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曾借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崛起。
如今正將3000億產能加速轉向印度。
外媒直言 “郭臺銘把飯碗端走了”。
這座曾承載百萬就業的“世界工廠”將面臨怎樣的巨大變局?
2019 年郭臺銘喊出 “到 2026 年轉移 3000 億美元產能到印度” 后,短短一年時間,工廠大門就貼上了停工通知。
數據顯示,2019 到 2021 年間,富士康陸續關停了國內 20 多家工廠,累計裁員超 32 萬。
當時外媒紛紛預測,中國將失去數十萬就業崗位,印度會成為新的 “世界工廠”。
![]()
印度政府更是欣喜不已,不僅給富士康開出了稅收減免、土地低價出讓的優惠,還推出生產激勵計劃,直接給予外資現金補貼。
郭臺銘當時信心滿滿,公開表示印度年輕人多、工資比大陸低三分之一,這里會成為蘋果代工的新基地。
可麻煩從一開始就沒斷過,最讓管理層頭疼的是電力問題,當地電網經常突然斷電,工廠不得不花錢買柴油啟動備用發電機,光是這一項額外支出,一年就多花了 2000 多萬美元。
更棘手的是工人管理。
鄭州工廠里成熟的流水線模式,到了印度完全失靈。
大陸工人熟悉的靜電環,在印度工人眼里成了 “束縛”,經常有人偷偷摘掉,導致電子產品靜電損壞率居高不下。
為了規范管理,工廠制定了罰款制度,卻沒想到直接引發了罷工。
更無奈的是,按照印度勞動法,開除違規員工需要支付高額賠償金,當地政府也更傾向于保護本土勞工,企業維權成本極高。
![]()
成本賬更是越算越虧。
表面上印度工人月薪只有 1200 元左右,比大陸低 30%,但綜合成本反而高了 14%。
80% 的零部件需要從大陸空運過去,一顆普通的螺絲釘經過海關、運輸等環節,成本直接翻了三倍。
2023 年 iPhone 15 在中印同期量產,印度工廠的良率只有 75%,而鄭州工廠能穩定在 95% 以上,大量不合格產品返工,又增加了不少損耗。
僅 2024 年一年,富士康印度工廠因為質量問題被蘋果扣款就超過 1 億美元。
就在印度工廠舉步維艱時,郭臺銘悄悄把重心挪了回來。
2024 年,投資 10 億的富士康新事業總部在鄭州落地,這個總部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負責產業資源整合、技術儲備和資金融通,很明顯這是在為產能回流鋪路。
但回流之路并不順暢,最突出的就是招工難題。
iPhone 17 發布前夕,鄭州工廠因為供貨緊張,把工人返費提高到了 9800 元,還罕見放開了 “自愿放棄體檢” 的政策,當天就招了 1000 多人。
![]()
可問題很快出現,一線工人每天要工作 10 小時以上,流水線速度快到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很多人干了不到一個月就辭職了,能撐到拿滿返費的不到三成。
富士康的尷尬,恰恰是本土代工廠的機會。
立訊精密的創始人王來春早年曾是富士康的流水線女工,如今她帶領的企業已經成了蘋果的重要供應商。
為了應對蘋果的海外產能要求,立訊精密也在印度建了廠,但和富士康不同,它只把部分基礎款機型的組裝放在印度,核心的高端機型生產和研發仍留在國內。
![]()
更重要的是,立訊精密早已不滿足于代工,正在向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領域發力,擺脫對單一客戶的依賴。
比亞迪電子則走出了另一條路,它沒有跟風去印度建廠,而是深耕國內市場,憑借和華為的合作,在智能汽車零部件領域站穩了腳跟。
2024 年,僅華為相關訂單就給比亞迪電子帶來了 45 億的營收,成為其新的增長引擎。
這些本土企業的崛起,讓蘋果不敢輕易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即便富士康在印度不斷擴產,蘋果仍將 40% 的高端機型訂單留在了中國。
讓人意外的是,盡管印度業務磕磕絆絆,富士康的資本市場表現卻十分亮眼。
它在國內的上市主體工業富聯,近四個月股價暴漲 200%,市值增加了約 6000 億。
這背后藏著郭臺銘的新算盤 —— 儲能業務。
![]()
富士康正在打造全球首個 “儲能燈塔工廠”,這個項目量產后年產能將達到 3GWh,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靠著儲能和 AI 服務器代工業務,富士康正在逐漸降低對蘋果的依賴。
再看印度那邊,所謂的 “產能轉移” 更像是一場未完成的試驗。
![]()
2025 年富士康計劃在印度生產 2500 萬到 3000 萬部 iPhone,看似不少,但只占蘋果全球年產量的 10% 到 15%。
更關鍵的是,印度手機年產能號稱超過 5 億部,實際產量只有 2.5 億部,一半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
當地超級財團也開始下場,塔塔集團和蘋果合作建廠,目標兩年內拿下印度 iPhone 產量的一半,富士康在印度的日子只會更難。
這場持續六年的產能轉移大戲,其實給所有制造業企業上了一課,勞動力成本只是產業鏈中的一環,穩定的基建、成熟的技術工人、完整的配套體系,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對中國制造來說,富士康的外遷和回流,更像是一次壓力測試,證明了自身產業鏈的韌性。
未來,隨著本土代工廠的不斷崛起,隨著儲能、新能源等新賽道的拓展,中國制造業的故事,只會越來越精彩。
而郭臺銘和他的富士康,還會在這條全球產業鏈的博弈中,寫下怎樣的后續,我們不妨接著看。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