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許昌訊(河南法治報記者 胡斌 通訊員 彭寶怡)為切實增強青少年法治觀念,拓展司法教育功能,在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組織下,10月22日,襄城縣人民法院開展“巡回審判進校園”活動,將刑事審判庭“搬進”襄城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以真實庭審為千余名師生呈現了一堂生動而深刻的法治公開課。
![]()
庭審現場,法槌敲響,莊嚴肅穆。承辦法官圍繞案件事實、證據認定及法律適用等關鍵環節,嚴格遵循訴訟程序推進庭審。該案源于KTV內因瑣事引發的沖突,被告人楊某(90后)因不滿他人言語態度,實施毆打行為致二人輕微傷。從法庭調查、舉證質證到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各環節緊密銜接、規范嚴謹。楊某當庭認罪悔罪,對其沖動行為表示深刻懺悔。在場師生凝神觀摩,跟隨庭審進程深入思考,不僅直觀感受到司法審判的嚴肅性與規范性,更深刻認識到沖動行為可能引發的嚴重后果,“小事釀大禍”的現實教訓發人深省。
![]()
庭審結束后,審判長王志堅結合案件特點現場開展法治教育,以“一時沖動值否”之問引導反思,剖析暴力行為不僅需承擔刑事責任、民事賠償,更將留下犯罪記錄,對就業發展造成長遠阻礙。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特點,王志堅特別指出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自覺遠離易引發糾紛的娛樂場所,遇糾紛保持冷靜、善用合法途徑解決;同時強調校園絕非“法外之地”,欺凌行為若情節惡劣同樣可構成尋釁滋事、聚眾斗毆等犯罪,提醒學生既不成為施暴者,也不做沉默的旁觀者。隨后,法院干警向學生發放《青少年法治教育手冊》,該手冊以漫畫圖解、案例釋法等形式,系統介紹校園常見犯罪與自我防護知識,有效鞏固和深化了法治教育成效。
“此次巡回審判以‘看得見、聽得懂‘的庭審現場,將法律知識與真實案例結合,讓師生們在沉浸式體驗中知法、懂法、守法,實現了司法實踐與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襄城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亞表示,下一步,該院將持續推進“法治進校園”活動,不斷深化院校法治共建,積極探索更富實效的普法形式,切實筑牢校園法治防線,為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建設平安校園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