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嶺。
上一次戰役還是真槍實彈的兵刃相向,如今的戰場轉移為了貿易上的巔峰對抗。
從關稅戰,到貿易戰,如今中美對抗的風,終于還是吹到了造船業。
2025年10月,中美在造船業領域交鋒驟起。
事件的起因,是美國頒布《第301條款船舶費用公告》,明確自10月14日起,針對中國所有、運營或建造的船舶,加征新的港口“服務費”。
對此,中國迅速作出回應,宣布將對美國相關船舶也征收特別港務使用費。
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局勢緊張。
![]()
中美貿易摩擦的最新戰線,如今已延伸至航運領域。
本月3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宣布自10月14日起,對中國擁有、運營或建造的船舶征收新的港口“服務費”。
![]()
這一舉措,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繼關稅戰、芯片戰、投資審查之后,祭出的又一項結構性制裁手段。
公告將收費對象細致分為三類:中國所有或經營船舶:按凈噸計費,每凈噸 50 美元。
中國建造船舶:按凈噸或集裝箱數量擇高計費。
汽車運輸船:每凈噸 14 美元。
如此明確的收費標準,再加上CBP規定繳費責任方為運營商,必須在進港前在線申報繳費,否則將被。這一系列操作,無疑顯示出美國此次行動的“精心策劃”。
并且,美國還特意附上了“豁免條款”:
美國海事安全計劃船舶可免、美國公司擁有的船舶可免、運輸煤炭或谷物的散裝船舶可免、液化天然氣船舶也可免。
簡單來說,就是對美國有益的、與能源相關的、與自己盟友相關的船舶,都免;
凡是中國相關的,一律加收。
讓人不由感嘆,這哪里是什么“港口服務費”?分明就是一場明目張膽地針對中國的貿易歧視。
美國給出的所謂“法律依據”是《1974年貿易法》,這個條款曾是冷戰時代的產物,后來卻成為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的法寶。
![]()
同時,美國還聲稱:“中國通過補貼與國企支持,削弱了國際造船市場的公平競爭”。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20世紀70年代,美國曾是世界造船中心。
1975年,美國造船噸位年產超過120萬噸,占全球20%以上。
那時的美國造船業,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
但到1985年,這一數字陡降至20萬噸。
究其原因,并非中國“搶走”市場,而是美國自己“作”的。
1981年,里根以“造船不賺錢,沒必要養著”為由,終止了“建造差額補貼計劃”,讓美國造船業自斷臂膀。
![]()
隨后,日本、韓國先后崛起,20世紀9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國,之后韓國接棒。
到了2020年,中國則取而代之。
如今,中國造船業成績斐然。
可以參考這樣一則數據:全球每三條遠洋貨輪中就有一條是中國制造,新的訂單里頭,咱們手握了全球的四分之三。
![]()
2025年1- 6月,我國造船完工量2413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4433萬載重噸。
造船業的全球輪換,是產業規律的必然結果。畢竟,誰投資基礎設施,誰就掌握制造業話語權。
中國多年來持續加大對造船業的投入,構建了完整的工業生態。而美國產業結構脫實向虛,金融業占GDP比重高達20%,制造業比重跌破11%。
![]()
另一方面,中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并非一蹴而就。
從最初的低端加工制造,邁向如今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中國造船業經歷了無數的艱辛與挑戰。
很多企業早期都是從事簡單建造小船,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沖破重重技術封鎖,逐漸掌握了高端船舶建造技術,才得以打破國外壟斷,贏得世界認可。
以民營造船領域的巨頭恒力重工為例,其憑借強勁實力與卓越口碑,成功和多家知名航運公司達成合作,一舉斬獲12艘超大型油輪的建造合同,總金額強勢突破百億元大關。
目前,恒力重工的船舶訂單量極為可觀,生產計劃已緊密排期至2029年。待全面達產之后,它將成為全球范圍內單體規模最大的造船基地,在造船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再看恒力造船(大連)有限公司,同樣成績斐然。生產安排也已排至2029年,發展態勢十分迅猛。
![]()
面對美國的無理要求,中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迅速出臺了反制措施。
![]()
經批準,自2025年10月14日起,中國將對美國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擁有所有權的船舶等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
![]()
其實,早在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修訂版就已經生效。
修訂條款中明確寫明三條海上反制:
一是,對實施歧視性措施的國家船舶征收特別費用。意思就是以牙還牙,你收我多少,我也收你多少,甚至可以更高。
二是港口準入限制,限制或延緩歧視性國家船舶的進港速度。
也就是說,還是會讓你進港,但是手續方面我可能會處理得慢一些,至于慢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這一招堪稱最柔軟的一刀,它沒有明說“禁止入港”,但卻能讓你永遠排在隊尾。
時間就是金錢,晚進港一小時,燃油、倉儲、貨主索賠、保險成本都在往上跳。
最后就是信息管控,限制對方獲取中國海運及供應鏈相關數據。
這個有點意味深長了,海上的任何信息,包括臺風什么的,海上的天氣可是說變就變。
![]()
同時,實施關鍵礦產及技術出口管制、將14家外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并對美船舶征收階梯式特別港務費等。
直接把美國的“招式”奉還。
專業分析師估算,措施生效后,以一艘載有超萬個集裝箱的船舶為例,按現行標準(每凈噸400元)計算,單次航次費用可能高達100萬美元。這一費用在2028年前每年都將持續上漲。
一系列對打之下,川普態度急轉直下。
當地時間10月12日,川普在社交媒體上一改強硬姿態,稱“別擔心中國,一切會好起來”。
萬斯也在福克斯新聞采訪中表示,川普“珍視與中國領導人的友誼”,強調美國希望幫而非傷中國。
在川普松口后,市場迅速反彈,加密貨幣集體上漲,現貨黃金開盤快速拉升,一度漲破4060美元,刷歷史新高。
![]()
說到底,中美造船業的激烈競爭,只是個引子。其背后,是國家實力和話語權的競爭。
中方此次的反制,是對單邊行為的必要回應,更是向世界表明:我們不挑事,但也不怕事。
規則不應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所有試圖以一己之私顛覆規則的,終將在多極世界的浪潮中陷入孤立。
參考文獻:
1.大公報《中國精準反制,打中美國“七寸”》
2.大公報《專家解讀/中國高舉規則,對抗美國霸凌》
作者:溪月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