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了,前幾任縣長把鵝城的稅收到九十年以后了,也就是西歷2010年,咱們來錯地方了。”
這是經典電影《讓子彈飛》中,麻匪和師爺上任鵝城之后,發現鵝城的前幾任縣長都把鵝城的稅收到90年以后了。
看到這里,有小伙伴就問了,民國時期,真的有地方把稅收到90年以后嗎?
答案自然是真的,要知道民國時期,除了大軍閥,各地小軍閥是多如牛毛。
尤其是長期處于軍閥混戰的四川地區,大大小小軍閥最多的時候有百余個,而在混戰中,軍閥的規模也在極速的擴張。
比如三十年代的四川“二劉大戰”,雙方能夠動員的兵力居然超過了七十萬,這還沒算其他軍閥兵力的,保守估計,當時四川的軍閥兵力已經多達百萬。
這人一多,軍餉也就多了,雖說民國時期,軍閥對士兵們很苛刻。
但苛刻歸苛刻,總得吃飯買武器吧,這么一來,橫征暴斂搞稅金,是免不了的。
一開始,軍閥們只是提前預征兩三年的田賦,臨時應個急,但后來,軍閥們就習以為常了干這事兒了。
比如在1933年,四川新繁縣,一年被收了五次稅,而一次征收就是兩年的稅,要是遇到軍閥出兵,還要臨時再多征一年。
大名鼎鼎的川軍第28軍,僅僅在當地駐扎4年,就收了50年的稅,也就是收到了民國80年(1991年),可以說《讓子彈飛》里說的一點沒有夸張。
但民國時期大家都知道,長期軍閥混戰,農業衰敗,工業凋敝,能收的稅收已達到了極點,無法收取更多的稅金,即便巧立名目,也搜刮不了多少。
即便是在重鎮大城里的軍閥,在收不到稅金的日子里,也得靠借債度日,至于地處四野的軍隊呢,則靠濫鑄硬幣、濫發紙幣撈取軍費。
但時間一久,靠借債的因無力償還而續借維艱,靠濫發紙幣的則因失去信用而遭百姓拋棄。
問題是地盤還得爭,仗還得打,軍隊還得擴,在籌餉乏術的情況之下,大家不約而同地打起了鴉片的主意。
畢竟鴉片這玩意除了部分地區,大部分地區都合適栽種,利潤高,又不需要技術含量,更不需要工業水平有多高。
至此,維持民國軍閥混戰的新稅種誕生了——煙稅(鴉片稅)。
軍閥為聚斂煙稅,就開始不斷逼迫農民栽種鴉片。
一到種煙的季節,軍閥就立即深入鄉里,千方百計的讓農民多種一些,缺乏種子的,他們從別的地方運過來,資金不夠的,他們會提供貸款,當然利息比較高,本利要以鴉片煙折算,害怕種了被搶的,軍閥還會予以保護。
在軍閥的慫恿和逼迫下,各地鴉片徹底泛濫,也讓不少軍方借此起家。
根據《陜西文史資料選輯》記載,在陜西周至縣,督軍陳樹藩和主政該省的劉鎮華狼狽為奸。
1922年當年,當地種植了鴉片面積多達20萬畝,而一畝的煙稅是10銀元,換句話說,一年就給他們帶來200萬的煙稅。
而到了1925年,當地一縣種植的畝數已經多達30萬畝,占據全縣耕地面積的一半,而煙稅也達到了夸張的300萬兩。
而主政甘肅的張廣建,除了征收每畝10銀元的稅收之外,還要征收熟膏稅和煙燈捐,可謂是雁過拔毛,能撈多少就是多少。
要知道,這僅僅是一個地方,要是擴大到全省,這個稅收數目就相當龐大的。
1925年,整個陜西的鴉片煙稅為1500萬銀元,而福建,在1924年就達到驚人的2000萬銀元,至于軍閥多若牛毛的四川呢?已經多達30000萬銀元,更夸張的是山東,僅1926年,煙稅就達到6000萬銀元之巨。
這么多煙稅,自然吸引各地軍閥趨之若鶩,尤其是四川軍閥,為了逼迫農民種鴉片以多收取煙稅,各種手段層出不窮。
四川軍閥是在1920件開始種植鴉片的,除了前文說的一些方式外,四川軍閥表示,只要按規定種煙,只完當年的稅,如果種糧食,須完納幾年的甚至十幾年的稅,而拒種或少種者繳納還需要“懶捐”。
除了強制外,一些軍閥還威脅農民種植。
比如川軍第三軍,想要軍閥保證地方安寧可以,但第三軍所在的祟慶縣必須種植十萬畝的大煙,由當地84個村莊分配種植,鴉片一旦收割,需要再20天內繳清煙稅,謊報或不完成者將受重罰。
只是鴉片種多了,就會供大于求,導致價格下跌,以至于一些煙土交上去,居然不夠交納捐稅的,以至于很多百姓為了躲避兵禍和賦稅,選擇背井離鄉,導致大量田地荒蕪。
雖說有些地方繳納上去,還能果腹,如果你以為,煙稅只是繳納一次,就大錯特錯了,軍閥怎么會輕易放過鴉片所帶來的高額利潤呢?
