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中部交通樞紐——湖北,近年來大力發展鐵路事業,其中高鐵建設尤為明顯。截至目前,湖北高鐵運營總里程已經突破2500公里,穩居全國前五,市市通高鐵的目標早已實現。從漢十高鐵的“黃金走廊”到鄭渝高鐵的“出川咽喉”,從滬渝蓉高鐵的“沿江動脈”到呼南通道的“南北縱貫”,湖北已構建起以武漢為中心、輻射全國的“超米字型”高鐵網絡。2025年9月襄荊高鐵的開通,更讓襄陽、荊門、荊州形成“半小時高鐵圈”,湖北首條高鐵環線正式閉環,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
盡管湖北的高鐵網絡日益密集,但武漢作為全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仍面臨關鍵制約:現有天興洲長江大橋日均通行列車150對,已接近飽和;漢口站長期超負荷運轉,西安至九江方向列車需繞行漢口站折返,耗時2小時15分。在此背景下,武漢樞紐直通線工程應運而生,其核心包括兩大標志性項目——新漢陽站與白沙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
![]()
新漢陽站選址武漢市三四環線之間的快活嶺村,規劃13臺24線(分兩期建設,初期7臺12線),站房面積達15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武漢規模最大的高鐵站。其設計突破傳統火車站模式,以“站城一體化”理念打造立體城市綜合體:8萬平方米高鐵場與7萬平方米城際場分層布局,集成長途汽車、城市公交、社會車輛等市政交通場站,實現“零換乘”。項目建成后,武漢至西安的高鐵旅行時間將縮短至2.5小時,形成支撐“一帶一路”陸橋通道的黃金走廊。同時,通過與武黃城際、武九客專的互聯互通,武漢將構建起“超米字型”高鐵網絡,使長江中游城市群與成渝、關中、粵港澳等經濟區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
![]()
作為直通線工程的控制性工程,白沙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選址現有白沙洲長江大橋南側70米處,采用“一跨過長江”設計,主跨達1092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項目估算總投資約93億元。其創新設計亮點紛呈:雙層結構——下層布置四線鐵路(含武西高鐵、沿江高鐵),設計時速250公里;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80公里。大橋建成后,下層鐵路日均通行能力將達200對以上,可分擔天興洲大橋40%的車流壓力,同步服務于武漢城市過江交通。
![]()
新漢陽站與白沙洲大橋的聯動,將引發武漢經濟地理的深刻變革:首先,周邊11.45平方公里規劃為“樞紐經濟示范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高鐵快運、軌道交通裝備等產業集群,帶動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形成。其次,以漢陽站為圓心,50公里半徑內覆蓋孝感、仙桃、天門等城市,通過“高鐵+城際”雙樞紐模式,實現1小時通勤圈。更重要的是,待工程全面建成后,武漢將形成“航空+高鐵+長江航運”的三維立體樞紐體系。新漢陽站與天河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構成“雙場聯動”格局,通過武九客專聯絡線實現空鐵聯運,使武漢成為全球第四個、中國首個“4小時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超級樞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