的愛,是成全。
他們對彼此的感情,沒有甜言蜜語,只有平日里的點滴守護。
![]()
05 最后的告別
10月1日,楊振寧剛過完103歲生日。那天他還能寫字、回應朋友祝福。可誰也沒料到,短短18天之后,他就走了。
楊振寧的學生說,去世那天早上,陽光照進屋里,他在睡夢中安詳地走了。
![]()
清華大學專門為他設了悼念廳,從早九點到晚九點,都有人排隊獻花吊唁。
追悼會將在八寶山舉行,那里是國家最高規格的告別場所。他的一生,國家記得,人民記得,科學界更記得。
![]()
翁帆在訃告中寫了一段話,說“能夠陪你走過這些年,我感到非常幸運。”
結尾:
從一個在清華園長大的少年,到走出國門拿下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再到晚年歸國育人的長者,楊振寧走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出發的地方。
楊振寧活得明明白白,也走得坦坦蕩蕩。
![]()
他教書育人,傾盡所有捐資辦學,從不高調;他在科研上的成就,改變了物理學的格局;他在家庭里,也做到了一個丈夫該有的體貼和柔軟。
有人說,他和翁帆的婚姻是“另類”,可他們二十年相濡以沫,誰又能否認這段感情的真摯?
![]()
楊振寧的名字,會繼續寫在物理學的教科書上;他的精神,也會陪著后來人繼續在科研路上走下去。
人終有一別,愿他在那顆星星上繼續微笑;愿翁帆在人間慢慢走,好好活,替他看看未竟的春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