比如栽種,有“窩捐”,收割過程,則有“秤捐”,販運到各地,需要“護送費”,運輸到外地銷售,需要繳納“出口稅”,其他地方的煙土入川,需要繳納進口稅”,開煙館的需要繳納“紅燈捐”,熬制鴉片,需要繳納“鍋爐捐”。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不不,還有煙館的“執照”“牌照”“登記費”等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而向農民,索取賦稅時,是隨心所欲的,甚至要求三倍以上,種種措施,讓四川軍閥賺的盆滿缽滿。
在巨額的煙稅下,軍閥就能購置軍火,維持和擴大軍隊。
一旦實力充足,則立即發動戰爭,去掠奪更多的地盤,然后繼續種植更多的罌粟以獲取更多的鴉片稅,而這也是能夠支撐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的主要經濟來源。
問題是,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種植的,比如桂系地盤廣西。
這里是極少數不適宜鴉片生長的地方,自陸榮廷出任廣西都督后,不斷招兵買馬,但苦于沒錢,廣西又不能種植大煙,于是就向云、貴等地購置大煙,以軍隊護送販賣,然后收取鴉片過境通行稅和就地販賣的營業稅。
甚至為了確保運輸通暢,陸榮廷還特地成立緝私總隊,負責云貴兩省邊界的武裝緝私。
盡管二十年代初,陸榮廷倒臺,但新桂系和陸榮廷一樣,把煙稅作為主要財源,更開始和煙商合作販賣煙土。
可以說從1912年到1922年期間,各地軍閥混戰不休,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爭奪煙稅。
比如滇軍唐繼堯部占領四川后,大量的煙土通過四川運輸到各地,影響了川地本土煙土的銷售,最終爆發了川滇戰爭,以滇軍顧品珍部被逐出了四川為結束。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些巨額的鴉片,就根本產生不了這么多軍閥,也不會出現延續十余年的軍閥混戰。
尤其是1925年,僅一年,就爆發了13場和鴉片有關的戰爭。
到了這個地步,軍閥已經開始將鴉片作為統治的基礎進行發展,由此造成了鴉片普遍的泛濫,緊接著又必然影響到軍隊的戰斗力。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鴉片戰爭,是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
但民國時期的鴉片問題,相較于清朝,無疑呈現出更為嚴峻的趨勢。
畢竟清朝還是維持禁止鴉片的立場的,各地種植販賣在名義上依舊屬于地下活動。
但民國呢?軍閥混戰,一些勢力較小的軍閥甚至將鴉片種植視為他們積累財富的主要途徑。
就算各地軍閥明面相應號召禁止,但私下依舊大肆種植,盡管鴉片可以作為斂財甚至作為工資發給士兵,能一時提高戰斗力,但長此以往則必然弊大于利。
那么有小伙伴就問了,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是不是開始禁止了呢?
禁止倒是禁止,但不僅流于形式,還變本加厲。
1927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高調宣布,說要在三年內,禁絕鴉片,聽起來是為國為民,問題是,國民政府設立的禁煙部門居然是在財政部,這就有意思了。
原來,國民政府說的禁絕鴉片,是禁民間私運、私售,為后面的官方買賣騰出市場。
盡管后面國民政府成立了“禁煙委員會”,但依舊換湯不換藥,在煙土運輸的樞紐漢口設立“兩湖特稅清理處”,表面清理特稅,實際是收取什么,大家懂的都懂。
到了1934年,老蔣兼任禁煙總監,但問題是,從宣布禁煙到老蔣兼任禁煙總監,特稅(煙稅)收入在1932年8月至1934年3月,居然暴漲了4272萬元,所謂的禁煙,成為了笑話。
事實上,真正能夠禁煙,還是在新中國之后,1952年開展的全國性禁煙肅毒運動,才讓持續百年的煙毒禍害終于被徹底鏟除。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