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1億元競得三塊商住混合地,捂地5年,如今改為純住宅用地,將再度掛牌拍賣——這則剛剛發布的土拍預申請公告,正在成為引爆青島樓市格局的導火索。
![]()
▲李滄東部三宗待出讓地塊
1、
捂地5年如今再上拍
2020年7月, 青島海創置業以底價20.9766億元,競得了李滄東李板塊LC0302-33、LC0303-16及LC0303-17三宗商住混合地,總建面約20.9766萬㎡。然而5年過去了,居然一直未動工!不是不想建,是海創真沒本事建,要是能建早就建了,實在是當年的“坑”,挖得太大了。
![]()
▲三宗待出讓地塊位置
2020年海創拿下這三宗地,當時的規劃里,49%是商業,住宅只占45%,還要配建6%的人才公寓。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一半地要建商場、酒店,剩下的一半里還要擠出部分低價人才房。要知道2020年后,Y情一來,青島商業地產庫存去化周期,直接飆到3年以上,誰還敢砸錢建商業?
![]()
▲三宗地塊2022年版規劃
更要命的是,海創自己也沒那么多錢。作為李滄區的平臺公司,它的債務壓力一直不小。拿地花了21億,后續開發至少還要砸幾十億,還須自持全部商業、商務面積,自持年限均不低于10年;光商業部分的前期投入,就足以壓垮資金鏈。所以,自2022年第一版規劃公示后,項目再也沒有一點動靜。
![]()
▲2025年5月控規調整
這一拖就拖到了土地閑置的紅線。按照規定,土地閑置滿兩年政府就能收回,這三宗地閑置5年,收回重拍是必然。今年5月調整了控規,改為二類居住用地,把商業和人才房全砍了,改成純住宅,容積率從1.3降到1.11~1.25,總占地面積約15.8萬㎡,總建筑面積約18.96萬㎡。
![]()
這次調整,其實是多方博弈后的最優解。去掉商業包袱,降低開發難度,讓沉睡的土地重新活過來,對各方都是解脫。 這么一改,地塊瞬間從“燙手山芋”變成了“香餑餑”——畢竟主城能做別墅、洋房的低密地,現在太稀缺了。
2、
低密的“矛盾綜合體”?
不得不承認,這三宗地的先天條件確實能打,但毛病也一樣突出,簡直是塊 "矛盾體" 地塊。
![]()
▲三宗地塊的南側是圍子頂和老鴰嶺
先說優勢。容積率低到1.11,是什么概念?這三宗地,完全可以打造主城少有的純別墅社區,而且地塊就在李村河公園邊上,出門就是綠地, 周邊山林成帶、公園環繞,環境條件相當優越。 周邊生活便利性沒話說,未來這里的房子居住體驗肯定差不了。
![]()
▲三宗地塊南高北低,倒坡明顯
但缺點也實在扎心。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附近沒地鐵,短板明顯;更麻煩的地塊處于南高北低的地勢, 存在明顯的倒坡高差,居住體驗有一定影響。
對開發商來說,這三塊地的體量有點大,總建面18.96萬㎡,按照萬元左右的樓面地價算,拿地就得20億左右,如果一家開發商拿,資金壓力太大;如果三塊賣給不同開發商,又會形成直接競爭——不但前期要溢價搶地,而且后期定價、去化都得卷到飛起。
3、
供應井噴,誰能笑到最后?
如果把視線拉高到整個東李片區,會發現一場供應大戰,正在醞釀。算上鄭莊板塊已經亮相的青特36號、70號地塊、豐昊56號地塊,加上這次預公告的三宗地,以及鄭莊后續等待出讓的儲備地塊,未來兩年東李板塊,改善住宅的供應將是天量。
![]()
▲鄭莊片區地塊分布圖
粗略估算,這些項目總體量將近50萬㎡,意味著將有近4000套改善型住宅投入市場,這個數字對于李滄的購買力來說,絕對是個考驗。
以往,當同質化產品集中入市時,價格競爭幾乎不可避免,但這次可能有所不同。這些地塊的拿地成本、產品定位、推出時序都存在差異,這給了市場一定的緩沖空間。
更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產品力的極致比拼。在相同的低密賽道上,誰能做出更驚艷的產品,誰就殺出重圍。可以預見,未來李滄東部片區,將成為青島住宅產品創新展示的窗口。
![]()
▲李滄東部LC0303-17地塊
這場土地放閘的最大受益者是誰?政府無疑是贏家之一:盤活了存量土地,激活了區域建設,帶來了穩定稅收。但更大的贏家可能是那些持幣待購的改善型購房者——當供應充足、競爭激烈時,開發商不得不拿出更有誠意的產品、更合理的價格、更優質的服務來吸引客戶。青島樓市的這場高端改善大戰,已經拉開帷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