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秋時節,我市中小學紛紛開展秋季自然觀察實踐活動,將課堂延伸至戶外,形成“感知—探究—賦能”的成長階梯。學生通過親手觸摸、科學記錄和實地調研,深化對秋季生態的觀察和理解,老師們表示,這類活動不僅提升了跨學科能力,更培養了青少年對自然的敬畏與責任感。
校園探索 多感官探索自然奧秘 激發童真好奇心
在西崗區香爐礁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開啟了為期兩周的“探秘,尋秋天之美”跨學科學習活動,校園內外滿是孩子們“尋秋”的身影,自然與課堂的碰撞讓秋韻更濃。
學生們分組觀察校園里的銀杏葉葉脈,收集放學路上的梧桐落葉。語文課上寫秋景小詩,“初秋,落葉還沒有變黃”;數學課上測量落葉的周長,統計落葉的數量,對比不同樹葉的數據;美術課上,用宣紙拓印葉脈紋理,用枝葉拼貼出不同創意的“秋葉圖”;英語課則引入季節詞匯,活用英語詞匯描述秋季的風景;在天氣角,低年級學生繪制氣溫曲線,高年級學生分析“秋天天空更藍”的科學原理。
校園的生態園更熱鬧,科學課上,學生蹲在植物叢中仔細探索,有的盯著枝頭上的紅辣椒,發現“秋天的辣椒更紅更亮,摸起來硬邦邦的”,有的對比身旁的菊花和月季,小聲討論“為什么菊花秋天開得旺,月季卻快謝了”,老師則順勢講解植物在秋季的生長特點,揭秘它們適應溫差的小妙招。從一片葉的紋理到植物生長的奧秘,孩子們在探索中感受知識的融合。校長王麗告訴記者:“多感官互動+多學科融合,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加深了對‘秋天’的感受和理解,同時,學會了尊重生命、遵循規律和敬畏自然。”
來源:大連日報
![]()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