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從〈房間里的大象〉到「有且」
她用音樂與世界和解
五年后的回歸,楊丞琳沒有選擇回顧,而是用《有且》這兩個字,寫下一封獻給自己、也獻給每一個聽者的信。
她說:“我想提醒大家,每個人都是有且僅有的存在。”
![]()
唯一且無可替代:她唱的是成長,也是接納
《有且》的誕生,始于一種極度直覺的選擇。楊丞琳坦言,當她聽完整張專輯后,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張專輯就該叫《有且》。”
“雖然我也猶豫過,怕大家只想到‘有且僅有’,會不太理解‘有且’這兩個字單獨的意思,但后來我決定回到最初的初心——我想帶給大家的,就是那個‘有且唯一’的自己。”
![]()
這張專輯,是她出道25年來最慢的一次籌備。每一個環節她都親自參與,也給了自己空前的耐心:“這對我來說是挑戰,也是學習怎么‘慢下來’。我需要勇氣去相信,這些歌就算距離發行隔了一年,依然能打動人。”
從《曖昧》的青澀,到《有且》的自省,楊丞琳不再執著于“是不是唱自己的故事”,而是回到了音樂最純粹的本質:“音樂好聽就夠了。哪怕那首歌不是我的經歷,只要我能唱出聽者的情緒,它就是真實的。”
〈房間里的大象〉
直視那些“被忽略的真相”
《有且》的首發單曲〈房間里的大象〉,無疑是整張專輯的靈魂。
這首歌以“大象”作為隱喻,描繪每個人心中那些不愿被觸碰、卻始終存在的情緒與真相。楊丞琳說:“慣性堅強的人,最懂沉默的重量。那些無法忽視的情緒,其實都該被看見。”
在她看來,“房間里的大象”不僅是一首歌的主題,也成為了她全新巡演的精神核心。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巡演不跟專輯同名。其實,這個‘房間’,就是演唱會現場。那是我和觀眾共同的空間——我希望大家走進來之后,可以發現自己房間里的大象,也許它不是沉重的,也許你會因為某首歌而突然釋懷。”
當被問到希望這場演唱會帶給大家什么樣的感受時,她微笑著回答:“我希望有療愈,也有共鳴,還有對話。那是一種誠實面對的過程。但肯定也有熱鬧、炸場的環節。”
接納從“面對自己”,到“與世界和解”
楊丞琳說,《有且》的核心并不是告別,而是“接納”。
“這幾年我越來越明白,生活中很多事我們無法改變,只能學會放下、釋懷、追求讓自己舒服的方式。”
她輕輕地補上一句:“這可能是三十幾歲到四十歲的人都會去思考的事吧。”
![]()
她最有共鳴的一首,是〈我的正確打開方式〉——“那首歌真的在講我這個人。很多時候,別人想了解你,但方式可能不對。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了解,只是需要被‘正確地打開’。”
而在專輯的最后,她重唱了〈曖昧〉。那首陪伴一代人成長的歌,如今在她的聲音里,成了一個更溫柔的告別:“當年的我唱的是困惑和不安,現在的我唱的是理解和感激。”
《房間里的大象》世界巡演:
用音樂做一場“關于勇氣的集體對話”
2025年,楊丞琳即將帶著全新主題巡演《房間里的大象》重返舞臺。
首場演出將于12月31日南昌揭開序幕,接著陸續前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杭州、佛山、蘇州、西安、天津、廈門、長沙、武漢、昆明、香港、澳門、新加坡……更多城市持續公布中。
![]()
她透露:“雖然聽起來像一個很靜的主題,但其實內容會非常豐富,還會唱新專輯里的6到7首新歌。”
這場巡演并非《LIKE A STAR》的延伸,而是一次全新的出發。
“其實在上一輪巡演還沒結束的時候,我就開始籌備新巡演了。”她笑著說,“每一場演唱會都是‘有且僅有’的,無法比較,只希望大家能感受到第五次巡演帶來的不同意義。”
25年,是里程碑,也是繼續前行的勇氣
從“可愛教主”到“全能天后”,再到今天剖析自我的音樂藝術家,楊丞琳用25年的時間,學會了在脆弱中繼續溫柔地堅強。
“我知道我不是最會唱的,但我知道我的聲音是有且僅有的。”她平靜地說。
![]()
在《房間里的大象》巡演中,她將繼續以音樂為語言,與所有人一起,在現實與自我之間,學會和解。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頭大象,但別怕,至少我們在同一個房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