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準備派趙郝帶著六個縣的地圖去秦國求和,請虞卿來商量求和的細節(jié)。
虞卿問趙王:“大王您認為秦軍撤軍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秦軍進攻時間太久疲憊了呢?還是因為秦軍敬愛大王,而最終放棄了武力?”
![]()
趙王說:“秦軍一直是不遺余力的進攻趙國,當然是秦軍疲憊才主動退軍。”
虞卿問趙王:“那既然秦軍使用了全部的軍力,最終全軍疲憊,沒有成功達成目標而退軍。趙王您為什么要主動去送秦國疲憊而得不到的六座城池?這實際上是在幫助秦軍進攻自己吧?如果下次秦軍再來攻打趙國,大王您就沒有土地可以割讓了。”
趙王拿不定主意,請樓緩來商議。
![]()
樓緩說:“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趙之爭,天下各國都暗自開心。為啥呢?各國在秦趙之爭中,都想跟著強者占弱者的便宜。現(xiàn)在,如果趙國不盡快和秦國達成共識,把土地割讓給秦國。估計不少人都想趁機算計戰(zhàn)敗的趙國,如果趙國被列國瓜分,國家都沒有了,談什么未來。”
虞卿反駁說:“樓緩瞎扯誤國。秦國欲壑難填,趙國割地給秦國實際是向天下未弱。如果一定要割地,也不要向秦國割地。我們情愿拿土地去賄賂齊國,齊人和秦人也是世仇。我相信齊王拿到了好處,趙齊合力聯(lián)軍,可以共擊秦軍趙國還能從秦國得到利益來彌補趙國的損失。而且,還能向天下人傳遞出趙人不屈服于秦人的姿態(tài)。后發(fā)未必制于人,如果我們這樣去做,我相信,秦王得到消息,會主動派人來和談,到時再答應秦國和談的要求也不晚;韓國、魏國知道,也一定對趙國刮目相看,于是大王您可以一舉交好于齊、韓、魏,并且達到控制秦國的目的。”
趙王說:“這個計策好,一石四鳥!”
于是趙王派虞卿去拜見齊王,與齊國商議聯(lián)盟細則。聽到了趙王已派使者去聯(lián)盟齊國,秦王果然派使者來齊商量和談。
樓緩見結果已成,羞愧難當,離開了趙國。
趙王感念于虞卿奇謀救國,把一座城池賞給了虞卿。
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計謀得當,轉變思維,后手未必,先手未必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