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說有誰一生之中,刀下亡魂里包含了將近八十位有名有姓的大將,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刻,還親手制造了一場屠戮一家五位將軍的滅門慘案,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過于驚悚,甚至像小說里才有的情節?
一個將軍,得有多強的武力,才能在戰場上取得如此駭人的戰績?又得是怎樣的深仇大恨,才讓他在行將就木之時,還要對另一家將門趕盡殺絕?
![]()
常山趙子龍
當我們將歷史上所有知名戰將的生平擺在桌面上,一一比對,會驚奇地發現,能夠與這個恐怖傳說掛上鉤的,竟然是那位在我們心中形象幾近完美的英雄,常山趙子龍,也就是趙云。
沒錯,就是那位白馬銀槍、長坂坡七進七出、一生忠肝義膽、在無數人心中堪稱“完人”的蜀漢大將。
這一下,很多朋友可能就懵了。趙云不是濃眉大眼、忠勇無雙的正面形象嗎?他怎么會和“斬將八十”、“滅門慘案”這種殘忍的標簽聯系在一起?這中間是不是有什么誤會?
![]()
要理清這一切,我們得先把兩本重要的書分開來看,一本是歷史,一本是故事。這本歷史叫 《三國志》,是陳壽寫的正史;這個故事叫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小說。
一生斬將近八十?
我們先來看傳說中的第一個重磅信息:“一生斬殺了近80位大將”。
在羅貫中的筆下,趙云簡直就是為了戰場而生的“超級戰神”。他初次登場,就從袁紹手下名將文丑手中救下公孫瓚,后來更是所向披靡。最能體現他“斬將”效率的,莫過于長坂坡之戰。
![]()
小說中描繪,趙云為了尋找劉備的家小,單槍匹馬在曹操的數十萬大軍中來回沖殺,不僅救出了阿斗,還順手“干掉了五十多名曹營將領”。雖然這五十多人里,大部分是沒什么名氣的偏將裨將,但像夏侯恩、淳于導這些人,好歹也是有頭有臉的軍官。
除了長坂坡這一場“業績大爆發”,在其他戰斗中,趙云的斬將記錄也相當可觀。比如,他槍挑了河北名將高覽,刺殺了零陵上將邢道榮,還順帶解決了朱然、焦炳等一眾敵將。
![]()
把這些零零散散的戰績全部加起來,再算上那些在混戰中被他一槍挑落的無名之輩,湊出一個“將近八十”的數字,在小說的世界里似乎并非不可能。
然而,當我們合上小說,翻開嚴肅的史書 《三國志》 時,會發現畫風突變。陳壽為趙云作的傳記非常簡略,只有寥寥數百字。
史書里記載的趙云,同樣是一位“強摯壯猛”的勇將,也確實在長坂坡保護了后主劉禪和甘夫人,但他并沒有“七進七出”和“斬殺五十余將”的夸張記錄。
![]()
比如漢水之戰中,他利用“空營計”嚇退曹操大軍,被劉備贊譽為“子龍一身是膽也”。
所以,“斬殺近80位大將”這個說法,本質上是文學作品為了塑造英雄形象而進行的藝術夸張。
臨終慘案?
話說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當時趙云已經年逾古稀,卻依然主動請纓擔任先鋒。在鳳鳴山一帶,他遭遇了魏國大將韓德。這個韓德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帶了四個兒子,分別是韓瑛、韓瑤、韓瓊、韓琪,個個都武藝高強,號稱“西涼勇將”。
![]()
老將軍趙云雄風不減當年,面對韓家父子五人的車輪戰,他毫無懼色。在激戰中,他先是一槍刺死了韓德的長子韓瑛,接著又輕松解決了其他三個兒子。
最后,悲憤交加的韓德親自上陣,想為兒子們報仇,結果沒幾個回合,也被趙云一槍挑于馬下。
就這樣,西涼韓家“一家五將”,在一次戰斗中被趙云一人全部斬殺,堪稱“滅門”。而這場戰斗,也成了趙云在《三國演義》中最后的輝煌。
![]()
無論是 《三國志》 還是其他任何可信的史料,都沒有任何關于韓德及其四子的記載。
這父子五人,完全是小說家羅貫中為了凸顯趙云暮年之勇而虛構出來的人物。他們就像是專為成就趙云最后傳奇而生的“工具人”,在完成了被殺的使命后,就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關于趙云的死亡,正史記載得非常清楚。趙云死于公元229年,是正常病逝的。
![]()
他并非像小說里那樣,在人生的最后一場大戰后溘然長逝。所謂的“臨終前制造滅門慘案”,完全是為了戲劇效果而編造的情節,與真實歷史沒有半點關系。
歷史長河中的真實趙云
那么,拋開小說那層厚厚的光環和濾鏡,歷史上的趙云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真實的趙云,雖然沒有小說里那么神乎其神,但依然是一位值得敬佩的杰出人物。他早年追隨公孫瓚,后來在鄴城與落魄的劉備相遇,從此便開啟了長達數十年的追隨之路,從未動搖。他不僅僅是一個武夫,更是一個有見識、有德行、顧全大局的將領。
![]()
在長坂坡,他的功績不是殺了多少人,而是在幾十萬曹軍的追擊下,成功保護了劉備的妻兒,這份忠誠和勇氣是實實在在的。
在劉備奪取益州后,有人建議將成都的房產田地分給諸將,是趙云站出來引用霍去病“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的典故,勸說劉備將田產還給百姓,展現了他的仁德與遠見。
后來關羽被殺,劉備怒不可遏,執意要傾全國之力攻打東吳。在眾將不敢多言的情況下,又是趙云挺身而出,冷靜地分析利弊,指出“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勸諫劉備應該先伐魏,而不是因私仇而破壞聯吳抗曹的大計。
![]()
雖然劉備沒有聽從,最終導致了夷陵之敗,但趙云的這番話,足以證明他超凡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智慧。
他歷任牙門將軍、翊軍將軍、中護軍、鎮東將軍等職,最后被封為永昌亭侯。他不像關羽、張飛那樣與劉備“恩若兄弟”,也不像諸葛亮那樣權傾朝野,但他始終在自己最合適的位置上,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如磐石般堅定。
![]()
結語
問題來了,為什么《三國演義》中的那個“戰神趙云”會比《三國志》里那個真實的趙云,在民間擁有高得多的知名度和人氣呢?
這或許是因為,人們的心中總是需要一個完美的英雄。我們需要一個白馬銀槍、武藝蓋世、忠心不二、有勇有謀,甚至連外貌都英俊瀟灑的偶像。
![]()
羅貫中正是抓住了大眾的這種心理需求,他將從各種史料、民間傳說中搜集到的關于趙云的點滴事跡進行整合、加工和升華,最終創造出了一個幾乎沒有任何缺點的“完美將軍” 。
歷史是骨架,文學是血肉。我們今天能夠清晰地區分這兩者,既能欣賞文學作品帶來的激情與感動,也能回歸史實,去探尋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趙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