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宋承翰 發自北京 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居民的退休準備水平明顯不足。與往年相比,低收入人群的退休準備水平明顯下降,高收入人群有所提高,不同收入組差距增大。前述結果出現在《2024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聯合發表了報告解讀。
![]()
10月15日,學員們在孝昌縣老年大學學習書法。 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該報告已連續發布11年,抽樣調查對象包括3313名在職職工和400名退休居民。調查對象中,個人稅后年收入均值為9.06萬元,略高于2023年的8.8萬元;家庭稅后年收入均值為24.72萬元,略高于2023年的21萬元。
為了評估居民的退休準備情況,研究者構建了評估指數,該指數的取值范圍設定為0~10分,分數越高,意味著居民在退休準備方面越充分。具體而言,8~10分被界定為高退休準備指數,表明居民的退休準備非常完善;6~8分代表中等退休準備指數,顯示居民雖已具備一定的退休規劃基礎,但仍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低于6分被視為低退休準備指數,說明居民在退休準備上存在明顯不足,亟須引起重視并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改善。
然而,最新的研究顯示,2024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5.53,與2023年持平,仍處于低退休準備水平。值得關注的是,低收入人群的退休準備水平明顯下降,高收入人群有所提高,不同收入組差距增大。高退休準備水平人群的特征為36~45歲、已婚、有子女、身心健康、本科學歷、就職于國有企業或外商/港澳臺商企業工作、個人收入較高、家庭收入較高。
中國居民如何為退休做準備?總體而言,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和銀行儲蓄/低風險理財產品為四種覆蓋率最高的退休財務準備方式。
幾個類型匯總,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最高,相比之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受訪者覆蓋率約為34%。“已準備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受訪者群體具有來自政府部門/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比重更高的職業特征。研究者認為,原因在于,自2015年起,機關事業單位開始強制要求繳納企業/職業年金。
此外,個人養老金作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三支柱”,在受訪者中的覆蓋率為35%。調研發現,選擇個人養老金作為退休財務準備的受訪者普遍具有較高的稅后收入水平。
而在預期退休年齡上,研究發現,大多數居民傾向于在法定退休年齡退休,且預期提前退休的人群占比更大。有子女、預期退休后余壽長、風險偏好高、時間偏好強的受訪者更傾向于延遲退休。調研還顯示,56.54%的青年受訪者(男性為51.59%,女性為58.77%)傾向于提前退休;僅34.63%的受訪者(男性為35.65%,女性為34.16%)預期延遲退休。這表明青年群體對提前退休的偏好較強,可能與社會普遍接受度、對退休生活的向往以及工作壓力有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