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文建議王琳:“你房子這么大,可以去把父母接回家住。”王琳直接拒絕:“能給父母安排養老院,就已經仁至義盡了。”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卻逃不掉重男輕女的思想,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不是長大就能彌補的,哪怕現在王琳都55歲了,依舊沒能逃離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
工作忙碌、有保密性質,于是就將女兒丟給姥姥姥爺照顧,一連多年能連看都不看一眼,二胎兒子出生后,卻沒有這些擔憂,帶在身邊手把手的養大,要什么都滿足。
![]()
七歲的王琳來到父母身邊,覺得不是回家,而是來到一個陌生的家庭,她努力想要融入,卻發現父母和弟弟根本沒給她融入的空間。
最需要隱私生活的女孩,被安置在客廳睡覺,一張咯人、難以翻身的沙發是她在家里的容身之地,但在白天,這張沙發還要承擔著座位的任務。
她的“床”成為家人隨處可坐可放東西的地方,弟弟的襪子會直接脫下來扔到沙發的把手上,放著不洗,臭烘烘的熏的她睡不著,但她不敢開口,一旦開口就會引來母親的嘮叨。
哪怕屋子很小,但弟弟依舊有屬于自己的房間,而她的一切就被大咧咧的敞在客廳,“供人參觀”。
在家里,弟弟是被寵愛的,而她是被無視的,母親的巴掌能毫不猶豫的扇在她的臉上,而父親只會冷眼旁觀,從來不摻和進家庭糾紛,好像王琳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一般,她實在不理解怎么會有父母對子女差別那么大,那么的冷漠。
17歲時,她勇敢的握住母親扇巴掌的手,堅定的說道:“你以后再打我,下次我一定會打回去。”
流著血的嘴角看起來那么的可憐,她的話讓母親愣在原地,之后再也沒有對她動過手,她第一次學會捍衛自己的尊嚴和權力。
![]()
高中最后階段,她拼命學習,只求能離開家,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道路,王琳成功了,優秀的成績讓她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在大學里面,她各方面都很優秀,于是被學校選中外派到蘇聯留學,回來后拍了一部電視劇,名氣剛出來就結了婚。
年輕的王琳骨子里很缺愛,想要找個人組成家庭,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回憶她想用新的家庭來覆蓋上去,于是在得知有個大自己三十歲的港商要結婚時,她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什么情啊愛啊都沒有,她在丈夫的身上感受到像父親般的溫暖,但這段感情并不長久,畢竟兩人根本不了解對方,性格生活什么的都有差異,新鮮感過去后就什么都沒有了,她想當個賢妻良母,但命運逼著她走上演員的道路。
劇里面的人生豐富多彩,劇外的生活卻沒有劇中的那么幸福,她又結婚了,對方很好,但還是沒能走到最后,這次的婚姻給她留下的最大財富就是兒子。
除了工作,她就陪在兒子身邊,兒子成了她的全世界,她不想再去發展新的感情,害怕本來就沒有多少的時間分散給別人,會讓自己忽視對兒子的感受。
![]()
但兒子慢慢長大了,出門上學,兩人的交流變得少了許多,每星期和兒子打電話的時候,是王琳最快樂最滿足的時候。
王琳還承擔起照顧母親和繼父的任務,但無關親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就像小時候父母將自己養大,所以自己現在要給他們養老送終一樣。
這對母女在多年后,坐在一起都找不到話題,哪怕房子就自己一個人住,王琳都沒有將父母給接過來照顧,雖然這樣可能更方便。
不是她不接,而是母親根本就不愿意過去,這段母女感情中,不止是王琳不知道該怎么和她相處,連母親都不知道如何正常的面對女兒。
說是母女,可能連陌生人之間的熱情都沒有,當初王琳懷孕發燒,身邊需要親人陪伴,電話那頭的母親卻冷漠的讓她去找醫生,根本沒有擔憂女兒發燒會不會有什么不妥,或者說需不需要人照顧。
哪怕后來王琳請她過來看看自己,可過來后干巴巴的說了幾句話,就不知道該說什么,屁股是一刻都坐不住,似乎是感覺和女兒在同一空間下就難受,十五分鐘就要離開。
母親的舉動深深的刺痛她的心,她想要修復,可母親卻不愿意更近一步,她所有的愛似乎都給了兒子,哪怕兒子長大后沒有取得什么成績,她依舊心滿意足,卻無視了女兒被傷害的千瘡百孔的心。
參考信源:《姐姐當家》 王琳自述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