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方面沒想到,自作聰明“接管”了中國企業安世半導體,不過中方很快就進行了反制,禁止這家中企從中國出口芯片,此舉也讓歐美客戶坐不住了。
近期,荷蘭經濟事務部突然發出一紙禁令,首次動用了《商品供應法》,以“荷蘭及歐洲本土關鍵技術知識與能力的連續性和安全性面臨威脅”為由,對中國芯片企業——安世半導體的資產、知識產權、業務凍結一年。隨后中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禁止安世半導體在中國的單位及其分包商,把在中國生產的某些成品部件和子組件出口出境。
荷蘭也沒想到,中方的反制來的這么快,這么猛。這個出口限制,到底有多大的威力?10月15日,港媒《南華早報》的報道給出了答案,該報道指出,“荷蘭政府已接管安世半導體”,“這一舉動引發了其中國所有者聞泰科技以及中國政府和中國半導體供應鏈參與者的反對”。
![]()
安世半導體公司
文章指出,安世半導體“正陷入中美科技戰的交叉火力中”,“并在來自中國和荷蘭政府的限制中面臨不確定的未來”。聞泰科技“發誓通過利用中國關鍵環節來爭奪位于安世半導體的芯片制造商的控制權,包括廣東省南部東莞市的一家封裝和測試工廠”。
也就是說,《南華早報》給我們揭開了謎底——安世在東莞有一座超大規模的封裝測試廠,規模大概有8萬平方米,這座東莞廠支撐了公司很大一部分最終產品出貨,約占其最終出貨的70%。
要知道,安世半導體在全球芯片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它的產品向世界出口,作為聞泰科技的子公司,其在功率半導體領域表現尤為突出,年出貨量超過1100億件,客戶涵蓋蘋果、特斯拉等全球知名企業。荷蘭既然搶了我們的公司資產,那么我們就立即就停掉了你在中國東莞的封裝和測試工廠,該工廠占其最終產品出貨量的70%。
![]()
言之,荷蘭搶到手的,都是虛的,安世擁有生產成熟制程芯片的全套產業鏈,但是這條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組裝、封裝測試中心,卻是在中國的廣東。中國這一手反制,卡住的是實實在在的封裝技術生產線與產品。
港媒文章指出,“出口管制,使該公司能否向像蘋果和特斯拉這樣的外國客戶運送芯片成為疑問”。他們像等待外賣的顧客,眼巴巴盯著手機卻等不來配送通知?”安世半導體生產的功率半導體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產品中,這樣一家年出貨量超過1100億件的企業,其供應鏈的任何波動,都會對上下游產業造成巨大沖擊。
如果芯片供應中斷,特斯拉的電動車生產線可能會因此放緩,蘋果的產品也可能面臨零部件短缺的困境。所以現在的安世半導體的供應鏈,像是被掐住了水龍頭,下游的歐美客戶現在只能干等著芯片。這樣的局面,讓蘋果和特斯拉等客戶急得跳腳。
換句話說,安世半導體的命脈依然被中國牢牢掌握。不得不說,荷蘭這次踢到了鋼板,原本歐洲是要用聞泰科技在安世的能力去填半導體聯盟的坑,2022年歐盟通過了《歐洲芯片法案》,提出到2030年將歐盟芯片產能提升到全球20%的目標,然而實施以來,歐洲吸引先進制程投資不及預期,歐洲芯片產值份額預計2030年僅能從2022年9.8%增至11.7%。
因此,歐洲就盯上了安世半導體,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荷蘭政府強行凍結安世半導體,要求接管中企的資產股份之后,歐盟被曝正考慮逼迫中國企業交出技術,以加強本土企業的競爭力。
![]()
荷蘭想玩“搶了公司還想要芯片”的陰招,反被東莞工廠直接卡了脖子,這波反擊,讓西方客戶很著急,因為如此持續耗下去,未來歐洲產能停擺、庫存報警,芯片價格應聲上漲,這樣高昂的代價,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尤其是這波中國的反制堪稱精準外科手術:只封關鍵部件,不斷全部供應。明明白白傳遞一個信號:市場規則得講,想靠“鉆空子”“強拿硬要”的方式占便宜,行不通,接下來怎么走,全看它自己會不會琢磨明白——是繼續抱著空殼耗著,讓整個半導體產業跟著受損;還是回頭想想,怎么回到“講規則、守底線”的軌道上,畢竟安世半導體本是歐洲稀缺的芯片明星,養活著1.4萬員工,荷蘭此舉將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利益,對雙方來說,順暢的產業合作,遠比“互相耗著”要劃算得多。
德媒給出警告,荷蘭踢到鋼板
而荷蘭這一不尋常的舉動引發德國《商報》警示,認為全球芯片行業可能面臨割裂風險,并最終導致各類商品成本上升。“這一事件堪稱科技行業走向分裂的顯著案例。然而,由政府直接沒收企業資產的做法實屬罕見,其影響也更為深遠。”
德媒指出,半導體產業長期以來依賴全球分工與高效協作,眾多高度專業化的工廠分布在世界各地,這些投資動輒數十億歐元的產線,往往只有在滿負荷運轉時才能實現盈利。但如今,這一運行模式正面臨挑戰。
安世半導體只是全球科技博弈中的一個縮影,隨著中美歐三方在芯片領域的競爭加劇,中方為了保護更廣泛的國家利益,類似的反制干預可能也會更多,反制手段也更有打擊力。
如果荷蘭執意硬搶,在徹底摧毀了全球投資者對于當地投資環境的信心之后,手里就只能捏著一個停擺的空殼,但有國家當后盾,聞泰科技可以打造第二個、第三個安世。
“而為確保供應鏈安全,各國不得不考慮在本土建設半導體生產線,而這必然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東西方之間芯片摩擦將阻礙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德媒商報表示。而《世界報》則聚焦于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管制所引發的新一輪貿易摩擦,指出芯片領域自主性日益增強的中國或將成為這場競爭中的贏家。
德媒的觀點,其實也是給荷蘭敲墻警鐘,畢竟,中國稀土限制,荷蘭的ASML的出貨已經延遲,未來ASML光刻機從荷蘭出口還需向中國申請許可,而若得不到中國的稀土元素,阿斯麥連生產光刻機都難。因此,荷蘭不尊重市場規律,搶奪中資企業是搞錯了對象。想要做過去的“海上馬車夫”海盜文化的舊夢,但也要看實力是否能夠得上,如果實力配不上野心,那最終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會讓歐洲芯片產業陷入更深的困境,讓全球供應鏈陷入更深的危機。
中方還不希望徹底撕裂與荷蘭乃至歐盟的經濟關系,若荷蘭放下搶來的控制權,芯片供應自會恢復。荷蘭若真為利益考慮,早該看清跟風對抗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