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家長對學校的信任程度很低。
好多家長碰到學校住宿管理方面的事兒,第一反應不是去跟老師或者學校好好溝通一下具體情況,像問問 “住校規定有沒有靈活變動的可能”“孩子實際在學校住得怎么樣、適不適應” 這些問題,而是直接跳過商量的環節,把舉報當成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
最近,東華小學的家長在陽光熱線問政平臺上投訴了一件事。
![]()
他們覺得學校 “全體學生必須住校” 這個規定就是 “一刀切的懶政”。
家長們認為這種規定根本沒考慮到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還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對孩子身心健康不好。
所以他們希望學校能讓那些家離學校近,或者有特殊情況的學生申請走讀。
從 10 月份開始,就已經有類似的投訴了,可一直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應。
到了 10 月 16 日,學校工作人員表示,學校一直以來都是寄宿制學校,而且在招生簡章里也清楚地標注了這一點。
要是學生有特殊情況想走讀,得提交醫院證明之類的材料,學校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審批走讀申請。
10 月 22 日,東莞市教育局給出了回復。
教育局確認學校一年級的招生簡章里確實寫了 “全寄宿制,不建議身體不適合住宿的孩子報讀”。經過溝通,學校也同意那些不是因為生病而想走讀的學生可以提出申請。
申請通過之后,這些學生下午放學后就能被家長接回家,不用參加住宿生的晚自習,也不用住校。教育局還建議那些有走讀需求的家庭跟學校好好溝通。
主流聲音:質疑家長 “既要又要”,強調規則前置性
“招生時寫得清清楚楚,報名就等于認同,不想寄宿可以不報”“東華是老牌民辦校,有的是走讀學校可選,非要占名額又不服從規則”,這類評論占比最高。
![]()
這類評論能成為主流,說到底是說到了大眾心里對規則意識和選擇權的樸素看法。
不過要是光盯著報名了就等于認同這點,卻沒考慮到教育有它的特殊之處,那就容易把復雜的家校問題簡單地看成是非黑即白的規則判斷問題,這樣反而看不清矛盾到底出在哪。
先承認這種評論是合理的。
民辦學校的招生簡章“全寄宿” 作為學校的核心辦學模式,早就提前告訴大家了,家長報讀的時候確實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這就好比買東西,明明知道是定制款,買完了又要改成常規款,這難免會讓人覺得不按規矩來。
從這個角度看,評論里說的 “占了名額又不服從安排”,其實是大家在維護契約精神。
![]()
畢竟有不少家庭是真的需要寄宿資源,如果家長明明知道規則,后來卻反悔了,這確實可能會占了別人的機會,也會讓學校管理變得很被動。
但關鍵是,教育不是簡單的買賣東西,“寄宿規則” 也不該是那種一旦定了就永遠不能變、一點靈活性都沒有的死規定。
![]()
評論里說 不想寄宿就別報,可這忽略了兩個實際情況。
第一個,很多家長選民辦學校,可能是當地公立學校資源緊張,或者是看中學校的教學質量,“寄宿” 對他們來說是沒辦法才接受的附帶條件,并不是一開始就主動想選的。
第二個,孩子能不能適應寄宿是會變的。報名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能適應,可等孩子入學了,卻發現孩子經常失眠、哭鬧。這種突然出現的個體差異,可不是一句報名時認同了就能解決的。
教育的關鍵是要以人為本,要是規則死板到孩子不適應都不能通融一下,那就算規則再嚴謹,也少了教育該有的人情味。
這類評論背后有一種 “非此即彼” 的想法,好像不是 “完全按照寄宿規則來”,就是 “別來這學校”。但在現實里,很多矛盾解決需要有個 “中間辦法”。
就像東華小學,最后在教育局的協調下,允許不是因為生病的學生申請 “放學后接回家、不用參與住宿”。
這樣既沒有打破 “全寄宿” 這個主要規則,又解決了一部分家庭的緊急問題。
這就說明,遵守規則和照顧特殊情況并不是相互對立的。
評論里那種 “非黑即白” 的看法,其實是把 “規則” 當成了絕對不能改,卻忘了好的規則本來就應該能應對特殊情況,有點彈性才對。
也有網友說,現在的家長動不動就要舉報。遇事不溝通、先對抗。
![]()
因為家長潛意識里把學校當成了 “對立面”,而不是 “協作方”。
為啥會這樣缺乏信任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先說一方面,以前個別學校在住宿管理上出過問題,像存在安全隱患,對家長和學生的訴求不管不顧。
這些負面例子讓家長們形成了一種固定看法,覺得學校不會主動去解決問題,甚至認為不舉報的話,學校根本不會當回事兒。
另一方面,信息不對稱讓家長心里的猜疑更多了。
好多學校對住宿規則只是簡單做個通知,不會主動跟家長講規則有哪些彈性空間,特殊情況該怎么處理。
就拿東華小學來說,學校雖然有 “特殊情況能申請走讀” 的規定,可沒提前明明白白告訴家長。這就導致家長以為必須得住校,就算去溝通也沒用。
在這種彼此缺乏信任的狀況下,家長直接就跳過溝通環節,選擇舉報這種看似更有威懾力的方式。
說到底,這其實是家長對 “家校協作” 沒信心了,才做出的被動選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