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消費者不再沖動,雙11也更理性了。
國慶假期剛過,電商平臺的“雙11”戰鼓已然擂響。
這個走過17年的購物節,早已從最初的“限時搶購”演變為持續近兩個月的“購物季”。從淘寶2009年11月11日當天的單日狂歡,到今年抖音將中秋與雙11“打包”成57天超長周期,雙11的邊界不斷被打破。
記得最早的時候,大家都要守著零點準時下單,生怕錯過當天的優惠。但隨著雙11戰線越拉越長,不少消費者都在問:這樣的“雙11”還有多少稀缺意義?
面對增長焦慮,平臺試圖以三大新動向破局——即時零售提升配送效率,AI技術優化購物決策,出海開辟新市場。
那么,各家平臺具體如何布局?這些變化能否讓雙11重獲生命力?
今年“雙11”有哪些變化?
雙11的“史上最長”帽子,今年又得換一換了。
各大平臺的起跑線一年比一年更早。京東在10月9日晚8點就鳴槍開跑,令人意外的是,剛過五天就急急交出首份成績單:APP活躍用戶漲了47.6%,家電數碼等品類訂單量增長超70%。這迫不及待地報喜,仿佛在向市場證明“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
圖源:京東官網
天貓則選擇在10月15日晚8點開啟預售,并將活動拉長到11月14日。10月20日晚8點正式開售后,銷售數據迅速引爆:僅1小時,80個品牌成交額突破一億元,30,516個品牌實現翻倍增長。
![]()
圖源:天貓官網
抖音今年玩了個新花樣,把中秋和雙11“打包”成了一個長達57天的購物季,從9月16日一直延伸到11月11日。相比之下,去年35天的紀錄顯得如此“短暫”。快手把預售提前了3天,小紅書也提早1天加入戰局。
![]()
圖源:網絡
這場越來越長的購物馬拉松背后,折射出電商平臺尋找新增量的共同焦慮。隨著“雙11”進入第17個年頭,消費者對它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今年只買洗衣液、紙巾這些必需品。”一位消費者陳女士坦言,“不會再為了湊滿減而囤貨了。”她的想法代表了不少人的心聲。
多位受訪者表示,雖然仍會關注雙11,但“大量囤貨”“熬夜湊滿減”的行為會減少,因為“平時也有促銷,不一定要等到雙11”。
商家的參與度也在悄然變化。“以前的雙11,都得通宵達旦,現在不用了。”杭州一位淘寶女裝店主雨欣說道。
在她看來,如今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已相當密集——除了618、雙11、年貨節等核心大促,還有各種平臺特定活動和主題促銷,這使得雙11的權重相對降低。“參與雙11,就跟參與日常促銷差不多,不再需要專門動員員工、制定特別策略。”
面對這份冷靜,平臺們今年學乖了。曾經令人頭疼的復雜規則被大幅簡化,“官方立減”“一件直降”“無需湊單”成為新關鍵詞。
淘寶推出官方立減玩法,消費者無需湊單即可享受直接減免;小紅書設定“立減15%及以上”的核心門檻;京東主打“官方直降,低至一折”;抖音電商同樣推出“立減折扣”“一件直降”等活動,優惠力度達15%及以上。
曾經有一段時間,復雜的大促玩法不僅推高了商家的學習與執行成本,也抬高了消費者的參與門檻,間接影響了促銷效果與成交轉化。各平臺簡化規則的舉措反映了行業的共識:如今,越簡單、普適的機制,越能提升大促效率,真正讓利于消費者。
除了簡化規則,各平臺還拿出了一些新點子:京東打造“月黑風高”夜間促銷,李佳琦直播間引入觀眾投票的“擂臺戰”模式,抖音則通過“超值天團”等活動扶持特色品類。這些嘗試能否重新點燃消費者的熱情,還需要時間驗證。
在這個理性消費的時代,雙11正在努力尋找新的存在意義——不僅要讓消費者買得開心,更要讓他們買得明白、買得舒心。
AI和即時零售成為新看點
今年雙11除了滿減規則變得更簡單,最大的變化要數“即時零售”的加入了。
“很多東西是真的等不了。”一位剛生完二胎的寶媽分享道,“上次孩子的尿不濕用完了想買,要是等網購得好幾天,特別不方便。”這種對速度的需求正在成為常態。
有個有趣的數據:iPhone17開售第一周,每15個下單的用戶里,就有一個選擇用“外賣”的方式買手機。
如今的消費者已然進入“既要又要”的時代:既要品類豐富,又要價格優惠,還要配送迅捷。
在“多”“好”“省”這三個維度被充分挖掘后,“快”正成為電商平臺新的競技場。傳統電商模式難以滿足這種即時需求,唯有即時零售能填補這片空白。
![]()
圖源:網絡
各大平臺紛紛布局:淘寶閃購首次參與雙11,在10月15日至11月14日期間發放超1000萬份免單紅包;京東將“秒送”業務提升為雙11核心戰略,強化即時履約能力。
這背后是阿里系“遠近一體”的新打法。簡單說,就是把線上旗艦店和線下門店徹底打通。現在全國40萬家門店已經接入系統,從蘋果、華為到優衣庫、迪卡儂,覆蓋了數碼、美妝、家居等各個品類。消費者在網上下單時,可以自由選擇快遞配送還是就近門店即時送貨。
市場反響立竿見影。雙11開賣不到兩小時,蘋果官方旗艦店的iPhone銷售額就超過去年全天。更讓人意外的是,預售首日的數據:淘寶閃購在全國270個城市的夜宵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00%,超市便利訂單增幅高達670%。
為什么平臺都在發力即時零售?說是電商的終局之戰也不為過。
據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預測,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有望成為電商最后一個“萬億級”存量市場。
除了“快”,今年雙11還變得更“聰明”了。
淘寶天貓一口氣上線了6個AI購物助手,取的名字都挺接地氣——“AI萬能搜”“AI幫我挑”“拍立淘”什么的。這些AI助手確實挺懂人話,你問它“怎么清理下水道的小飛蟲”,或者“家里同時養貓養狗該買哪種貓砂盆”,它真能給你列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和合適商品,像個懂生活的朋友在幫你出主意。
![]()
圖源:網絡
就連發優惠券這件事,也變得更智能了。今年天貓準備的500億消費券里,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一個叫“智惠引擎”的AI系統在負責發放。根據測試,AI發的券用起來的人更多,實際核銷率比以往提升了15%。這就像有個精明的掌柜,知道該在什么時候、給什么人發什么券最合適。
對商家來說,AI不再是個遙遠的概念,而是成了省心省力的好幫手。
杭州女裝店主雨欣對此深有體會:“以前拍商品圖得找攝影師、請模特、租場地,現在用AI就能直接生成高質量的圖片和視頻,成本降了不少。連客服都能自動回復大部分問題,真的輕松很多。”
數據顯示,AI美工每月能生成2億張商品圖和500萬個視頻,讓商品點擊率提升了10%。更貼心的是,AI還能自動生成運營分析報告,累計已經出了超1000萬份,超過85%的商家都給出了好評。
如今各家平臺都在發力AI工具:阿里媽媽的“萬相臺”、抖音的巨量云圖、京東的數字人直播,都在幫商家更精準地備貨和營銷。
![]()
圖源:網絡
中航證券的分析顯示,AI已經滲透到電商的各個環節,從推薦商品到客服接待,從庫存管理到物流配送,行業正在從“流量驅動”轉向“智能驅動”。
在這個雙11,即時零售與AI技術正在共同重塑電商格局——一個讓配送更快,一個讓決策更準,它們共同讓“多快好省”這個老目標有了新內涵。
揚帆出海找增量
當國內電商市場的增長空間逐漸收窄,出海已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成為今年雙11最值得關注的戰略動向。各大平臺不再小打小鬧,而是以重兵布局,試圖在全球市場復制雙11的奇跡。
阿里更是在海外業務上加大力度。第一次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港澳臺、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同步啟動雙11,并推出中、英、馬來、泰、俄五種語言界面,活動節奏與國內完全同步。
![]()
圖源:網絡
更實在的是,淘寶宣布投入10億元營銷補貼,目標是幫助10萬商家實現海外成交額翻倍。這架勢,頗有幾分當年在國內開疆拓土時的魄力。
最讓商家動心的是那個“一鍵簽約”的輕量化出海方案——不懂外語沒關系,不會做海外營銷也沒關系,平臺連退貨都幫你兜底。目前,已吸引超過百萬商家加入,簽約商家GMV增速是整體海外大盤的3倍。
阿里旗下的速賣通則玩起了“連續劇”式的促銷策略。從11月8日預熱開始,到11月11日至19日正式售賣,再到11月20日無縫接檔“黑色星期五”,整個大促周期一直延續到12月3日。這種環環相扣的安排,既照顧了熟悉雙11的華人消費者,也迎合了海外本地用戶的購物習慣,可謂用心良苦。
![]()
圖源:網絡
另一邊,拼多多旗下的Temu更是激進,在美國市場擺開擂臺,用八折到八五折的優惠直接叫板“黑五”和“網絡星期一”。
![]()
圖源:temu官網
不過,出海之路并非簡單地復制粘貼。
一位剛嘗試跨境電商的商家坦言:“海外消費者的偏好、物流的時效、售后服務的標準,都需要重新摸索。”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平臺要投入重金,既要幫助商家解決語言問題,又要提供營銷補貼——出海這場仗,需要整個生態一起發力。
小結
十七年過去,雙11更像一位正在轉型的老朋友。
它不再執著于讓你熬夜搶購,而是學會了更貼心的相處方式:理解你急需一個產品時的焦灼,把配送時間縮短到小時級;明白你面對海量商品時的選擇困難,讓AI幫你精準挑選。
從24小時閃電戰到持續57天的零售實驗場,雙11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它不再只是銷售額的競技場,更成為探索未來零售模式的試煉場。讓商品“飛”到你身邊的即時零售、懂你所想的AI技術、揚帆出海的新征程,都在這個舞臺上接受檢驗。
當促銷成為日常,價格不再是唯一吸引力,雙11正在完成它的成人禮。雖然我們不再守著零點搶購,但這個走過17年的商業創新,依然在尋找與消費者對話的新方式。
或許,這就是它穿越周期的秘密:在變化的消費世界里,始終與時代同行。
參考資料:
1、《阿里拿40億砸向雙11》電商頭條
2、《電商亮出“雙11”底牌!》新消費日報
3、《雙11 戰場再擴容,閃購首次參戰,其他平臺跟還是不跟?》第一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